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连载六)

2021-05-31 10:07 作者:嘻嘻杂货铺  | 我要投稿

[美]戴维·迈尔斯 著        侯玉波 乐国安 张智勇等 译

第六章 从众和服从

1.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者信念的改变,这种行为或者信念同自己独处是是不同的。从众有多种表现形式,顺从是非本心的,仅仅是行为上的从众,而其中因命令而顺从则为服从;接纳是信念上的从众发自内心的顺从。

2.经典的从众和服从研究

2.1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

人类具有易受暗示性,人们会不自觉的受周围人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群体规范,即使这个规范是错的;我们的看法未必是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仅仅是群体的看法,或者群体中某个人的看法。

心境联结:当身边的人微笑,难过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和他们一样有类似的心境。同一个社会团队或者群体中的人总是拥有相似的心境。

变色龙效应:我们会无意识的模仿周围人的行动,比如抖腿、擦脸等,而我们一般会对模仿我们的人有一定的好感(即使我们自己没发现),消极行为的模仿除外。

群体妄想:表现为自杀现象发生并广为人知后,会有人模仿自杀;某一典型现象发生后,人们会跟着去模仿,即使是错误的行为,有时会忽略该现象的真正原因。

举例子:UFO目击,或者最近的特斯拉刹车事件也存在可能(指一部分车主与自媒体的错误归因)

2.2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

三人成虎,当自己的答案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即使自己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正确自己也会发生怀疑,产生无形的压力,甚至是改变自己,跟着错误的答案。这是一种明显的从众行为,甚至会为了从众而去扭曲事实。

2.3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参与者充当教师,而另一个充当学生,学生每答错一次问题就会受到一次电击,并逐步从15V加到450V(有致命标识),结果在要求或者命令下,大部分“教师”无视“学生”的痛苦哀嚎,加压到了450V。

2.4引起服从的因素

2.4.1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

同受害者距离越近,施害者表现出越多的同情。

2.4.2权威接近性与正当性

发出命令的权威在身边或者是一个公认的大权威施令都会增加服从概率。

2.4.3机构的权威性

有权威机构也会增加服从的可能

2.4.4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

但是倘若只有一人施令同时有接二连三的反抗者,“教师”大概率会释放“学生”

2.5对经典的反思

对权威的服从可以战胜道德

2.6行为和态度

当外部因素的作用大于内部因素,自己的态度将不再是主导,我们选择服从;当我们做出了行为之后,就会进行合理化归因,进而逐渐从服从变为接纳。

2.6.1情境的力量

人们在不同情境中对同一事件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在假设情境中,说比做更加简单;在邪恶情境中,容易默许罪恶的发生,甚至制造罪恶。

3.预测从众的因素

3.1群体规模

规模较小的群体就可以引发较大的从众效应,人数进一步增加但是效应变化不明显;多个小团体的一致会使得某个观点更加可信。

3.2一致性

在一个群体中,即使大部分人从众,但是有一个人是和自己持有相同挂念的异议者,都会极大增强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念。

3.3凝聚力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越强,其成员受到的从众效应越强,他们告诫自己“不要脱离群体”。

3.4地位

人们更加倾向于顺从或者跟着高地位的个体行动。

3.5公开的反应

在公开场合,人们更容易从众

3.6事前承诺

人们一旦在事先做出了承诺,就会在公众面前坚持到底。

4.影响个体从众的原因

4.1规范影响

这个可以看作是人们对某一事物表现出的态度,希望去迎合群体,和大家保持一致,渴望得到接纳或者不被排斥。

4.2信息影响

人们在面对自己不确定的问题时,希望跟随大流,他们认为大多数人认定的应该是对的,希望自己可以是正确的。

5.从众的个体差异

5.1人格

虽然在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上,情境十分重要,但是人格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同人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反应,正是有着人格作用的体现。社会影响强时人格影响弱。社会影响弱时,人格影响强。

5.2文化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阶级也存在文化差异,这些都会导致从众效应的差异。

5.3社会角色

当我们扮演一个社会角色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内化角色,逐步适应这个角色的任务,和扮演这个角色的其他人一样,服从这个角色的规范,这也是一种从众。

6.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6.1逆反

当社会压力过大,威胁到个体的自由感时,人们就会选择反抗来保护自由感,这便是逆反。

6.2坚持独特性

与群体格格不入会让人感觉不快,但是一模一样同样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我们经常在从众的同时又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喜欢与众不同。

在一些人与人的差异上,少数群体会比多少群体更加敏感的认识到差异。相互类似的两个群体依然存在差异,但是即使细微的差异也会引起分歧和歧视。

从自我服务偏差而言,我们不仅希望可以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好于别人,分歧可能也是来自于认为自己的更好。

7.后记

从众和个人主义都是重要的,人作为社会动物,必须活在社区之中,我们需要平衡好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独立思考,做好自己,同时也需要社会认同。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连载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