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卡真题 | 植被、地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23-01-02 22:24 作者:匠心地理  | 我要投稿


打卡真题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图片

图1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思考  时间


【答案及解析】

1、B    2、C    3、D

解析:1、B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增加下渗的作用,当森林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的转化为坡面径流,河流水位上涨快,而在枯水期由于没有植被涵养水源及地下径流的不错,河流水位下降快,所以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故选B。

2、C 森林植被恢复后,可以增加蒸腾(发)量,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加,坡面径流减少;蒸发增加不一定降水量会增加,蒸发的水汽只有达到饱和才会形成降水,故选C。

3、D 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增加下渗作用增强,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量减少,所以总量减少。而分水岭是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同时岩层为甲侧高向乙侧倾斜,森林涵养的水源及下渗的水量会通过透水层流入到乙河,所以乙河水量会增加,甲河减少。故选D。


植被对降水的影响:降水首先落到树叶及树干上,此时树叶及树干会吸收及滞留一部分降水,多余的水落到地面,地表植被吸收滞留一部分,再多余的流入地下,被植被根系吸收滞留一部分,此时多余的降水才转化成地表径流,在流入到河流过程中,还有部分蒸发掉了,除去蒸发掉的,才是最终到达河流中的水分。

图片

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增加下渗能力增强,转化为地表径流水量减少,而甲侧山坡涵养的下渗的水会通过透水层流到乙河一侧,所以乙河水量会增加。

图片

写在题后

本题考查水循环和水平衡,植被、地质对水循环的影响,引导考生树立综合性思维。



打卡真题 | 植被、地质对水循环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