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课《课程与教学论(海南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2023-06-04 21:51 作者:阿赛德cool  | 我要投稿

第一章


1、“课程”一词最早起源于?


A.唐代


B.宋代


C.南北朝时期


D.汉代


答案:  南北朝时期


2、课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验。该观点属于?


A.经验活动说


B.计划说


C.科目进程说


D.包容说


答案:  经验活动说


3、下列不属于界定课程概念需要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开放性原则


D.唯一性原则


答案:  唯一性原则


4、教与学两字连用最早见之于?


A.《尚书》


B.《论语》


C.《学记》


D.《诗经》


答案:  《尚书》


5、“教学相长”出自?


A.《老子》


B.《论语》


C.《学记》


D.《诗经》


答案:  《学记》


6、夸美纽斯的(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系统学问的产生。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母育学校》


D.《世界图解》


答案:  《大教学论》


7、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什么关系。


A.对


B.错


答案:  错


8、教学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程实施的过程。这是大课程观的观点。


A.对


B.错


答案:  对


9、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


A.对


B.错


答案:  对


10、课程与教学是复杂的现象,没有特定的研究方法。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20世纪80年代,课程与教学开始重新整合并逐步走向融合,因为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


A.对


B.错


答案:  对


2、反对专门教书、背书记诵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要立志为先、知行合一的明代教育家是()。


A.朱熹


B.孔颖达


C.王守仁


D.韩愈


答案:  王守仁


3、1826年,清政府在京师同文馆制定了以西方近代科学为主的分年课程计划,标志着“我国近代课程的萌芽”。


A.对


B.错


答案:  错


4、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强调宗教和道德;中世纪强调人文主义学科。


A.对


B.错


答案:  错


5、我国近代课程与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呈现出鲜明的“西学”特色。


A.对


B.错


答案:  对


6、随着19世纪西欧国家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民族语和外国语成为近代西方学校的必修课程。


A.对


B.错


答案:  对


7、近代西方课程已开始走出“文雅教育”的象牙塔,注重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A.对


B.错


答案:  对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23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成为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最典型的标志。


A.对


B.错


答案:  错


9、古希腊的课程分为雅典课程体系和斯巴达课程体系,后者强调文法学习,前者强调身体锻炼。


A.对


B.错


答案:  错


10、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注重自然科学等“百科全书”式知识的教学成为近代学校教学实践的重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三章


1、课程价值的内涵主要强调作为客体的课程对于作为主体的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A.对


B.错


答案:A


2、课程的外在功能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理性发展和心智成熟具有推动作用。


A.对


B.错


答案:B


3、知识本位课程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组织课程与教学。


A.对


B.错


答案:B


4、请指出下列选项中的学生本位课程价值取向的流派代表


A.主知主义


B.要素主义


C.人本主义


D.结构主义


答案:C


5、教学目标是在具体情景下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预期结果。


A.对


B.错


答案:A


6、培养目标是指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体要求。


A.对


B.错


答案:B


7、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实质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等三种分项目标。


A.对


B.错


答案:A


8、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包括哪些方面


A.认知


B.意志


C.情感


D.动作技能


答案:ACD


9、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包括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和态度


答案:ABCD


10、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的三维目标包括


A.审美与创造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


答案:BCD


第四章


1、课程开发的特征有?


A.连续性


B.原发性


C.系统性


D.层次性


答案:ABCD


2、国家课程开发的特征有?


A.统一性


B.基础性


C.强制性


D.地域性


答案:ABC


3、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是由谁提出来的?


A.泰勒


B.杜威


C.斯宾塞


D.布鲁纳


答案:A


4、课程开发的情境模式的核心是?


A.目标


B.过程


C.文化


D.学生


答案:C


5、教学是一个自然展开的过程,不需要教学设计。


A.对


B.错


答案:B


6、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基本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A.对


B.错


答案:A


7、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基于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A.对


B.错


答案:A


8、教学设计的过程一般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A.对


B.错


答案:A


9、教学过程只需要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展开。


A.对


B.错


答案:B


10、教学内容一般是由国家规定的,教师只需要按步实施即可。


A.对


B.错


答案:B


第五章


1、课程资源可分为哪些类型?


A.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B.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C.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D.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答案:ABCD


2、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的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课程资源是?


A.校内课程资源


B.社会课程资源


C.隐性课程资源


D.信息化资源


答案:C


3、包括教师的言语活动和体态语言、班级集体和学生社团的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以及师生之间交往等等在内的课程资源,属于课程资源中的?


A.文字资源


B.实物资源


C.活动资源


D.信息化资源


答案:C


4、学生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表现在?


A.学生的生活经验


B.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C.学生的思维差异


D.学生的错误


答案:ABCD


5、陶行知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这一观点是强调什么的重要性?


A.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B.学生的生活经验


C.学生的思维差异


D.学生的错误


答案:B


6、围绕着问题进行资源的选择与组织,通过学生主动探究性活动作用于多种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属于?


A.故事法


B.体验法


C.探究法


D.反思法


答案:C


7、运用体验法,需要如下哪些操作条件?


A.激情导入,引发体验


B.自主探索,尝试体验


C.再创情景,互动体验


D.巩固延伸,实践体验


答案:ABCD


8、教科书内容选择的依据包括哪些?


A.课程目标


B.学生的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需要


D.广大家长对子女发展的诉求


答案:ABC


9、在不同阶段上根据课程目标使教科书内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地重复出现,这种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原则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组织


D.横向组织


答案:B


10、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应该摆脱传统的形式和结构,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来组织教科书内容,这就是教科书内容的?


A.纵向组织


B.横向组织

                     

C.直线式组织


D.螺旋式组织


答案:B


    由于篇幅有限,完整版可移步公号免费下载,见个人简介。


网课《课程与教学论(海南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