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妮·埃尔诺】长篇解析 为什么称她是诺奖版“我的天才女友”

2023-01-21 08:55 作者:苏霍伊开小飞机  | 我要投稿

Annie Ernaux

说来尴尬,我是因为她给小马哥写了封公开信才开始了解她。

“...Mais regardez, ce sont les services publics qui, en ce moment, assurent majoritairement le fonctionnement du pays : les hôpitaux, l’Education nationale et ses milliers de professeurs, d’instituteurs si mal payés, EDF, la Poste, le métro et la SNCF. Et ceux dont, naguère, vous avez dit qu’ils n’étaient rien, sont maintenant tout, eux qui continuent de vider les poubelles, de taper les produits aux caisses, de livrer des pizzas, de garantir cette vie aussi indispensable que l’intellectuelle, la vie matérielle... Pas celui où les décideurs et financiers reprennent déjà sans pudeur l’antienne du « travailler plus », jusqu’à 60 heures par semaine. ”

衷心地赞美每一个关心人民福祉的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当然埃尔诺女士在如今的秩序背景下主张要捍卫法国工人的利益时,不知为何我的眉心突突跳(您家政府才能有限别大手一挥亚非拉又开始负重前行了小声嘟嘟嘟...


<le courage et l’acuité clinique avec laquelle elle découvre les racines, les éloignements et les contraintes collectives de la mémoire personnelle>


Simone de Beauvoir a réveillé la conception sur la féminité de Ernaux, et Pierre Bourdieu, lui a donné un point de vue pour mieux regarder la nature de la foncctionne sociale.

Des livres recommandés pour mieux comprendre <Les Anneés> :

Le Deuxième Sexe

Esquisse pour une auto-analyse

Le pacte autobiographique

L'amica geniale & Une Femme


L'amica geniale & Une Femme

从童年延续至今的尴尬、别扭、屈辱,来源于由阶级和性别差异所产生的鸿沟。

它始终很深地注视着我。


"跃升剧本“——La Honte

阶级


这份耻辱不单是对原属阶层的自卑厌恶,更因产生了耻辱感而为此感到耻辱——叛逃原有阶级,笨拙地在新世界里进行身份重构。

性别

女性的进步,依靠一代代女性一点一滴为下一代托起。


面对一个集体困境或是社会问题,似乎理性的人会选择走向科学、政治,感性的人才会诉诸文学。人们倾向于掌握一门严谨可靠的学科或者技能来规避未知的风险,然而在肉体之外,还有一片广袤且不断延展的意识领域等待发现,并引导人们认识自我。

阅读是一项安静的反抗行为,写作也是。

文学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找到你。


(・ω<)☆一点心得:最近“外求”和“内观”两个词在圈子里出现得很频繁,或许是这三年大家不同程度地吃了苦头,或许是第一批千禧年上下的宝宝——一群敢说敢跳还喜欢网上冲浪的孩子——现在的网友主力军,到了意识到“意识”的年纪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曾经简暴地理解为“啊对对对我马上反思”,后来,去离父母视线远了点点的地方转了几圈,稍稍读了点儿书,浅浅识了点人,才意识到能者自有控局能力——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这些有能力“一行就得”的牛人们都经历过漫长的反求诸己的时光,甚至变成了一种本能,走哪儿,一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观心灵。

我呢,曾经的注意力都在外界身上,孩子似的,横冲直撞,有一口吃一口,出了什么事情第一反应永远是“这人咋回事”,从来没想过“我怎么把事情带到这般田地来”“我的行为在这件事里起了什么作用”。

因此,破防归破防,得察觉到情绪、把下意识行为里的丝丝缕缕盘顺、再问问人,看看书,找找经验,把上述种种拧作一股劲儿推出去,得作用出去,看外界如何反应,如若不然,那这次破防就算白破了。把经历变成阅历,就跟把小猪变成回锅肉一样,它有过程,要学,要练,要琢磨火候,要会闻香辨色,是把戏活儿。

二有说,理性的人往往诉诸科学政治来解决问题,感性的人选择文学,确实,还给我观察到外求而不观心者惘,深思而无作为者怠嘿嘿🤭

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白而守其黑?

诚然幼稚,终归是有一丝一缕的感受在了。就像第一次看红楼,小学的时候,我还记得我看的那本叫青少年版红楼梦,在布克书城看的。当时真心实意地觉得贾宝玉这个人有神经病,啊黛玉说没玉,他就把自己的玉摔了。

那时候是没有能称为感受的感受的,全是从自己出发的“反应”。

高中语文课学了几章红楼,老师给放电视剧时再看到贾宝玉摔玉那段,霎时就觉得能接受这个情节安排了。结果,课间可见就听见戴可艺说“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玉摔了?这人傻×吧?”

稀里糊涂就懂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安妮·埃尔诺】长篇解析 为什么称她是诺奖版“我的天才女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