【ParadoxAAR#17】康提-佛教徒反击战
在本期战报中,我们将使用康提开局,达成如下成就:

游戏开始时斯里兰卡岛被科特、康提及贾夫纳三个国家所分割控制着,其中康提是科特的附庸,而贾夫纳则以毗阇耶纳迦罗的附庸的形式存在。但在历史上,1444年斯里兰卡岛的地缘政治格局却完全不是这样。
1412年,巴拉格勒姆巴呼六世由中国皇帝提名,在郑和海军的支持下建立了科特王国大明天下无敌,此时康提尚未从科特王国中独立出来。1450年左右,巴拉格勒姆巴呼六世经过充分备战征服了贾夫纳王国,完成了斯里兰卡岛政治统一。在他统治的半个世纪中,斯里兰卡的文学艺术、教育及对外贸易等均得到了充分发展。
但在1470年,巴拉格勒姆巴呼六世去世后不久,斯里兰卡的政治统一便被打破。1476年王国发生叛乱,康提王国及贾夫纳王国乘机先后自科特王国独立,斯里兰卡岛上便出现了游戏开局时经典的三国分立局面。但这一局面并未持续太久,1505年,葡萄牙舰队抵达科伦坡,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逐渐征服了原科特王国及贾夫纳王国的领土,到1592年,康提王国成为了斯里兰卡岛上最后一个独立国家。
在之后的岁月中,凭借着复杂的地形、炎热潮湿的气候及灵活的外交等,康提王国曾多次击败葡萄牙、荷兰及英国殖民者的入侵;但随着国力及科技差距的不断增大,康提王国的处境也日渐窘迫。1815年,英军在第二次康提战争中取得胜利,至此历时四个世纪之久的康提王国灭亡,整个斯里兰卡岛均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直至1948年现代斯里兰卡独立。
虽然自1815年被英国征服后,康提不再是斯里兰卡的政治中心,但作为释迦牟尼牙舍利的供奉地,直至今日地处康提的佛牙寺仍然保持着佛教朝圣地的地位感觉不如南京牛首山,还是郑和的墓冢所在:

再谈成就“佛教徒反击战”。佛教于约公元前500年起源于古印度,其反对婆罗门教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提倡众生平等、慈悲普渡的理念迎合了大多数印度人民的心理需求,得以在印度北部广泛传播。在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被传播至包括今斯里兰卡在内的广大地域。
但阿育王及其继任者大多奉行宗教宽容的政策,使得婆罗门教、耆那教及其传统文化都得以共存。其中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结合印度民间的信仰,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印度教,并取代佛教的在古印度的统治地位;之后佛教徒自身的崩坏及伊斯兰教徒的武力征服等进一步摧毁了佛教在古印度的群众基础。到游戏开始时的1444年,印度佛教仅在不丹及斯里兰卡等地仍有所传播。
而成就“佛教徒反击战”则要求我们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并将其转化为佛教,也就是不仅要光复佛教在印度的统治地位,更是要将印度教等赶尽杀绝,使其再无复兴之可能。这要求我们所控制的国家(达成成就仅允许是科特或康提)拥有较高的扩张及传教能力,可惜康提的理念在这两方面均未涉及:

可以看出康提的理念较为侧重于经济方面,其中贸易方面涉及尤多;而其开局所处的科罗曼德节点也不算太差,若无成就要求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贸易强国(但既然如此我为何不去玩马来亚?);但成就有所要求,这套理念也起不了太大作用。相比之下婆罗多的理念则在扩张、维稳及军事(陆军质量)方面的加成均较为强力,总体来讲远强于康提的理念,因此在达成成就后推荐成立婆罗多并换用其理念继续游戏。
那么我们进入游戏详细了解:

