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庄列选 • 伐解 一 师出有名否(甲)

2023-07-06 05:20 作者:lainanyany  | 我要投稿

老庄列选 • 第二翼 下 (伐牧)


老庄列选 • 伐解 一


天之道如同张弓射箭,瞄点高了就把弓向下压,瞄点低了就把弓往上抬;弦拉得过满就松一些,弦拉得不够就再用力一些。所以说,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却与之相反,是损不足以供有余。谁能够取有余来奉给天下的劳苦百姓,唯有道者可以做到。




老庄列选 • 伐解 二


使我心怀真知,行于大道,唯一要警惕的是:大道最为平坦,而人们却总喜欢走捷径。朝堂甚为整洁,而田地荒芜,粮仓空虚;穿着华丽精美的衣服,挎带着锋利的宝剑,吃厌了山珍海味,财货多的根本就用不完,这是取不足以奉有余的天下大盗,绝非道的所在。




老庄列选 • 伐解 三


百姓饥苦,是因为压在他们身上的统治机器食取了太多的税收;百姓不服从治理,是因为决策者逆天而行,偏执一念,无事生事,疲民扰民;百姓不再害怕死亡,是因为百姓没有活路,而掌握权力的人往往同样没有退路,他们只能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巩固和死守权力,实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镇压。只有那些不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主公,才能够顺应兴衰成亡之势,掌管名为天下的神器。




老庄列选 • 伐解 四


百姓不再害怕威权,那么真正可怕的事就要到来了。不要迫使百姓无法安居,不要让百姓对生活感到绝望。百姓对生活还有希望,那么百姓对统治者才不会绝望。所以圣人心中明了却不显露,尊重自己而不自以为贵,由此做出选择。




老庄列选 • 伐解 五


天下有道之时,战马被退还给农户以供耕作,它们的粪便则被用作肥料。 天下无道之时,连母马都被征用为战马,小马驹们也在战场上出生(凶多吉少)。所有的灾祸之中,没有比“不知足”更可怕的;所有的过错之中,没有比“想要得到”更痛心的。如此,不过分追求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地满足的满足,才是长久的满足。




老庄列选 • 伐解 六


兵者,是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迫不得已而用兵,应最好保持平静和克制。即使取胜,也并不值得高兴。而为此得意的人,是以杀人为乐的人,以杀人为乐的人,终究不能称王于天下。君子在日常起居中以左为贵,用兵时则以右为贵,吉事崇尚左,凶事崇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此即以丧葬之礼对待。杀的人太多了,以至哀悲而哭泣,战胜之后,以丧葬之礼打扫战场。




老庄列选 • 伐解 七


以道辅佐主公,不可单纯地依靠强大的军队来称王天下。用兵这件事情本就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续影响。军队交战之地,田地会因无人打理而长满荆棘;军队离开后,这个地方的百姓会因为没有粮食产出而沦为饥民。善于取得既定战果即可,应尽量避免消耗过多的兵力进行正面强攻。得胜后不可自大,不可炫耀,不可骄傲,不可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不可逼敌太甚。事物极度强盛之时也是其走向衰落的开始,是道的阴面所在,此时如果不顺应时势调整战争策略,那么离败北也就不远了。




老庄列选 • 伐解 八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虚无飘渺,一点也不具体明白。正是因为道的虚无,它才不像是任何具体事物。如果它像是某种事物,那么它便不是道了。我持有三件宝物: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慈爱可以化为勇敢;节俭可以带来广厚的基础;不敢为人先,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以此活得久一点。而今有的人舍弃慈爱而一味强调弱肉强食;舍弃节俭而大搞铺张排场;舍弃谦让而事事与人争锋。其离败亡也就不远了。将军以慈爱来激励士气,他的军队将锐不可挡;官长以慈爱来振奋人心,他所坚守的城池不会轻易失守。上天要拯救某个国家,必定会以慈爱来守护它。





老庄列选 • 伐解 九


善于谋划的人不轻率地做出判断;善于行军打仗的人不会被轻易激怒;善于战胜对手的人不会轻易与敌方交手;善于用人的人一定会礼下他人。如此,即是不争之德,即是用人之力,即是长久之法,即是古往今来克敌制胜之道。






老庄列选 • 伐解 十


用兵者曾说过:“我不敢轻易进攻而是伺机而动;不敢轻易前进而是退留余地。如此,是所谓【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赴;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陈鼓应】,战场上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轻视敌人,一旦轻视敌人,己方所持有的优势几乎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失去作用。所以当势均力敌的双方正面决战,带着悲愤情绪的一方更有胜算。




