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判断推理-类比推理」解析

全文字数|6.8千
阅读时间|22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用最笼统、浅层的关系来解析
2.较少考到的一种逻辑关系
3.从两个角度考虑前后部分的逻辑
4.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5.「主要功能」与「自身属性」
6.「争议题」与「考验心态题」
7.注意所属的部分
8.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9.推理出两种植物的大致含义
10.解析字面意思,不去过度脑补

一、用最笼统、浅层的关系来解析
【2020国考地市级卷91题/省级卷96题】
物体︰惯性
(A)气体︰稳定性
(B)观察︰客观性
(C)贵金属︰磁性
(D)液体︰流动性

物体︰惯性
(A)气体︰稳定性
(B)观察︰客观性
(C)贵金属︰磁性
(D)液体︰流动性
正确率92%,易错项——

看到题干后可立即想到「物体具有惯性」这一关系。虽然这一关系较为笼统,但在「类比推理」题中,存在「逐层推进分析」的特点。
由于在做题前并不知道题目的难度,因此最浅层、最笼统的关系也可能是正确思路,此类题目的难度也会很低,例如本题。
按照「前者具有后者的性质」这一关系直接代入,可发现:
A「气体具有稳定性」显然是错误的,很多气体并不稳定,例如工业上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排除。
B「观察具有客观性」显然也是错误的,观察是一种主观行为,和客观性没有关系,排除。
C「贵金属具有磁性」同样明显错误,金、银、白金(铂)都是贵金属,都不具备磁性,排除。
D「液体具有流动性」正确,流动性是所有液体都具备的属性。
由于在「前者具有后者的性质」这一最浅层的关系中即可确定D选项的逻辑和题干相同,就不要考虑「物体静止和运动惯性有所区别」「特殊的液体流动性不强」等其他因素了。

二、较少考到的一种逻辑关系
【2020国考地市级卷92题/省级卷97题】
全身麻醉︰注射麻醉
(A)网络存储︰单机存储
(B)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C)物理消毒︰加热消毒
(D)抽样调查︰问卷调查

全身麻醉:注射麻醉
(A)网络存储︰单机存储
(B)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C)物理消毒︰加热消毒
(D)抽样调查︰问卷调查
正确率51%,易错项C

题干和4个选项都有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前后两个部分都有4个字组成,且后两个字相同,据此可快速入手。
分析题干「全身麻醉︰注射麻醉」,可发现前者是麻醉的程度,后者是麻醉的方式。那么,「全身麻醉」是否属于「注射麻醉」范畴,或者相反呢?
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麻醉的程度除了「全身麻醉」外还有「局部麻醉」,麻醉的方式除了「注射麻醉」外还有「吸入麻醉」等。
因此两者属于「交叉关系」,即「全身麻醉的方式包括注射方式和其他方式,注射麻醉的程度有全身和局部」,都不能完全包括对方。分析选项:
A「网络存储︰单机存储」
很显然两者是不同的「存储方式」,网络存储必然不属于单机存储,反之亦然。两者是一种并列关系,相互不属于对方,与题干逻辑不同,排除。
B「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B与A相同,也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C「物理消毒︰加热消毒」
C属于「包含关系」,物理消毒包括加热、辐射、日晒、高压灭菌等,即后者属于前者,与题干逻辑不同,排除。
D「抽样调查︰问卷调查」
D选项中,前者属于「调查的方法」,后者属于「调查的介质」。
抽样调查既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电话、网络投票、面对面询问等方式;问卷调查既可以是抽样调查,也可以是对群体所有成员无遗漏的全面调查,两者属于「交叉关系」,逻辑和题干相同,是唯一与题干相同的逻辑,正确。
「交叉关系」在「类比推理」题中往往在选项中作为干扰项出现,像本题这样作为题干主考点的较少,其原因是「交叉关系」在浓缩成几个字的概念后往往较为明显,容易被考生识别,难度较低。
本题之所以作为主考点且难度较高,其原因就是题目和C选项的干扰性较强。很多考生在时间的压力下可能没有注意到「全身麻醉」和「注射麻醉」是交叉关系,或者认为「加热消毒」不全部属于「物理消毒」,从而误选了C。
在前后两部分存在相同字的情况下,要注意到「交叉关系」的可能性。