正如上文所述,我们开局是康提的附庸国,因此我们开局的首要任务便是寻求独立。但科特开局的实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使得几乎没有国家能选择其为宿敌;且由于毗阇耶纳迦罗的军事威胁,科特往往开局后很快便能同巴赫曼尼结盟,此时独立战争就难打的很了。因此我们开局也不必要尝试改善与科特宿敌的关系,取得陆军数量优势后直接宣布独立即可。
保持经典的开局阶层特权配置(三点数、忠诚影响力、王冠的霸权),注意将“____的首要地位”特权授予马拉塔阶层以降低贵族阶层的影响力与忠诚之差,方便日后拔掉可能有的“阶层法定权利”特权;将“扩大征兵”特权收入开局领地占比较多的贵族阶层以获得较高的人力修正;最后使用“耆那教僧团”特权取代市民阶层固有的“自由企业”特权以获得额外的一些修正。

卖掉开局拥有的非运输船以获得一些启动资金,避免举债。注意不要卖掉运输船,在击败毗阇耶纳迦罗之前我们仍需依靠其承担印度次大陆与斯里兰卡岛间的运输任务。

准备完成后向科特宣战,选择在其围攻我们的首都康提时向其发起决战,之后通过低士气秒杀机制全歼其。

在与康提作战的同时在科罗曼德地区的小国建设间谍网,便于在战后及时向其扩张。

吞并科特。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取得了独立,但并不意味着能够高枕无忧。在北边毗阇耶纳迦罗封死了一切向印度次大陆扩张的道路;且其已经吞并了数个迈索尔数个科罗曼德地区的小国——除毗阇耶纳迦罗外我们仅有的扩张对象;甚至由于其附庸贾夫纳的存在,我们连守岛自保以求转进都很难做到。由是观之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寻求与毗阇耶纳迦罗的宿敌建立同盟以保证自身安全并伺机反攻其,一般来说毗阇耶纳迦罗的死敌巴赫曼尼都是最好的选择。
这边巴赫曼尼开局可能因为觊觎康提而对我们持敌对态度,但这其实没什么影响——总之它也打不到,把关系提升至+100以上一般就变回中立了。

以我们现在的经济基础很难维持一支海军能在将来的战争中面对数个国家仍能保持制海权的海军,因此这边结盟其中一个小国并索要军事通行权,将陆军置于其领土上,省的开战后再想办法跨越封锁向敌方省份输送部队。

我们是上座部佛教国家,拥有独特的业力系统。很多内政及外交行动等都会影响到业力的增减。若拥有较多的正业力会获得外交声誉的小幅度加成;而拥有较多的负业力则会获得小幅度的训练度加成。只有当业力适中时,才能同时获得训练度和外交声誉较强的加成。

下表展示出除事件外影响业力增减的主要因素:

可以看出我们的两种主要扩张方式:放附庸收核心和直接割取省份分别会导致业力的增加和衰退;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还需要业力系统提供给我们的训练度和外交声誉增益,无论造核花费、行政效率/附庸吞并花费、外交声誉如何,都必须同时兼顾这两种扩张方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诸如宣战、省份传教及事件(毕竟有很多比业力更重要的东西)等行动亦会影响业力的增减,这也就指引着我们通过调节两种扩张方式来调平上述行动对业力的影响。
不难想象当前期我们传教力量不足时,业力往往会向负方向偏移,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多以收回附庸核心的方式扩张。这边马杜赖是一个核心较多的附庸,适合于吞并再放出(自我调平)收核心。

将毗阇耶纳迦罗设为宿敌,寻求同更多与之为敌的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第二项政府改革选择“加强贵族特权”以加快人力恢复速度。等中后期人力足够时可以将该项改革更换为“限制贵族特权”以降低贵族影响力。

这边巴赫曼尼因未知原因出现了与毗阇耶纳迦罗的停战协定,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向南印度小国扩张以提高经济基础。