老庄列选 • 伐解 十一


想要让一个事物收敛,必然要先使其扩张;想要弱化某个事物,必然要先将其推到极盛的拐点;想要摔毁一个东西,必然要先把它举到高处;想要从对方那里获得想要的东西,必然要先给予对方相应的好处。此之谓奥妙。柔弱胜刚强。鱼儿不可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深渊,一个国家的底牌也不可流露给他国。




老庄列选 • 伐解 十二


人活着的时候,躯体很柔软。而死了之后,躯体就变得很僵硬了。花草树木活着的时候枝叶柔脆,一旦死了就变得枯槁了。如此,坚强是和死亡一类的属性,而柔弱是和生存一样的属性。所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庄列选 • 伐解 十三


文惠君的厨师在宴席上刨解全牛,手之所触,肩之所靠,脚之所踩,膝之所顶,皮肉筋骨离合作响,刀在来回划动中发出骨肉断裂的声音。没有一处不合音律,既合于《桑林》的舞蹈,又合于《经首》的节拍。文惠君说道:“真好啊,你的技艺是如何达到这种程度的呢?”厨师放下刀答道:“我所爱好的是道,它远超所谓的技艺。我一开始从事厨师这份工作时,眼里所看到的无非是牛。三年之后,眼中便没有牛了。而今,我以心神去感知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感官虽然暂时停止感知,但心神依然在流动运行。依循自然之理,划开筋骨的缝隙,解开骨节的空穴,顺着其原本的结构。刀刃应尽量避开筋骨交联的地方,更别说那些大块的硬骨头了。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而今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用它刨解的牛也有数千头了,可刀口却像是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因为那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刀锋却薄得像没有厚度,把没有厚度似的刀锋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其操作空间宽阔,刀刃在其中运转也有极大的余地,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却依然像是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如此,每次到了筋骨或骨节交错连结的地方,我心中也有点害怕,于是不得不谨慎行事,集中心神,好像所看到的一切都静止了,我的刀也随之延迟。此时用刀需一点一点的慢慢划动,而后随着筋骨的迅速分裂,大块的牛肉也像土块一样落到地上。解毕,我习惯拿着刀站在原地,环顾四周,志得意满,然后将刀擦洗干净收起来。”文惠君说道:“好啊,听了大厨你的言论,我也知晓了什么是养生之道了。”




老庄列选 • 伐解 十四


赵襄子派新穉穆子进攻翟国,得胜,占领了左人、中人这两座城市。使者前来通报战况,此时襄子正在吃饭,听了捷报之后却面露忧色。左右问道:“一天之内连下两城,这是令人欣喜的。而您却面露忧色,是为何呢?”襄子说道:“洪水滔天,不过三日;狂风暴雨,不过一日;如日中天,不过片刻。我们家族的德行,并没有深厚的积累,如今一天之内连下两城,恐怕败亡也会随之而来。”孔子听闻后说道:“赵氏将会兴盛。忧虑可带来兴盛,自喜可带来衰亡。取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的优势。贤明的主公以此来持胜,福泽后世。齐、楚、吴、越都曾称霸中原,但却很快衰落,正是因持胜太难。只有有道之主才可以持胜。”


孔子的力气可以推开城关的大门,他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力气很大;墨子为说服楚王不要攻宋,在与鲁班对阵的攻防演练中,战胜鲁班并使其心服口服,而墨子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精通军事。如此,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老庄列选 • 伐解 十五


善于驾车的人不会留下车轮的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流露出破绽和过失;善于算术的人不借助于筹策(计算用具);善于看守城门的人不用门闩也能使外来者无法进入;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也可以使目标无法挣脱。如此,圣人不仅善于帮助别人也常常帮助别人,而不轻易抛弃他们;善于利用外物也常常利用外物,而不轻易浪费它们。这是所谓的微明。擅长于某件事情的人,是不擅长于这件的事情的人可以效法的;不善于某件事情的人,是善于这件事情的人可以戒鉴的。不看重可以效法的,不注意可以戒鉴的,即使聪明,也是大大的糊涂。这是所谓的要妙。