三、从两个角度考虑前后部分的逻辑
【2020国考地市级卷93题/省级卷98题】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A)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B)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A)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B)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正确率90%,易错项C

分析题干「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古代哲理名言,其含义为「物体必须首先腐烂,然后才会有虫子产生」。
粗略分析,可发现两部分存在时间关系,即「前者先出现,后者才会随着出现」;同时,两部分可能也存在因果关系,即「因为前者导致了后者」。分析选项:
A「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A选项出自王维的《过香积寺》,较为冷门。分析其字面含义,可确定其大致含义为:
古老的树木(树林?)下,没有行人经过的道路;深山里,不知何处传来了钟声。
显然前后两部分既没有时间先后顺序,也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
B「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B选项出自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全诗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首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古诗中的经典哲理名句,不过被考察的第三句知名度较低。如果考生对此诗不是特别了解的话,也可以根据字面意思快速确定其大致含义为:
水位下落,使得「鱼梁」这个事物变浅了;天气寒冷,使得「梦泽」这个地方显得更加深(沼泽深、环境幽深)。
可发现两者之间基本没有时间先后顺序,也看不出因果关系,排除。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选项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句。显然,前后两部分有时间顺序,且「前者先出现,后者才会随着出现」,和题干顺序一致;同时,前后两者也可视为存在因果关系。总的来说,C选项的逻辑和题干基本一致。
D「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D选项出自王维的《终南山》,这句话基本属于白话,可确定前后两部分也有时间顺序,且「前者先出现,后者才会随着出现」。
但是「欲投人处宿」这个想法产生后,不一定会得出「隔水问樵夫」的结果,可能是「隔水问农夫」,可能是「入村问秀才」,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D不如C合适。
综合考虑,本题C比D更符合要求,应选。由于作为正确选项的C知名度很高且容易理解,因此本题正确率很高。

四、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2020国考地市级卷94题/省级卷99题】轻车熟路:人生地疏
(A)廉洁奉公︰卑躬屈膝
(B)任重道远︰无所事事
(C)前仆后继︰贪生怕死
(D)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轻车熟路:人生地疏
(A)廉洁奉公︰卑躬屈膝
(B)任重道远︰无所事事
(C)前仆后继︰贪生怕死
(D)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正确率84%,易错项——

分析题干前后部分关系:
「轻车熟路」意为「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人生地疏」意为「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可确定两者大致逻辑关系为「反义词」,直接分析选项:
A「廉洁奉公︰卑躬屈膝」
前者意为「(官员)廉洁并奉公守法」,后者意为「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人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显然两者不是反义词,直接排除。
B「任重道远︰无所事事」
前者意为「责任重大,路途遥远」,强调「事情责任重大,需要很长时间完成」,后者意为「没有想做的事」,强调「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两者看似有一定反义关系,可以先保留。
C「前仆后继︰贪生怕死」
前者意为「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上去」,形容战斗英勇壮烈,不怕牺牲,和「贪生怕死」基本为反义词,也可以先保留。
D「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前者意为「黄河水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指代「天下太平」;后者意为「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两者为近义词,且一般与「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等连用,与题干逻辑不同,排除。
在BC都保留后,进一步分析,可发现C比B更加合适,原因有二:
一是C比B的反义更加「精确」。
B选项前半部分「任重道远」包括「任重」和「道远」两个部分,分别为「任务、事情重要」和「需要花的时间很长」,而后半部分「无所事事」只强调了「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不涉及「花费的时间长短」这一点。另外,B选项前半部分主体是「任务本身」重要且花费时间长,而后半部分主体是「人」无所事事,主语不一致,这点的反义程度也比不上C。
二是C比B的结构更接近题干。
题干的「轻车熟路:人生地疏」、C选项的「前仆后继:贪生怕死」和B选项前半部分的「任重道远」结构都比较近似,每个成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内部结构近似,只有B选项后半部分成语「无所事事」中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内部结构不相似。
综合考虑,本题C选项更符合要求,应选。

五、「主要功能」与「自身属性」
【2020国考地市级卷95题/省级卷100题】
路由器︰连接︰网络
(A)千斤顶︰修补︰轮胎
(B)石英钟︰显示︰时间
(C)万花筒︰观察︰花卉
(D)烽火台︰侦察︰敌情

