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and Knowledge

其实偏见一直都是存在的,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学历高,有钱,长得帅的人高人一等,即使有些人说自己不在乎这些,但铃铛一响它还是会流口水。
我就是想说,知识要与视角同时存在。
专业知识比我强的人不一定比我聪明,不一定比我能赚到更多钱,就好像一个矿洞里的奴隶,就算很有力气,很聪明,但所有的力气与脑力都用在挖矿上。
茧房从一开始就存在,让人看不到真实的世界,从每个人第一次被父母教导就开始了。
我一直认为父母过于随性,没教会我什么。但是现在发现,没有把我的视角限定死,才是父母留给我最大的财富。农民工的孩子想不到当厂长的办法,厂长的孩子只能学到敬酒的方法,而我能够看到,学到这一切,可以了解背后的原理,我的视角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
而网络视角与现实视角也都很有局限性,好多人在为了网上说的“战争”准备搬家,好多人不知道ChatGPT是啥......世界并没有连成一个整体,这里面存在无数的障壁。
我就是有一种强迫症,如果一个“知识”学了只是为了考试面试用那一次,那我为什么要学?如果我能直接办到一件事,为什么要通过别人来做到?如果我的技术通过A能够得到钱,那我为什么不直接把技术换钱,为什么要经过A,或者为什么我不自己当A。
“原来别人并没有我这样的强迫症。”
今天我第一次对这件事有了实在的强烈感受。原来它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还有没有别的做法,或者其实想过但跟随了主流或朋友,或者觉得太难就直接放弃了。
只有我对这种明显的冗余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只有我发现了这里面的问题,并且没有办法认同,有一种一旦认同我就不再是我的感觉。
反过来说,只要我还待在计算机领域,不,未来计算机领域只会更大,所以数学是一件百分之一百一劳永逸的事;同时英语的复用率跟泛用性更高,几乎是必赚的“投资”。
同时,心理学也是一样。因为焦虑跟坏情绪会影响所有事的效率,这也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投资。
这也太赚了吧我去,这种买了就能用到死(假如有0.001%的可能意识上传没实现)的产品,而且每天都会用到,这不买好像没有什么道理跟逻辑,我这些年到底在干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