老庄列选 • 伐解 十六


白公胜问孔子道:“人可以与人密言而不被人察知吗?”孔子闭口不答。白公又问道:“像把石头扔到水里那样可以吗?”孔子说道:“吴国那些善于潜水的人可以取回来。”白公又说道:“像把水投到水里呢?”孔子答道:“将淄水和渑水倒在一起,易牙尝一尝也能分辨出来是哪里的水。”白公说道:“所以密言必定会因为留下痕迹而被人察知吗?”孔子说道:“有何不可呢?只有知道何为语言的本质的人可以做到。知道了什么是所谓的语言,就明白物物者非物,言言者不言,所以这样的人在表达某些事物的时候是以无言无形的方式。争抢鱼儿的人们,衣襟会被弄湿。追逐野兽的人们,自然会奔跑起来,并不是他们乐于这样,只是势情自然而然的变化,而痕迹也由此产生。所以,至言去言,至为无为,无言无为,便可不留痕迹。人的所知只是道的表面浮华,以此相争终究是肤浅的。”


白公胜并不明白孔子所说的话的意思,后来他发动宫廷政变,挟持楚惠王。楚惠王逃走后,白公自立为王,最终兵败自杀。



老庄列选 • 牧解 一


黄帝前往具茨山拜访大隗。方明居中驾车,昌宇居右陪乘。张若、謵朋骑马在前,昆閽、滑稽驾车在后跟随。到了襄城外的原野,七位圣贤都迷失了方向,也找不到人可以问路。此时刚好遇见一个正在牧马的童子,几人便上前问道:“你知道具茨山在哪里吗?”小童答道:“知道。”几人又问道:“你知道大隗的所在吗?”小童答道:“知道。”黄帝说道:“奇怪,你一个小孩子不但知道具茨山在哪,更知道大隗的所在,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小童望了望远处的马群说道:“治理天下,也是如此,又何必多事呢?我小时候游于宇宙之内,后来得了眼病,有一位长者教授我道:‘你乘日之车,游于襄城之野。’而今我的病好了一些,我又将要游于宇宙之外。所以,治理天下,也是如此,又何必多事呢?”黄帝说道:“治理天下,确实不是小朋友你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想问,如何治理天下。”小童不应,告辞就要离开。黄帝又上前追问。小童答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区别吗?(马是群居性动物,马群里有头马,负责引领整个马群的行动。无论时平时还是在战场上,马群里的马都对头马有着极高的服从性,它们也会紧紧跟随着大部队统一行动。这样的马群才能成为优秀的战马,而对于牧马者而言也很好管理,只需搞定头马就好了。)也只是除去害马就可以了。(害马指服从性差,不合群,容易受惊,从而引发整个马群狂躁的马。马群一旦炸群,头马的权威就不起作用,整个马群也就陷入混乱,失去秩序,四散奔逃,甚至互相践踏。)黄帝听罢,随即对童子连续两下跪拜叩头,并称其为天师,然后面对童子后退而去。




老庄列选 • 牧解 二


无为而治的基本法则是小牧马人(即限制和制衡牧马人的权力,使得牧马人在履行去除害马的契约的同时,不能过多的干预马群各方面的运转和侵蚀个体马儿的自由。)和马群自治(即我搞定头马,头马搞定马群),此即所谓小国寡民。


使天下虽有军队却没有动用军队的机会;使民众爱惜自己的性命而不愿意长途迁徙。虽有盔甲和武器,却少有用武之地;虽有车船,却少有人乘坐。使民众重新用结绳记事(好吧,这样至少不怕电磁脉冲)。使百姓吃得好,穿得好,有房子,过得快乐。边界两边的国民即使离得很近,也很少往来。(在自家的土地上已经过得很好了,又何必跑到远方打拼呢?)




老庄列选 • 牧解 三


孔子喜好收藏书籍,这次他想西行去周王室的图书馆借书。子路建议道:“我听说周王室的征藏史(典籍主管)之前是一个名叫老聃的人,现今免官回家居住。老师您想要藏书,不如先去他那里看一看。”孔子说道:“好。”于是前去拜见老聃。两人见面后,孔子说明来意,但老聃并不愿意把书借给他,而孔子知道老聃这里一定抄录有不少珍贵的书籍,于是孔子便自顾自地谈论起春秋十二经,大有借不到书就不走的架势。老聃不胜其扰,对孔子说道:“你讲的太过散漫,请说关键。”孔子说道:“关键在于仁义。”老聃说道:“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答道:“当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是人真正的本性,还有什么其它可以被称之为真正本性的东西吗?至于那些不仁不义之人,只是被其自身蒙蔽和迷惑了。”老聃问道:“请问什么是仁义?”孔子答道:“待人接物 中正平和;为人处世 兼爱无私,这便是仁义。”