路由器:连接:网络
(A)千斤顶︰修补︰轮胎
(B)石英钟︰显示︰时间
(C)万花筒︰观察︰花卉
(D)烽火台︰侦察︰敌情
正确率58%,易错项D

一眼可看出题干的逻辑大致为「路由器可以用来连接网络」。根据这一逻辑,直接分析4个选项:
A「千斤顶︰修补︰轮胎」
「千斤顶可以用来修补轮胎」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千斤顶可以顶起汽车,从而使轮胎悬空,在修补汽车轮胎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但并不能直接在「修补轮胎」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和题干逻辑不一致,排除。
B「石英钟︰显示︰时间」
「石英钟可以用来显示时间」这一关系与题干逻辑相同,保留。
C「万花筒︰观察︰花卉」
C选项显然错误。万花筒是一种圆筒状光学玩具,把任意物品放在筒物品端,从观测端看过去,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将万花筒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由于图案千变万化,所以被称为「万花筒」。
作为玩具的万花筒是把被观测的物品变成花,其本身不能用来观察花卉(否则会看得头晕),排除。
D「烽火台︰侦察︰敌情」
D选项看似有「烽火台能够用来侦察敌情」这一逻辑,实则不然,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烽火台」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而不是「侦查」敌情。根据初中历史常识可知,烽火台通过「白天烟雾、夜间火光」的形式传递敌情,但「侦查」要么是主动出击去刺探敌情,要么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获取情报,和「烽火台」的功能不太一致。
二是分析题干、B选项和D,可发现「路由器可以用来连接网络」「石英钟可以用来显示时间」中,「连接网络」和「显示时间」是「路由器」「石英钟」自身具备的属性,只要有电源并调试好,两个设备可以在没有人工操作的情况下正常发挥它们的功能,但「烽火台」传递敌情是点火、点烟必须每次都需要人工操作,这点的逻辑也不一致。
综合考虑,本题B比D更加符合要求,应选。
近年来,「类比推理」越来越倾向于考察较为深层的逻辑,例如像本题这样,一眼看上去B、D似乎都符合要求,此时就需要对题干进一步分析,通过首词的「主要功能」和「自身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确定B为更加合适的答案。
D选项有两处不如B合适,只要能找出其中一项就能作对。

六、「争议题」与「考验心态题」
【2020国考地市级卷96题/省级卷101题】
建筑材料︰混凝土︰水泥
(A)饮料︰汽水︰二氧化碳
(B)医疗用具︰注射器︰药物
(C)监控︰监视器︰画面
(D)交通设施︰减速带︰警示牌

建筑材料︰混凝土︰水泥
(A)饮料︰汽水︰二氧化碳
(B)医疗用具︰注射器︰药物
(C)监控︰监视器︰画面
(D)交通设施︰减速带︰警示牌
正确率——%,易错项C

本题出的不好,从两个角度可分别得出A或D为正确选项。
分析题干「建筑材料:混凝土:水泥」,可发现存在两个逻辑:
「混凝土」和「水泥」都属于「建筑材料」;
「混凝土」属于「建筑材料」,「水泥」是「混凝土」的成分(混凝土一般由水泥、水、砂、石子等组成)。
因此最合适的选项应当同时符合逻辑1与逻辑2,分析4个选项:
A「饮料︰汽水︰二氧化碳」
可发现汽水属于饮料,而二氧化碳是汽水的成分,符合逻辑2,但二氧化碳显然不是饮料,不符合逻辑1。
B「医疗用具︰注射器︰药物」
可发现「药物」既不属于「注射器」的组成成分,也不属于「医疗用具」,因此B同时不符合逻辑1与逻辑2,排除。
有的小伙伴可能觉得「药物」应当属于「医疗用具」,实际并非如此。「药物」一般被视为「医疗用品」而不是「医疗用具」,原因是「用具」的「具」通常指「工具、器具」,和药物的属性不太一致,因此排除。
C「监控︰监视器︰画面」
画面不属于「监控」,同时也仅仅是监视器「显示的内容」,而不是「监视器的组成部分」,因此C同时不符合逻辑1与逻辑2,排除。
D「交通设施︰减速带︰警示牌」
「减速带」和「警示牌」都属于「交通设施」,但「警示牌」显然不是「减速带」的组成部分,因此D选项符合逻辑1但不符合逻辑2。
综合考虑,本题没有同时符合逻辑1与逻辑2的选项,因此没有正确答案,或者说AD都是正确答案。
公考偶尔会出现有争议的题目,这种题目的存在,有可能是出题者出现了失误,但也可能在客观上起到了考验考生心理的作用。
每次出现这种争议题,都有很多考生表示非常不满,认为国考出题者故弄玄虚或者不够谨慎,影响了自己的考试心态,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可能也是考试的一部分呢?
每年国考的行测题中,争议题最多也就两三个,但考生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此类题目上而不注重题目本质,就可能会疑神疑鬼,面对一些很正常的难题都觉得是出题人在搞怪,从而让自己的心态变差,这种想法是万万使不得的。
以本题来说,题干的两种逻辑都非常明显,而选项中A、D很明显分别符合其中一种逻辑,只要确定上述情况属实,直接选一个自己看的顺眼的就行,不需要再去绞尽脑汁了。
对于这种简单的「争议题」,直接将其当作「考验心态题」就可以了。