同时与阿育陀耶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强国结盟,减轻将来应对包围网的压力。

当巴赫曼尼同毗阇耶纳迦罗的停战期即将结束时,我们便需提前暴兵以应对之后的战争,待二者停战结束后我们便可召唤巴赫曼尼向毗阇耶纳迦罗宣战。
应对多线战争,AI的逻辑一般是先去集中兵力处理较弱的国家,也就是我们。以我们的军事实力与毗阇耶纳迦罗主力正面交锋可谓无稽之谈;而毗阇耶纳迦罗北部的江东铁壁又御巴赫曼尼于千里之外。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带着军队与毗阇耶纳迦罗主力打游击并伺机歼灭其落单的小部队;而不能浪费时间去占领省份(更别提攻城);同时也不要回到斯里兰卡岛——我们没有制海权,回去就彻底回不来了。运气好击败毗阇耶纳迦罗主力很好,如果未能击败也能为巴赫曼尼突破毗阇耶纳迦罗的堡垒支援我们争取时间。

在击败毗阇耶纳迦罗主力之后,我们可以向科拉舒纳德等同巴赫曼尼结盟的国家扩张。这边吞并安得拉以增加扩张方向,同时也可放出附庸戈尔康达/安得拉等收核心。

同毗阇耶纳迦罗和谈,收回马杜赖的全部核心省份,同时夺取万尼——斯里兰卡岛上最后一块省份;之后的战争分数可悉数用于夺取省份,在扩张实力的同时调平因归还核心造成的业力升高,新夺取的省份中若有发展度较高的附庸(如开拉迪等)也可将其放出。

由于我们征服了太多被巴赫曼尼视为重大利益相关的省份,战争结束后其便在极端愤怒之下同我们断盟,那我们直接一个滑铲将其设置为宿敌并尝试与其宿敌古吉拉特、章普尔等结盟。

我们的主流文化僧伽罗属于东雅利安文化组,该文化组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地区,而我们前期主要是在德干和科罗曼德地区扩张,相对来讲异文化组文化较多。因此我们可以将主流文化转至玛拉雅拉姆(达罗毗荼)以降低达罗毗荼文化组省份的异文化惩罚。

休战时在贸易中心省份种出文艺复兴思潮,避免科技落后。

可以看出我们前期更多依赖于收回附庸核心(以调平宣战带来的业力减少)的方式扩张,因此首发影响理念以减少附庸吞并花费,同时加快吞并速度。

待同巴赫曼尼的停战协定到期之后,我们直接召唤盟友古吉拉特向其宣战。
在击败毗阇耶纳迦罗之后我们的实力有所增长;且有效提升了我们的陆军传统,这让我们获得了一个6冲击的将领。现在我们固然可以与巴赫曼尼的全部部队决战并获取胜利,但意义不大;还是选择抓单全歼的策略更符合我们的利益,当然这个“单”可以大一些:

同巴赫曼尼和谈,收回附庸戈尔康达的全部核心,同时夺取阿丹基和斯里卡库拉姆以放出附庸安得拉及奥里萨收核心。由于毗阇耶纳迦罗和附庸的阻隔,我们不能核心化巴赫曼尼境内的大部分省份,那么我们选择索要战争赔款以提升陆军/海军实力,发展基建等。

第三项政府改革选择“君主集权官僚制”以加快自治度降低速度。

升级贸易中心以提升贸易竞争力,同时为开启黄金时代做准备。

再次向毗阇耶纳迦罗扩张,收回附庸开拉迪和安得拉的全部省份。此战之后完全吞并毗阇耶纳迦罗还需要比100%多一些的战争分数,那么我们把卡纳达留给巴赫曼尼以确保下一战能完全吞并毗阇耶纳迦罗。

二发行政理念以降低造核花费。

完成“大都市”“接纳文艺复兴”及“控制贸易中心”三个时代目标后,我们便可开启黄金时代,加速上述两项理念的完成。

与巴赫曼尼及毗阇耶纳迦罗的战争结束之后,我们着手向孟加拉扩张。这边孟加拉结盟了德里不太好对付,我们直接召唤章普尔及阿育陀耶加入战争。容易想到章普尔很难对抗德里及孟加拉的夹击,因此我们需要分配一些部队支援其以防敌方将我们各个击破。
在和约中收回附庸奥里萨的全部核心省份。

