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海软体动物系列6

2023-07-17 18:43 作者:Shoal_Fish  | 我要投稿

好久不更这个系列了,最近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重要)去

胶州湾西岸(胶州大沽河、洋河入海口等)、北岸(城阳墨水河入海口、红岛等)

调查,发现了一些死亡时间很久的贝类残片,种类比较多,所以汇总成这个专栏

地理分析

为什么贝类残片会出现在建筑用地上:胶州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仅在南部有一狭窄出口与黄海相连,因为崂山山脉走势的影响,其最深处位于南部的湾口附近,水深约80米左右,大于山东半岛东南近岸的水深

(很容易理解,崂山主峰1000多米,就算是胶州的艾山都有200多米高,随便两山之间的山谷就100多米深,这就是为什么依山谷而造坝蓄水建成的水库一般都相当深的原因)

,而西部、北部背靠胶莱平原,是浅水区,据当地渔民称,仅有5-10米深,

而且有多条河流在此入海(墨水河、大沽河、洋河等),情况很像山东半岛北岸东营到潍坊一带的情况,沿海地区多盐沼和高盐碱土地。

在入海河流河口沉积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自然填海造陆,多出了很多新形成的土地,随着最近几年胶州湾沿岸的开发,许多地方被划为了建筑用地,对底质进行了深翻处理,使的这些贝类残片得以重见天日。

软体动物种类

腹足类

1.塔蟹守螺属

Pirenella sp.

疑似 网格塔蟹守螺

Pirenella cancellata

Ozawa & D. Reid, 2016,所谓的 珠带拟蟹守螺

Cerithidea cingulata

,被拆分成了许多种类,它们之间很难分辨。

2.红树拟蟹守螺

Cerithidea moerchii

(A. Adams, 1855) ,很大的标本,这是我第一次遇见这个物种,按照道理说胶州湾沿岸应该有分布,需要更多的调查。

3.滩栖螺属

Batillaria sp.

疑似 多形滩栖螺

Batillaria multiformis

(Lischke, 1869) 或 古氏滩栖螺

Batillaria cumingii

(Crosse, 1862),滩栖螺同样很难分,一般来说古氏滩栖螺比较细长,多形滩栖螺螺塔较短。

4.斑玉螺

Paratectonatica tigrina

(Röding, 1798),更倾向于生活于泥滩的种类,时间把表面的斑点都腐蚀消失了,现在在附近的泥滩仍然可以采到这种。

5.脉红螺

Rapana venosa

(Valenciennes, 1846),壳表棘刺更粗壮,壳质更厚的“北直隶型(

Rapana pechiliensis

Grabau & S. G. King, 1928)”个体,这种类型在以前被认为是另一个物种,以产地渤海的旧称“北直隶湾”命名。这枚比较小,但肩角上的棘刺已经生长的很长了。

6.丽小笔螺

Mitrella albuginosa

(Reeve, 1859),山东半岛南岸海边常见的种类,没什么好说的。

7.纵肋织纹螺

Nassarius variciferus

(A. Adams, 1852),食用种,大量发现于菜市场,被称为海瓜子。

8.半褶织纹螺

Nassarius sinarum

(R. A. Philippi, 1851),螺塔短,较膨圆,胶州湾的拖网渔获物中常有。

9.秀丽织纹螺

Nassarius festivus

(Powys, 1835),潮间带礁石滩常见的种类。

10.白带笋螺

Duplicaria dussumierii

(Kiener, 1837),第一次采到这个物种,风化的很严重,但是依然可以从壳表的特征分辨出这种。

11.泰氏笋螺

Gradaterebra taylori

(Reeve, 1860),第二种笋螺,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种,壳表雕刻与上一种有很大的差别。

双壳类

12.泥蚶

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 1758),贝壳超级加倍的种类,比起现在的种群贝壳更厚重,看来胶州湾以前的环境会让泥蚶的壳变厚。

13.橄榄蚶

Estellacar olivacea

(Reeve, 1844),第一次遇到这个物种,至今没有采到活体,但在沉积物中有很多这种的死壳,生长纹和纵肋结成网目状,很容易辨认。

14.平濑掌扇贝

Volachlamys hirasei

(Bavay, 1904),沉积物中的扇贝多是这种,那个时代还没有 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ce

的引进养殖,而黄海原生的 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更喜欢礁石区,所以这种扇贝大量出现也不奇怪。

15.不等蛤属

Anomia sp.

疑似 中国不等蛤

Anomia chinensis

R. A. Philippi, 1849,有金属光泽,很显眼很容易辨认,暂定这种。

16.猫爪牡蛎

Talonostrea talonata

X.-X. Li & Z.-Y. Qi, 1994,不是常吃的牡蛎种类,个体不大,活体没有在胶州湾发现过。

17.四角蛤蜊

Mactra quadrangularis

Reeve, 1854,数量非常多,而且壳质厚实的个体非常多,占所发现贝壳残片的30%左右。

18.白樱蛤属

Macoma sp.

樱蛤很不容易辨认,但是应该是这个属的,两片壳都在,可能是 浅黄白樱蛤

Macoma tokyoensis

19.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 1818),这个物种在不远处的大沽河非常多,吸引当地居民采集食用,有幸吃过,如果砂吐干净的话非常好吃。它们所处环境的河水盐度不高,有一种蚬类与之共同组成了离河流入海处稍远双壳类的主体部分。

20.薄片镜蛤

Dosinia corrugata

(Reeve, 1850),也是没有在青岛发现活体,但貌似在胶州湾中有一定数量,残片很常见。

21.凸卵蛤

Pelecyora corculum

(Römer, 1870),容易与蚬类弄混,但仔细看还是有很多不同,可以确定是海生的种类。

22.青蛤

Cyclina sinensis

(Gmelin, 1791),比镜蛤属

Dosinia

更膨胀,像一个圆球,采集地附近的营海码头出产这种贝类。

23.薄壳和平蛤

Clementia papyracea

(Gmelin, 1791),少见的帘蛤,这只推测应该很大,发现的时候就是残片了,从绞合齿和早期部分鉴定为这种,这也是第一次在黄海发现这个物种。

24.光滑河篮蛤

Potamocorbula laevis

(Hinds, 1843),河口地区常见的物种,数量非常巨大,幼体被称为海沙子,壳质很薄脆,采集的时候碎掉了很多。

后记

由于携带的工具不是很方便使用,也没有带太多的标本回来,所以暂时拍了这些照片。

除上述种类外,还有 锈凹螺

Tegula rustica

(Gmelin, 1791)、扁玉螺

Neverita didyma

(Röding, 1798)、尖高旋螺

Acrilla acuminata

(G. B. Sowerby II, 1844)、双纹须蚶

Mesocibota bistrigata

(Dunker, 1866)、长牡蛎

Magallana gigas

(Thunberg, 1793)、满月无齿蛤

Pegophysema bialata

(Pilsbry, 1895)、总角截蛏

Solecurtus divaricatus

(Lischke, 1869)、长竹蛏

Solen strictus

Gould, 1861、日本镜蛤

Dosinia japonica

(Reeve, 1850)、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 Adams & Reeve, 1850)、薄壳绿螂

Glauconome angulata

Reeve, 1844、日本海螂

Mya japonica

Jay, 1857 等。

这片区域的软体动物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的种类有待发现,可见之前胶州湾西岸、北岸软体动物的兴盛,如果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调查肯定能获得更好的成果。(如果发现文中有错误的地方,欢迎私信指出,感谢)

以上生物拉丁名称来自worms:https://www.marinespecies.org/index.php

黄海软体动物系列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