七、注意所属的部分
【2020国考地市级卷97题/省级卷102题】
本能行为︰学习行为︰乌贼喷墨
(A)合法行为︰合理行为︰盗窃财物
(B)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树木折断
(C)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退货处理
(D)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四季变换

本能行为:学习行为:乌贼喷墨
(A)合法行为︰合理行为︰盗窃财物
(B)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树木折断
(C)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退货处理
(D)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四季变换
正确率84%,易错项——

本题逻辑较为简单,理解题干的含义即可轻松做对。
分析题干,可发现「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相互排斥,即一种行为如果属于「本能行为」,则必然不属于「学习行为」,反之亦然。而「乌贼喷墨」不需要后天学习,属于第一部分「本能行为」。
逐一分析选项:
A「合法行为︰合理行为︰盗窃财物」
「合法行为」与「合理行为」显然不是相互排斥的,或者说两者的范畴大部分是交叉的。同时「盗窃财物」也明显不属于两者的范畴,因此逻辑和题干不同,排除。
B「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树木折断」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排斥的,而「树木折断」属于第一部分「物理变化」,因此B选项逻辑和题干一致。
C「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退货处理」
生产和销售是两个不同的环节,因此「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可视为是相互排斥的,但「退货处理」明显是第二部分「销售(售后)」环节管理的内容,其逻辑和题干不一致,排除。
D「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四季变换」
D和C类似,「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是相互排斥的,而「四季变换」属于第二部分「自然现象」而不是「社会现象」,逻辑和题干不一致,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B选项逻辑和题干一致,应选。

八、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2020国考地市级卷98题/省级卷103题】
税前收入︰税后收入︰税金
(A)法律规定︰道德规范︰规则
(B)测量高度︰真实高度︰误差
(C)高原地区︰平原地区︰纬度
(D)生产成本︰出厂价格︰销售价

税前收入︰税后收入︰税金
(A)法律规定︰道德规范︰规则
(B)测量高度︰真实高度︰误差
(C)高原地区︰平原地区︰纬度
(D)生产成本︰出厂价格︰销售价
正确率79%,易错项——

题干逻辑为「税前收入-税后收入=税金」。直接分析选项:
A「法律规定︰道德规范︰规则」
A选项显然不存在「法律规定-道德规范=规则」的逻辑,直接排除。
B「测量高度︰真实高度︰误差」
B选项逻辑为「测量高度-真实高度=误差」,和题干一致。
C「高原地区︰平原地区︰纬度」
C选项显然不存在「高原地区-平原地区=纬度」的逻辑,直接排除。
D「生产成本︰出厂价格︰销售价」
按照题干的逻辑,D选项正确的表述应为「销售价-出厂价格=销售利润」或「出厂价格-生产成本=生产利润」,而「生产成本-出厂价格」应当是负数(除非投资失败急着清库存,才会是正数),和销售价格没什么关系,排除。
本题在逻辑上没什么难度,但主要难点在于理解题干各部分的准确含义,毕竟「税前」「税后」属于大家熟悉却又陌生的概念。只要确认题干逻辑为「减法运算」后,本题就很容易解出了。
九、推理出两种植物的大致含义
【2020国考地市级卷99题/省级卷104题】
薄荷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计时器
(A)川芎;水钟
(B)清凉;精准
(C)茯苓;倒计时
(D)药用植物;沙漏

