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饭前杂谈——什么是当代的轰炸机?

2021-01-20 17:50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谈到轰炸机,我们就不由得想起了这段时间大火的空军宣传片中最后那个神秘的“不明飞行物”,它如同一个未出嫁的少女,面孔隐蔽在厚厚的盖头之下,只能让我们从模糊的轮廓来推测她的样貌。不过UFO的造型实在是太具有独特性了,因此大家基本上毫不犹豫认为它就是下一代我国新型飞翼隐形轰炸机——轰20。当然,具体轰20会长成什么样子,还得等它真正空中亮相时才能揭开盖头。

2021年空军宣传片中中国新型轰炸机掠影

那么,什么是轰炸机?当代轰炸机的标准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本人就来分享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吧。

轰炸机的前世今生

谈到轰炸机,我们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80年前战火纷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数万英尺高空疯狂投掷“恶魔之卵”的飞行巨无霸。没错,在80年前,轰炸机就是一种专门用于投送大量炸弹的飞机,根据尺寸分为轻型轰炸机(如JU-87俯冲轰炸机,舰载SBD俯冲轰炸机),中型轰炸机(JU-88,B-25等载重2-3吨的轰炸机)和重型轰炸机(B-17,B-29这类四台发动机的大型轰炸机)。在各国空军中,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重型轰炸机可谓是位居巅峰,它不但摧毁了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基础,更是在1945年8月执行了人类有史以来仅有的两次实战核攻击任务,让轰炸机和战略打击画上了等号。

B-29超级空中堡垒,是二战中巅峰的重型轰炸机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轰炸机却不再如同二战时那样是唯一的大型炸弹的投掷工具,在冷战以来的历次空中战役中,喷气式战斗机——尤其是多用途战斗机日益替代了轰炸机对固定和机动目标的空袭任务,而且多用途战斗机的载弹量从F-4鬼怪的6吨载重量,提升到如今F-15E的10吨以上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二战巅峰的B-29轰炸机的载弹量。同时,由于空中加油技术大大提高,现代喷气式多用途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也能够如同战略轰炸机一样长途跋涉数千公里,对敌人展开致命的突袭。

F-111是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化的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

1986年4月17日,美军对不服管教的卡扎菲发动了大规模的“黄金峡谷”空袭行动,命令下达后,19时13分,28架KC-10和KC-135加油机首先从伦敦附近的费尔福德和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起飞,19时36分,各载4枚2000磅GBU-10激光制导炸弹的24架F-111F战斗轰炸机从拉肯希斯空军基地起飞,每6架飞机组成1个编队,同时5架EF-111电子战飞机从上黑福德空军基地起飞,紧随F-111F,担负电子干扰任务。上述57架飞机飞往英吉利海峡9100米上空集结。从起飞到集结完毕历时1小时,随即奔赴5000公里外的利比亚。在经过6小时不间断飞行和一次空中加油后,F-111F集群飞到利比亚外海与航母战斗群汇合,旋即兵分多路对利比亚展开突袭。在强力的电子战压制和反辐射导弹支援下,利比亚的防空系统大半被毁,随即F-111F在几乎没有拦截的情况下攻入的黎波里,完成了空袭。

因此,如果只论投放重型炸弹攻击敌方要害设施,似乎多用途轰炸机也完全能够完成以前战略/战术轰炸机的功能。但是,在1990年,美国却仍然推出了强悍而极度昂贵的B-2隐形轰炸机,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不发展小巧而便宜的远程多用途飞机呢?这就要进入本文的主题:究竟什么才是轰炸机真正的核心特征呢?

轰炸机核心特征之一——为了空中攻势而诞生

要说到轰炸机,首先就不得不提到杜黑的空中决胜理论。这位伟大的战略大师曾经说过两句极为经典的名言:

"固守过去不会对我们的未来有什么教益,对未来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

"胜利对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对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

