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热点 | 新主流电影《长空之王》艺术特色

2023-11-28 10:59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空军题材电影《长空之王》经历撤档后最终于五一档期重装上阵。这部得到空军和航空工业集团大力支持的军事电影,聚焦鲜为人知的试飞员群体,展现了这些长空英雄用热血和生命为国铸剑、逐梦空天的壮志豪情,书写了人民军队奋斗强军的新时代风采。影片将阳刚的崇高美学、浓烈的家国情怀、蓬勃的青春朝气、热血的情感表达与精良的类型制作相结合,延续了“新主流”军事电影的旺盛势头,也为空军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题材: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试飞员电影

在《长空之王》中,试飞员岗位的独特性始终是叙事的焦点和重点,在台词中屡屡被提及和强调,由大量情节、细节不断复沓和强化。 “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他们要用肉身的极限探素钢铁的极限,用智慧、勇气甚至生命去划定和拓展战机性能的边界。片中试飞员训练选拔的过程,转椅、过载、盲操作甚至酷热极寒等测试,使本片具有了纪实性和揭秘性。张挺(胡军饰)、雷宇(王一博饰)与魏总工(田壮壮饰)的情节线,揭示了试飞员与设计师之间的协作关系。如张挺所说,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第二代是技术型,第三代试飞员则是专家型。他们不只是飞行员,也是“会飞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二、主题:人民军队发展建设伟大实践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空之王》带来的情感震撼,与其说来自类型叙事的戏剧效果、精良制作创造的奇观影像,不如说来自人民军队发展建设伟大实践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导演划晓世透露,本片的创作动机正源于其熟识的一名试飞员的牺牲。资料显示,我国空军迄今有32名试飞员壮烈牺牲,其平均年龄只有40岁,最年轻的只有22岁。在张挺、雷宇等角色身后,是徐文、刘刚等试飞烈士,是吴克明、雷强、李中华、李刚等试飞英雄。从歼-5到歼-10,从空警-2000到歼-15,从歼-20隐身列阵再到轰-20蓄势待发,空军装备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试飞员们强军报国、铸梦蓝天的卓绝奋斗。

三、叙事:鲜明的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深层意义上,《长空之王》的故事主体是国家而非个人。影片开场,敌机侵扰我国管辖海域,严重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安全,雷宇奉命驱敌,却由于战机的代差只能任其扬长而去。这种耻辱感成为其试飞隐身战机的内在动力,也成为影片推进叙事和激励情感的强大驱力。片中王副司令充满忧患意识的动员,背景正是中国遭遇某些国家极度打压,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折射。试飞大队“为国铸剑,逐梦空天”的宣传语,张挺说的“性命加使命才是我们的生命”,烈士公墓镌刻的“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都是国族指向的宏大叙事。随着隐身战机和尖端航发的研制成功,中国空军从容应对、坚决拒止来犯之敌,影片首尾呼应完成了叙事闭环。

四、人物:个人诉求皈依集体价值

在《长空比翼》(1958)、《青云曲》(1959)、《螺旋》(1981)、《甜蜜的编队》(1987)等片中,主人公或陷入“长机还是僚机”的迷思,或在事业与爱情间犹豫彷徨;《冲天飞豹》中两代试飞员的矛盾多少包含个人意气、个体荣誉的竞争;《我和我的祖国》(2019)中吕潇然还经历了对于“备飞”身份的不理解和抗拒。而在本片中,“小我”和“大我”的冲突已自然消失,国族指向成为每个人物的自觉选择。雷宇将自己的动机归结为“复仇”,邓放则是因父亲战机失事,“飞出中国最好的战机”就成了他们共同的追求。面对被淘汰的战友,他们发誓会帮其完成心愿。面对父母的规劝,雷宇给出了理由:“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人失去的不仅是尊严,还有自信。以前失去的,我们这代人要拿回来。”民族的沧桑历史,现实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灼感,大国崛起、民族复兴背景下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催生和强化了中国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也为影片的人物形象塑造打上了鲜明的时代文化烙印。

五、视听:电影工业水平提升下的大胆尝试

本片在影像语言、电影质感、特效制作等方面已展现巨大进步。导演此前曾执导中国首艘航母、歼-15、运-20等多部宣传片,本片展现的歼-20、歼-16、歼-10C等中国战机极具现代感、科技感甚至科幻感,战机以碧海蓝天、黄沙大漠为幕布,翔翔天际、直冲云霄,空战镜头调度利落、剪辑犀利、特效逼真,虚拟拍摄实现了战机动作、演员表演与空地环境的有机融合,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美感和震撼性的视听冲击,也为空军电影创作探素了宝贵经验。 《长空之王》作为空战片,在视听效果制作上有了突破,视觉上,大仰角、大俯角、大远景、空中空镜等,各类丰富的速度表现与战机跟拍,极大丰富了画面表现,既有“速度与激情”的空中奇观和视听刺激,又有影片结尾真实飞行划过大海的震撼。同时,影片在令人叹为观止的空中追逐外,更用大量的静态画面,大量均衡构图和广阔的远景镜头,呈现出独特的影像美学风格,逆光的巨大战机、飞越沙尘暴的速度、墓碑上的火焰等等,都让影片在视觉奇观外多了一层情感层面的唯美与悲情。 《长空之王》综合运用多种特效制作技术,如虚拟摄影棚、IMAX技术、后期数字特效技术等,以高度逼真的影像画面和震撼性的视觉效果,把空中试飞的过程和军机相互追逐战斗的场景,表现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试飞员们搏击长空的飒爽英姿。情节结构上,影片主线采取了“成长叙事”模式,围绕主人公雷宇的成长和发展讲述故事。同时影片还采取首尾呼应的手法,进行对比式叙述。开由于要兼顾成长线、亲情线、爱情线、友情线等多条线索,影片的部分情节有些松散,叙事主线未能形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紧凑效果。总体来说,《长空之王》是对军事题材尤其是空军题材电影的新拓展,是爱国主义思想与新时代文化语境的成功结合。

参考文献

1.[1]詹庆生.《长空之王》:国族叙事与时代文化表征[J].电影艺术,2023(03):97-99.

2.魏蓓.《长空之王》:军事题材电影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J].电影文学,2023(17):139-143.

3.刘艺.新主流空军题材电影的艺术表达与文化价值初探——以电影《长空之王》为例[J].名家名作,2023(21):1-3.

影视热点 | 新主流电影《长空之王》艺术特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