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地铁的小故事:地铁站名都是怎么来的?(二)

伦敦地铁的站名背后都有些什么?
本专栏为您解读伦敦地铁与码头区轻铁现时运营站点的站名起源与开通时间。
What's in a name?
The origins of the names of all stations in current use on the London Underground and Docklands Light Rail with their opening dates.
翻译说明:本专栏所出现的站名中文翻译来源于维基百科或个人音译。翻译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站名颜色由其所在线路颜色所决定,若出现多线换乘站,则显示各线路颜色。

Baker Street 贝克街站
整条街于1799年完工,以当时一位在这一地区拥有一处大宅邸的爱德华·贝克爵士命名(Sir Edward of Ranston in Dorset),也可能是以另一位名气更大的威廉·贝克(William )命名,他在18世纪从威廉·波特曼(William Portman)手中买下了这块地。当然,这条街因著名侦探小说主人翁夏洛克·福尔摩斯“居住在贝克街221b号”而名声大噪。
大都会线在1863年1月10日开通本站时即使用现名,“延伸线”(即从贝克街北行往哈罗去的线路)站台于1868年4月13日开通,贝克卢线同名车站开通于1906年3月10日。
Balham 巴勒姆站
957年左右这一地区被称作巴伦纳姆(Baelenham)。而后又演变成贝尔根纳姆(Bealganhamm),这一名称源于一个叫贝尔加(Bealga)的撒克逊人以及古英语单词ham(“homestead”,宅地)合成,意为“贝尔加的家宅”,并且他的家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该地区在约1115年被记录为巴尔格汉姆(Balgaham)。
本站于1926年12月6日开通时即使用现名。
Bank 银行站
注意:本条目不是可通过长通道换乘的纪念碑站(Monument)。
名称来源于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也是现在的英国央行)。基于苏格兰人威廉·彼得森(William Peterson)的提议,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建立。从1694年至1724年银行的营业地位于织物商大楼(Mercers' Hall,mercer本身在中古英语里含义为售卖价格不菲织物的商人),而后搬迁到杂货商大楼(Grocers' Hall)。1724年英格兰银行在针线街(Threadneedle Street)购买了一块地皮,并在1732年-34年间兴建了现在的英格兰银行大楼,大楼于1940年重建。
针线街在1598年称作“三针街”(Three Needle Street):这可能指的是一种裁缝店的标志,意味着这一地区曾经是裁缝和布料商的一块飞地(enclave);它还可能指代一种名为“针线(threadneedle)”的儿童游戏,该游戏在1751年首次有记录,但当时该游戏可能已经存在了两个多世纪。没有证据显示这条街曾经是针线制造公司的所在地。
滑铁卢与城市铁路(即后来的滑铁卢与城市线)由剑桥公爵(Duke of Cambridge)于1898年7月11日剪彩开通,以庆祝旧滑铁卢车站开通50周年。城市站(The City Station)当时被称作“城市(City)”,尽管它有时也会被称为市长官邸站(Mansion House)。直到1940年10月28日本站才重命名为银行站。北线站台于1900年2月25日开通,即以现名命名。中央线的该站在规划时使用过隆巴德街(Lombard Street)的名称,但1900年7月30日开通时仍以银行站命名。重建后的本站于1925年5月5日开通。
Barbican 巴比肯站
巴比肯地区曾被称为“巴比卡纳(barbicana)”,一座同名的古罗马高塔曾在大姐北侧竖立,而后这一地区即以巴比卡纳命名。巴比卡纳一词源于拉丁语,也可能追溯到波斯语,意为“上层会议(upper chamber)”。撒克逊人将该塔称为“burgh kennin”——意为“镇上的瞭望塔”,这是项延续数世纪的传统,一旦点亮火把,便可指引旅行者们前往他们在伦敦的目的地。该塔似乎是因亨利三世(Henry III)的敕令而在1267年拆除,但随后又在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的敕令下于1336年重建。该塔最终毁灭的时间难以确定,但有记录表明在1720年左右塔的原址建起了一座民居。二战后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重建,也就是所谓的“巴比肯工程(Barbican Project)”。
本站在1865年12月23日开通,开通时命名为“奥尔德斯门(Aldersgate)”,本站于1923年重命名为“奥尔德斯门与巴比肯(Aldersgate & Barbican)”,最终于1968年12月1日改为现名。
Barking 巴金站 (港译:柏京站)
735年这一地区被记录为“贝雷钦纽姆(Berecingum)”,可能来源于意为叫贝尔齐亚(Bercia)的撒克逊人和古英语地名词尾-ing(意为“住在某地之人”)的结合。因此,Barking一词的大体含义是“贝尔齐亚的家园”。这一地区在中世纪划分为许多庄园,其中一个庄园属于贝兰杰(Berengers)家族,而Berengers一词则是Bercia的变体。这一名字还可以解读为“桦树之中的居民(the dwellers among the birch trees)”,这可能也是指代贝尔齐亚家族。
本站于1854年4月13日由伦敦,蒂尔伯里与绍森德铁路(London, Tilbury and Southend Railway,现由c2c公司运营)开通,开通时即以现名命名。地铁服务始于1902年6月2日。
Barkingside 巴金赛德
1538年起该地区即以此命名,因其位于当时巴金主教区的边缘地带。side一词经常与一座土坡或一座绵延很远的山联系起来。毫无疑问,这种用法在16世纪是很常见的。
本站于1903年5月1日由大东方铁路(Great Eastern Railway)开通时即使用本名。地铁服务始于1948年5月31日。
Baron's Court 男爵宫站
和伯爵宫站(Earl's Court)不一样的是,本站和法律意义以及荣誉意义上的男爵没有任何一点关联,但一片从区域线车站到佩兰姆路(Perham Road,汉默史密斯区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及其南侧的居民楼建成之后,这一地方即以该居民楼的名称“男爵宫”命名。这片住宅区由威廉·帕利瑟爵士(Sir William Palliser)规划,并建成于19世纪末期。这一名字略显复杂——可能暗指男爵法庭(Court Baron)之头衔,这一头衔由这片住宅的所有者所持有,也可能暗指附近的伯爵宫地区(Earl's Court)。
本站于1905年10月9日开通时即使用现名。
Bayswater 贝斯沃特
1380年贝斯沃特地区被记载为“巴亚德的水源(bayard在中古英语中意为勇武之人)”,在1659年定名为贝斯沃特(Bay(e)swater)之前有许多不同的拼法。原先的巴亚德水源位于西伯恩河(Westbourne River)下穿牛津路(Oxford Road,现更名为贝斯沃特路Bayswater Road)之处,巴亚德一名可能来源于曾经住在这一地区的巴亚德家族。
本站于1868年10月1日开通时即使用现名。后来更名为贝斯沃特(女王道)(Bayswater (Queen's Road)以及女王道·贝斯沃特(Queen's Road, Bayswater)。1922年7月20日又更名为贝斯沃特(女王道)及西伯恩树丛(Bayswater (Queen's Road) & Westbourne Grove)。1933年复归现名。

【往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