杜黑写过很多知名的关于空军优势理论的书籍,如著名的《制空权》,单单一部书就再版了数次之多。在他撰写的文章中,他预计到了未来夺取制空权是一切未来战争的核心走向,他认为,所谓的“制空权”,就是占据天空这个最为广阔领域的使用权,让自己得以畅通无阻,而让敌人无法阻止我军使用航空力量。而为了夺取制空权,不能只靠战斗机去击落飞在空中的敌机,而是要广泛利用轰炸航空兵,将敌摧毁在起飞之前。因此,杜黑理论的空军是典型的攻势空军,它的目的就是夺取制空权,从空中对敌方进行全方位的突击,摧毁敌人的一切可用的战争资源。当然,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未注意到他理论的革命性意义,甚至在一百年后,很多顽固的人仍然认为“只靠空战无法夺取战争胜利,只有陆军才能够彻底终结战争”。所以,轰炸机的指导思想必然就是服务于攻势空军,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将敌人摧毁在地面之上,这一点是它和能够进行轰炸的多用途战斗机的本质区别。

轰炸机是唯一全部属性都加在进攻的飞机

轰炸机的特征之二——能够独立或基本独立遂行高度风险性的对敌纵深或极高价值战略目标实施航空突击的能力

受到德国人空军思想长期局限于战术空军的缘故,德国人发展的轰炸机多为航程较短的中型战术轰炸机,在不列颠之战和苏德战争中无法完成战略任务

根据制空权理论,最有效夺取制空权的手段莫过于将敌机歼灭在起飞之前。但是,随着工业化水平日益提升,以及领土广阔国家的固有战略纵深优势,就算是第一次攻击波成功炸毁大批敌机,也只能够夺取暂时和局部的制空权,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会失去短暂的制空权。这一点最经典就体现在苏德战争中,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中,由于苏联未做好开战的准备,大批飞机都停放在空军基地而未能及时疏散,导致前三天被摧毁在地面上的飞机就高达3922架之多。但是,随着战场不断向着苏联内地延伸,苏联庞大的国土纵深的优势爆发出来,在苏联的军备工业被转移到乌拉尔山区域后,就可以在德国人轰炸机的攻击范围外源源不断生产大量的飞机,同时从1942年开始,美国陆军航空队第八航空军入驻英国,开始以远程轰炸机不断攻击德国人纵深的工业系统,以至于德国人不得不在1943年转入防空空军建设,虽然德国人在1943-1944年就生产了50000架战斗机,并给美国和英国远程轰炸机造成了10000架的高昂损失代价,但最终在国力的消耗战中德国人还是败下阵来,失去了制空权,从而曾经一度傲视欧洲的德国空军不复存在。

德国人的失败和美国人的胜利,正说明了战略轰炸机不可替代的地位——战略轰炸机应当能够独立遂行对敌方纵深高价值目标的打击能力。由于战斗机航程较短(二战后期“万能战斗机”P-51加入才改善了欧战战场轰炸机缺乏全程护航的问题,而在太平洋战场上B-29一直到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后才逐渐得到护航),轰炸机进入敌方腹地后就必然需要独自面临敌人战机和防空火力的多道拦截,如果缺乏自卫能力导致损失过高,那显然是无法遂行打击敌方纵深腹地任务的,而无法摧毁纵深要害工业设施,战争就有可能卷入长期的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后果任何一方都难以承受。

因此,轰炸机在二战后,轰炸机不再是单纯能够投掷大量炸弹的飞机,在速度,隐形,电子战领域也有极大的加强,从而能够不断增强自己对敌方纵深要害地区的攻击能力。而这种能够独立遂行对敌方纵深要害打击能力的特征,也是它有别于多用途飞机的核心特征之一。

目前,轰炸机不再以携带自卫机炮为自卫武器,转向以“软杀伤”手段作为自己的防身手段。

美国轰炸机三剑客,各有自己的“防身本事”

当代战略轰炸机的最关键指标

鉴于以上两个核心特征,为了在高度复杂的现代战争完成打击敌方纵深要害目标的任务,当代轰炸机不但要有强悍的攻击能力,更得有良好的匿踪和自卫能力,最关键便是以下三个指标:

第一就是隐形能力。自从F-117隐形攻击机在海湾战争中亮相以来,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隐形轰炸机。由于隐形飞机能够最大限度压缩敌方防空系统和防空战斗机的雷达视野范围,降低雷达制导导弹的锁定距离,使得它成为了让轰炸机遂行高度危险的敌方纵深轰炸任务的最有效手段。

第二就是强悍的电子干扰技术。单纯只靠隐形并不能免疫一切的探测技术,在光学/雷达复合探测、多波段雷达系统复合探测下,当代的隐形系统都有被破解的可能性。因此还需要强悍的电子战技术,能够让自己在被雷达发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出有效的反制,防止敌方导弹命中自己。