再次向巴赫曼尼扩张,夺取省份艾哈迈德那格尔,战后放出同名附庸收核心。

待造核完成、吞并附庸之后,我们便达成了成就“棉花上的康提”。


但成就“佛教徒反击战”仍未完成,我们仍需努力。
吞并毗阇耶纳迦罗。

再次向孟加拉扩张,在和约中夺取其与章普尔、古吉拉特接壤的所有省份,战后准备与二者断盟并向其扩张。

吞并巴赫曼尼。

可以与印度次大陆之外的国家建立朝贡关系以减少其对我们的侵略扩张影响,同时视情况获得一些点数。

成就“佛教徒反击战”要求我们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省份均转化为印度教,因此三发宗教理念以加快传教速度,同时提高维稳能力。

这边章普尔与古吉拉特结盟,我们一打二既难打,又难以将造核时间和停战期错开。那么这边我们先向被章普尔结盟/保独的一个其它国家扩张。

再在和约中断绝其与古吉拉特的盟约。这边为错开停战期可以签订战争分数较高的停战协议。但不要太长防止拖慢节奏。

再次向孟加拉扩张,夺取其在孟加拉节点的所有贸易中心省份。之后及时向侵占孟加拉东部的阿瓦扩张以阻止其吞并孟加拉的其余省份。

此战之后我们可以将政府等级提升至帝国以消除我们的基本盘——达罗毗荼文化组内的其他文化惩罚。

向古吉拉特扩张。
注意到木尔坦拥有较多未收回的核心,这边也没法将其吞并后再放出,那么我们直接将其武力附庸。不用担心关系拉不回来,收完核心几乎一定是+200了。

与古吉拉特和谈,夺取马哈德奥及汉迪亚以在战后放出附庸加哈及摩腊婆收核心。
此战之后其它国家我们的侵略扩张影响较为严重,且由于连年征战人力空虚,因此此战之后我们选择暂时停止扩张,恢复人力储备并改善对我们愤怒国家的关系以尝试让包围网自行解散;同时做一些别的事情。

比如种出殖民主义思潮什么的。之前在科伦坡种思潮并升级贸易中心已经让我们控制了科罗曼德节点的大部分贸易价值;那么这回我们选择一个位于德干节点且地形较好的贸易中心——比德尔(原巴赫曼尼首都)种思潮。

同时尝试与其它军事实力较强的国家结盟以加速包围网的消散。


恢复的差不多之后,我们向章普尔扩张,在和约中收回附庸加哈的所有核心,同时与德里接壤以尽早向其扩张,缩短完成成就的时间。

吞并孟加拉及古吉拉特。

向德里扩张,收回木尔坦和摩腊婆的全部核心,同时夺取拉达克防止帖木儿、察合台等向印度次大陆扩张;此外还可夺取吉尔吉特、梅瓦尔等省份以在战后放出附庸旁遮普、梅瓦尔等收核心。

再次向章普尔扩张,夺取其与德里接壤的所有省份以阻止德里的扩张,让我们得以尽快将其吞并。

可以看出此战之后包围网的规模又增加了不少,且其中很多国家的关系都已经拉不回来了,那么我们选择尽快与诸如顺(明/清)、马六甲(满者伯夷)等区域强国结盟以阻止包围网的形成。
向被德里保独的国家(此处为信德及坎格拉)宣战,与德里达成无条件和平以缩短停战期。

与信德和谈,收回附庸俾路支斯坦(外交附庸)及木尔坦的全部核心省份。

再次向德里扩张,这边我们的盟友及附庸较多,因此就没有放出梅瓦尔收核心。不过梅瓦尔是拉贾斯坦文化的最强国,不用担心核心消退的问题,因此可以暂时不夺取其核心省份,待下次战争时再将其一并夺回。

待停战期结束后将德里与章普尔一并吞并。

现在我们已经几乎控制了印度次大陆的所有省份,只需将这些省份全部转化为上座部佛教即可达成成就,这边可以夺取位于阿瓦的伟大工程“蒲甘寺庙群”以加快传教速度。

待奇观完成后及时向印度教圣地瓦拉纳西(湿婆金庙的所在地)传教以加快达成成就的速度。
待印度次大陆的所有省份传教完成后,我们便可达成成就“佛教徒反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