老聃说道:“咦,差不多得了。所谓兼爱,你不觉得迂腐吗?所谓无私,其本身也是自私之上的衍生。(人有分别,善恶生矣。道无彼此,何来仁与不仁?当一个人怀有无私的念头时,他依然在分别,所以自私也随之左右。道在不断的流动平衡,以此达到万事万物序列之完美和谐。而仁义之说以主观观念去映照现实,逆扰平衡,这是不明智的。)您要使天下的生灵失去 维持其秩序的头马和守护其生息繁衍的牧马人吗?天地运转自有其规律,日月运行自有其轨迹,星辰浮流自有其序列,飞禽走兽自有其群居,花草树木自有其散布。您也应该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平衡流转,趋利避害,已是极致,又何必着急忙慌地宣扬所谓仁义,如同打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鼓声越大跑得越远。噫,您名为践行人的本性,事实上却是在迷乱人的天性。”





老庄列选 • 牧解 四


齧缺在路上碰见许由,他问许由道:“您要去哪里?”许由说道:“离开尧所统治的土地。”齧缺问:“为什么啊?”许由答道:“尧而今勤政爱民,践行仁义,但恐怕以后会被人轻蔑,之后的时代必定会出现人吃人的事情。百姓并不难以聚集,爱他们,他们也会亲近你;给他们生活的便利,他们便来归附;称赞他们,他们会更加勤勉;触害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致使他们厌恶,那么人心也就散了。一切本如此简单,可当爱与利被强行和所谓的仁义扯上关系,仁义就成了某些人欺世盗名,害人利己的工具。真正愿意为仁义捐躯的人是少数,而利用仁义来谋取私利的人是多数。仁义的行为,只要没有诚意,就会成为贪婪的禽兽所利用的工具。尧决定践行仁义,这是以一个人的决断来使整个天下涉险,是只看到有限情况的一瞥之见。尧只知道贤者有利天下的一面,却没有看到贤者危害天下的一面,而这只有超脱贤者的人才知道。”





老庄列选 • 牧解 五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自然都知道什么是恶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也自然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如此,颠扑不破。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任事物萌芽而不去刻意开始;放事物生长而不一定要去拥有;有所作为而不自以为是;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而正因为功成身退,才能得以保全自身和功名。




老庄列选 • 牧解 六


不尊崇贤者,使人们不相互斗争;不看重难得的宝物,使人们不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流露出自己的欲望,使人心不去思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安柔人们的内心;填饱人们的肚子;润和人们的志向;强健人们的躯体。让人们的心从于道,无所可知也无所可欲。使那些聪明人不敢有所企图。无为而无不为,无治而无不治。





老庄列选 • 牧解 七


政事浑沌,则百姓敦厚;政事清明,则百姓诈伪。福泽依傍于祸患旁边,祸患埋藏在福泽下面。谁知道二者的究竟呢?恐怕其并没有固定的规律。正常又变成反常,平常又变成异常,人们迷惑于此却搞不清楚,如此已经很久了。





老庄列选 • 牧解 八


以正常之策治理国家,以反常之策克敌制胜,以无所为而无所不为取得天下。我如何认为是这样的呢?语言和行为上的禁止措施越多,民众的生活则越加贫困;朝堂中谋取利益的工具越多,国家则越来越昏暗;生产技术越来越发达,带来的具有反常和隐患的东西就越多;法律政令越来越明细严苛,以身试法的普通人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圣人说道:“我无所宣扬,而百姓自有教化;我无所指点,而百姓自会走上正轨;我无所干扰,而百姓自会富足;我无所欲求,而百姓自得淳朴。






老庄列选 • 牧解 九


以道治理国家,依然离不开一个健全的政治体制。各个职能部门及其官吏如同道化开之后生成的器具,各有其长短和所能。要让这个体系正常的运转需要不断的权衡和制约。





老庄列选 • 牧解 十


民众不再害怕死亡,又何必再以死亡去恐吓他们。如果要让民众害怕死亡,只需将马群中的害马除去,又有谁再敢为非作歹呢?杀人的事情自有相应的执法单位负责,如果越过这个程序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削砍,这样很容易伤到自己的手。