第三就是导弹搭载能力。由于部分地域辽阔的大国防空网非常密集,而高价值目标又隐藏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地区,因此要想单纯的以战略轰炸机飞跃上千公里敌方内地是非常困难的;同时,由于大国之间都拥有核武器,贸然发射弹道导弹直接攻击敌方内地,无论弹头是否搭载了核弹头,都会是对方借机挑起核大战的借口,因此为了避免战争升级为核战争,远程战略轰炸机就必须能够以非核打击形式遂行任务。这样一来,让战略轰炸机搭载射程较远,突防能力较高的战略空地导弹就成为最有效的模式;同时,对于那些负责攻击敌方高价值目标(如航母)的战术轰炸机而言,同样面临敌方多层次防空的威胁,因此战术轰炸机也需要具备使用先进导弹的能力,甚至“轰炸机+导弹”将成为未来轰炸机主要的作战模式。

以上三点是攻势作战中的现代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都必须要有的三点特征。除此之外,战略轰炸机还具备两个额外要求:

第四,战略轰炸机必须有足够完成其战略任务的一次性航程。由于战略攻击不但有常规攻击,更有核攻击,因此战略轰炸机作为核反击“三位一体”的重要一环,必须具备战备值班时快速起飞并直接进行战略反击的能力。因此战略轰炸机必须能够在不加油的情况下至少飞完单程的核战略打击任务。

第五,战略轰炸机在核战争情况下,必然面临极大的损失。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摧毁敌方国土和有生力量,战略轰炸机需要极大的载弹量,就算整个联队都在突破攻势中损失,只剩一架飞机突击到敌方大城市上空,也足以将一个大城市和里面的数百万人口整个报销。而为了摧毁敌方连片工业设施和居民区,单一的核弹可能威力不足,还需要同时投放多个核弹来保证彻底摧毁。所以,战略轰炸机要求在极限航程下仍然能够携带足够的弹药。

B-2投资B-61模拟弹。该飞机最大可以搭载16枚B61或B83核弹头,确保对大型战略城市一次摧毁

因此,由于以上原因,轰炸机尤其是战略轰炸机的门槛不断提高,如今除了中美俄三国,已经没有其他国家持有战略轰炸机了。

未来发展——战略和战术两用轰炸机

由于当代防空武器和战斗机性能大幅提高,加上洲际导弹和潜射导弹基本上替代了24小时值班的战略轰炸机,如今的战略轰炸机大有“曲高和寡”趋势,虽然现役的B-2,TU-160仍然威力强大,但是极高的成本(购置和全寿命成本都非常高),让美国人也不得不望而却步,B-2最终仅生产21架便停产了,现役的B-2还有6架是以当年的原型机改造而成的,由于成本极高和不可替代的价值,B-2是唯一享受“战列舰命名”等级的空军武器,21架B-2除了第一架原型机(同时也是最后一架服役的B2,原因是它一直到了2000年才从原型机改为服役机,此前一直是试飞用)被命名为“美国精神”外,其他都以州命名,如1994年服役的AV-9号被命名为“加利福尼亚精神”,1996年服役的AV-17被命名为“佛罗里达精神”等。面对成本的飙升,轰炸机只有更频繁的使用,才能让它能够在几十年的岁月中收回成本,而非单纯的“机库女王”。因此,B-2轰炸机虽然号称“20亿美金的飞天黄金”,但是仍然参加了科索沃战争至今几乎每一场的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以其过人的隐形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吃干饭的存在。只不过在其强大的光环背后,却是无数冤魂的哭诉无门,震撼世界的中国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也是由B2投掷的JDAM炸弹执行的。

得益于23吨的载弹量,B-2可以一次性投下80枚500磅制导炸弹,一次即可摧毁大批地面战术目标,在科索沃战争中,摧毁了高达30%的战略目标。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也不幸成为牺牲品

因此,为了提升费效比,兼顾战略威慑和局部战争使用,如今中美两国设计的新一代轰炸机(B-21和轰20),不出意外应该都是中等尺度隐形轰炸机,既保留了足以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航程和核导弹携带能力,又可以在减少燃料负载情况下携带大量弹药进行战术打击,从而兼顾二者使用,分摊成本。



饭前杂谈——什么是当代的轰炸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