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出版不是安贫乐道——正视图书的商品化

2023-10-09 09:15 作者:路边小石杜辉  | 我要投稿

 

文/杜辉

 

    不知道国人为什么总喜欢把出版和贫穷挂钩,仿佛出版就应该是一种安贫乐道接近苦修的事业。一谈到钱就是铜臭满身,仿佛出版一和财富挂钩出版就不是出版了。安贫乐道从古至今都是许多人对文化人的一种道德价值臆想,时代变迁了,安贫乐道更不应是出版的理想和职业操守了。况且安贫乐道更不会对出版的进步和发展有多少帮助和助益,只能如癌细胞一般,一点一点地腐蚀着这个行业。

    君子固穷,这句成语听起来仿佛很有尊严很是高尚。但试问在饥寒交迫温饱不能的状态下有几个人可以安心写作?有几个人可以去体验社会的各种领域各个角落?不能让从业者养家糊口,不能照顾妻儿老幼的出版业,绝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业,只能说是一个非常失败的行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富作为物质生活的保障,那这个工作或者行业更应该感到耻辱。

    君子固穷之外还有一句话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出版人,追求财富,追求物质绝对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只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财富更应是一种事业成功和地位的佐证。虽然当下许多从业者骨子里对财富极度渴望,但总会有意无意地表现一种文人的清高做作,仿佛出版人追求财富就是一种罪过。不要试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怀疑别人,生活是自己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可耻的。

    那么出版如何产生制造财富,把这些文字转化成财富?那就是出版的市场化,图书的商品化。许多人会对这一观点有相当的抵触和排斥,以为现在的出版已经过度的商品化市场化,而市场化和商品化反而成了出版业堕落衰变的主要因素,以为出版行业的种种流弊都是因为追逐金钱所造成的。而实则现在的出版是地摊化和作坊化。是一种小农经济与小市民心态的畸形产物。真正的市场化是什么?是契约精神和自由竞争。而现在出版业诚信缺乏,市场更不存在公平竞争,国有民营之间泾渭分明。什么是图书的商品化?就是以市场需求来决定产品生产,而不是以出版人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产品的生产。现在出版不能产生财富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这种表象和内质的分裂。

    出版不是独立于社会的,只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个小圈子。出版行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不单是出版行业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在这个圈子中的投影。没有物质拜金的时代,出版也有其他这种那种的弊病。财富的追逐和市场的进化绝对不是当下出版行业弊端丛生的本因。

    对于腐败有高薪养廉的办法,对出版为何不可?没有合理的收入保证,出版人拿什么去体验生活,去了解社会,去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没有这些深入社会的接触和体验,怎么可能去编辑策划适合社会心理需求的图书产品?

    一个不能经常旅游的编辑去做旅游书,编辑很难把握旅游中的许多细节。那个地方有什么美食,有什么风土人情,游客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最想了解的知识是什么,没有体验怎么可能知道?如果没有物质保障去体验和实践,那么编辑在策划和文字中最终只会剩下我认为、我以为的成分。再如一个生活美食图书的编辑,没有经济能力去尝遍美食。那么如何知道这些食物真正的味道,如何知道那些藏在街边小店的美食,怎么知道星级餐厅的五味?烹饪书如果自己随心所欲购置食材,烹饪享受,怎么能知道图书的内容是否属实?这些还是在具体领域,更不要说社科文学图书的编辑,更应该去接触社会,研究文化历史。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他能安心地去博物馆和各种文化场所?没有这些广泛的爱好和能支持这些爱好的财富。那么作为出版从业者,自己的知识、见识积累都无法达成,那如何去引导读者,推介内容?

    所以说出版绝对不应该是贫穷的行业,只有让出版人有了相当的物质保障,才能更好地调动出版人的潜力,提高出版人的素质。而能达到物质保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出版的市场化,图书的商品化。只有在解决温饱,让出版从业者无后顾之忧并积累一定财富后,真正的学术、专业、小众读物才会有人、有能力、有耐心、有财力去操作。一群为温饱而奋斗的落魄书生是不会对文化事业有多大真正的帮助,反而自己会沦为读书无用论的反面教材。所以如何真正地理解市场化,做到商品化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出版不是安贫乐道——正视图书的商品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