老庄列选 • 牧解 十一


晋国长期受到盗贼问题的困扰。有一个名叫郄雍的人,能够通过注视一个人的眼睛,观察其眉毛和睫毛之间的细微肌肉变化来获取线索,破案抓贼。晋侯令他专门抓捕盗贼,没有一个漏网之贼。晋侯非常高兴,他对赵文子说道:“我得郄雍一人,便可以抓尽一国的盗贼,何必再做多余的事情。”赵文子说道:“主公您依靠伺察来抓捕盗贼,那么盗贼永远都抓不完,而郄雍必定会死于非命。” 不久,晋国的盗贼们聚在一起商量到:“我们如今山穷水尽,都是被郄雍逼的,他必须死。”于是他们一起行动将郄雍残忍杀害。晋侯听到郄雍的死讯,大惊,他立即找来文子与他商议说道:“果然如您所言,郄雍死了,然而我要如何解决盗贼的问题呢?”文子说道:“周国有句谚语:‘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您想要除去盗贼,必须找到盗贼猖狂的原因,并从此根本处解决。最好的方法是任用贤者,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使民众吃饱穿暖,心怀荣辱,如此,他们又何必去偷盗呢?”于是晋侯启用随会主持政事,而盗贼们也都跑到秦国去了。





老庄列选 • 牧解 十二


均衡,是天下的至理,在形物的层面也是如此。将重物挂在一根横放的均匀的头发的中间点,如果这根头发断了,那一定是因为这根头发并不均匀。如果均匀,那断裂处是不会断裂的。虽然有人并不这么认为,但明白的人自然明白。詹何用一根蚕丝做鱼线,用麦芒做鱼钩,用荆条和嫩竹做鱼竿,用剖开来的米粒做鱼饵,无论是在数百米的深渊中,还是在湍急的水流中,他钓到的鱼儿总能装满一车,而且同时他所用的鱼线不断,鱼钩不直,鱼竿也不弯。楚王闻听后非常好奇,便召詹何前来询问。詹何说道:“我曾听先父讲过,昔日蒲且子射鸟,只用柔弱的弓和纤细的丝线,趁着风势射出去,能一箭射穿飞行在天空中的两只黄鹂,原因是其用心专一,作、动均衡。我沿袭他的方法,用来学习钓鱼,花了五年时间摸清了其中的道理。当我在河边持竿钓鱼的时候,心中没有杂念,只想着鱼。抛出鱼线,沉下鱼钩,手不轻不重,没有什么能扰乱我的心境。以此我的钓饵在鱼儿的眼中,就像是沉没的尘土和集聚的泡沫,它们会毫不怀疑地吞食。这就是古往今来以弱制强,以轻制重的道理。如果大王您能如此治国,那么整个天下便都可以握于您的掌中运转,还有什么事情会在您的掌控之外呢?”楚王说:“善!”




老庄列选 • 牧解 十三


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根基。


大江大海之所以大,是因为其处于低处,所以能容纳万千河流。圣人想要身居民众之上,必然要在名义上居于民众之下;想要在前引领民众,必然要以身礼让民众。所以圣人居于高位而民众不感到压迫,圣人居于领导地位而民众不会去谋害他。所以他能受到天下的爱戴和推崇,以其不争之德,使天下无人能与之相争。




老庄列选 • 牧解 十四


大国在外交关系中宜居于下游,如同天下之母——大海,成为万千江流的共同交汇和风水周流的原点。雌性常以安静胜过雄性,所以,以安静为下游。大国礼下小国,则取得小国的支持;小国礼下大国,则取得大国的尊重。如此,前者下以取,后者下而取。大国不过是想将小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小国不过是亲附大国以换得保护。二者各取所需,大国更需保持谦下。





老庄列选 • 牧解 十五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而在攻破坚固防御的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比水攻更有胜算,这是因为水是接近于无形的存在,少有事物能够改变它。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人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够做到。所以圣人说:“一个能够承受国家耻辱的人,可谓社稷(土神和谷神)之主;一个能够承受国家凶厄的人,可谓天下之王。




老庄列选 • 牧解 十六


被宠爱让人感到惊喜,被羞辱让人感到惊恐。害怕大的灾祸发生在自己身上。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得宠意味着相对地位的卑下,能被人宠爱,也能被人羞辱。得到宠爱的时候感到惊喜,那么在失去宠爱甚至被羞辱的时候则感到惊恐。这便是宠辱若惊;什么是害怕大的灾祸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我之所以有大的灾祸,是因为我有这一副躯体,如果我没有了这副躯体,我又有什么灾祸可言呢?所以,尊敬和爱护那些愿意为天下献身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可以被托付天下的人。



老庄列选 • 伐解 一 师出有名否(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