薄荷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计时器
(A)川芎;水钟
(B)清凉;精准
(C)茯苓;倒计时
(D)药用植物;沙漏
正确率85%,易错项——

「错位空」题,需要一一代入。
A「薄荷︰川芎」「水钟︰计时器」
或许有的考生不清楚「川芎」究竟是什么,但通过分析至少可以确定两点:
1.从「芎」草字头的结构来看,「川芎」应当是一种植物;
2.根据常识可知,并没有「薄荷属于川芎类」或者「薄荷是川芎的一种」等说法,
因此至少可确定「川芎」和薄荷一样是植物,而水钟是计时器的一种,因此两者逻辑不同,排除。
B「薄荷︰清凉」「精准︰计时器」
前者大致逻辑为「薄荷可用来清凉」「薄荷的功能是清凉」,而后者的大致逻辑为「(好的)计时器应当精准」。
由此可见B选项前后逻辑不一致,且名词(薄荷、计时器)一个在比号前,一个在比号后,位置也不同,排除。
C「薄荷︰茯苓」「倒计时︰计时器」
根据A选项的推理方式可确定「茯苓」是一种植物,且不能包含「薄荷」,因此「薄荷︰茯苓」大致为并列关系,但「倒计时︰计时器」显然不是并列关系,其含义大致为「计时器能够用来倒计时」,因此前后逻辑不同,排除。
D「薄荷︰药用植物」「沙漏︰计时器」
根据「薄荷油」等物品功效可知,前者关系为「薄荷是一种药用植物」,而后者关系同样也是「沙漏是一种计时器」,因此两者逻辑关系一致。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D选项前后逻辑一致,应选。
本题虽然是「类比推理」中难度较高的「错位空题」,但逻辑关系较为简单,只要推理出两种植物的大致含义即可解出。

十、解析字面意思,不去过度脑补
【2020国考地市级卷100题/省级卷105题】
玻璃瓶 对于( ) 相当于 ( ) 对于 秋播作物
(A)石英砂;农作物
(B)塑料瓶;水生植物
(C)饮料瓶;春播作物
(D)广口瓶;大棚作物

玻璃瓶 对于( ) 相当于 ( ) 对于 秋播作物
(A)石英砂;农作物
(B)塑料瓶;水生植物
(C)饮料瓶;春播作物
(D)广口瓶;大棚作物
正确率56%,易错项C

「错位空」题,需要一一代入。
A「玻璃瓶︰石英砂」「农作物︰秋播作物」
前者逻辑关系为「玻璃瓶的原料是石英砂」,后者的逻辑关系为「农作物包括秋播作物」。
两者逻辑关系显然不同,排除。
B「玻璃瓶︰塑料瓶」「水生作物︰秋播作物」
前者是明显的并列关系,后者则是交叉关系,即「有的水生作物秋天播种,有的秋播作物在水中生长」。两者逻辑关系显然不同,排除。
C「玻璃瓶︰饮料瓶」「春播作物︰秋播作物」
前者是交叉关系,即「有的玻璃瓶用来盛装饮料,有的饮料瓶由玻璃制成」。后者是明显的并列关系。 两者逻辑关系显然不同,排除。
D「玻璃瓶︰广口瓶」「大棚作物︰秋播作物」
狭义上来说,广口瓶一般指玻璃做的广口瓶,但从广义来说(或者根据字面意思来说),「广口」仅仅指的是瓶口大小,和瓶子的材质无关。即:
有的广口瓶是玻璃材质,其他的可以是塑料等材质;同样的,有的玻璃瓶是广口瓶。因此,前者是交叉关系。
同样的,后者「大棚作物︰秋播作物」中,有的大棚作物是秋播作物,有的秋播作物是大棚作物,因此也是交叉关系。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D选项前后逻辑一致,应选。
本题的难点在于D选项的「广口瓶」,很多考生会纠结「广口瓶是不是都是玻璃材质的」,这点大可不必。既然「广口」的字面含义完全和瓶子材质无关,所以只去理解其字面含义即可。
在行测考试中,考生往往会过度脑补,这在本质上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