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国锋|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云个展


【个人简介】
任国锋 生于河南杞县,新乡市优秀专家,新乡市劳模,新乡市政协委员,现任新乡书画院院长,新乡美术馆馆长,二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新乡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新乡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新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艺术活动 河南电视台、《美术报》、《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作专题报道;作品、专业论文散见于《中国书画报》《河南日报》《美与时代》《艺术教育》等报刊杂志,入编《中国实力派画家作品集》等大型画册;作品三十余次参加省级以上学术性展览,获河南省十二届美术作品展、中原书画大奖赛、河南省群星奖银奖,河南省第十、十一届美术作品展铜奖,河南省第二、四、七、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河南省青年山水精英展十佳精英奖等二十余个奖项;作品多次代表新乡市赠送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地政府和相关机构,曾赴新加坡、澳门、北京、广东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和展览;专业机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友人对作品多有收藏。
【作品鉴赏】
苍茫太行的生命律动
——任国锋的山水画艺术解读
《人民艺术》特约评论员 杨杰
若用固有的程式解读任国锋的山水画,你会徒劳无功。用一种新的视角品味他的作品,你会发现眼前的云水树石,是画家源于对太行山水独有的情愫,用来自心灵的笔墨语言,于浑厚宽和、苍润自然中营造的诗意境界。他的山水不设任何艺术屏障,是充满自然和灵性的生命律动。

观鱼
32x32cm
任国锋的山水画艺术在中原山水画坛具有不言而喻的独特性。他从宋元明清的传统一路走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在传统中拼命地汲取着精髓而又跳出其强大的束缚,于个性意识的不断修正完善中寻找着突破,于太行精神的多重关照多方位叙述中追逐着自己的诗意。这种诗意,一方面在物象纯化的结构中得以展现,一方面借助恰切、精准的画面调度而将诗意从内蕴引向彰扬。这是他在长达30余年的笔墨历练中,一步步探索出彰显个人思想的笔墨特质和图式语言,是他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对生命意蕴的开掘深度,境界浑厚苍茫,笔墨纯正质朴,图式空灵透彻,让人读懂了在艰辛漫长的山路上孤寂跋涉者的心灵独白及他从不媚俗的人格追求。

郭亮村
32x32cm
对艺术的探索过程也是人生的修炼过程,艺术与生命的合体促成了他能穷能达的人生理念,成全了他能退能进的生命态度,他个性淳朴而豁达、守一而坚韧、宽厚而敏锐,敢于用生命承担最艰苦的探索;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严谨而不刻板、理性而不拘泥,敬畏而不迷信,善于将自身的潜质转化为相应的笔墨形态。几十年来他广采博取,厚积薄发,从传统中一路扬弃而又融入时代气息和审美规范,确已形成一家的山水样式。这一独特的样式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使欣赏者被深深地感染并折服。在他的笔下,丘壑已经不再是某种具体的一山一水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而是升华为一种情感宣泄,是一种既理性又随机的精神写照,充盈着士大夫的品格和艺术家的情采。他的作品或崇山峻岭,强而不悍,“玉流浸层峦,缘云抱幽石”;或平旷清远,润而不腻,“春山如佳人,形色丽如秀”,亦或深邃奥妙,古而不乖,“古树藏山肋,幽泉漱石龈”。笔墨为心运,气酣情畅,山川之骨、丘壑之气生动有致,韵远意长,平和、精致、深远、淳厚,一脉韧流万里来,正是他在某种“机缘”中悟到的生命真谛,铺陈了以意象笔墨来表达全新意境的完美契合,使人们从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尘嚣浮躁之气,这正是任国锋人文情怀的外露。

郭亮红石桥
32x32cm
在近几年的日常创作活动中,他把重点放到如何把写生作品和包括笔墨在内的传统表现程式加以当代化探索,融合客体自然和主观意象、当代审美和传统韵味,致力于营造奇妙的意境空间,创作出不少艺术性强、风格多样、形式优美的山水小品,尺幅虽小,却是他心无旁骛、潜心学问、实践创新,注重融会贯通的精品力作,作品强调了物象空间的秩序性和抒情性,体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纯净清新的品格,更有活力和穿透力,仿佛触摸到了作者澄明的襟怀,幻生出以小观大、无限延伸的精神空间,用生命的律动轻抚山水的神经和天地的腑脏,每一幅作品就如同举行一个与大自然相逢的仪式,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有理由坚信,任国锋的山水画作品必将越来越有可能接近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的核心,并且为每一位欣赏者带来更深广的审美激发与召唤!

郭亮小景
32x32cm

会逃寨
32x32cm

轿顶山
32x32cm

沙窑村口
40x40cm

水磨村
40x40cm

万仙楼
40x40cm

万仙山小景
32x32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