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朗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诸葛亮,为何要在三国中安排被当众骂死

2019-06-15 01:06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骂死王朗,是老版三国演义中非常经典的一段,而最近二年又网民各种编排修改,着实玩坏了。这段在电视剧中是这么安排情节的:诸葛亮率领蜀军出祁山,连胜曹真,魏兵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于阵前,只用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大将军曹真自然不相信王朗的话,但是军事上一时半会又不能击败诸葛亮,于是同意让上了年纪的王朗到阵前发挥一下口舌之能,等于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果然第二天一早,两军都摆好架势,列阵于祁山之前。诸葛亮举目见魏军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诸葛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亮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提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乃归有德之人,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道:“吾以汝为汉朝老臣,必有高论,没想到竟出如此粗鄙之语。王司徒之生平,吾素知之:汝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皆愿生啖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两军阵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将归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先帝!最后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听罢,一口气没上来,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这段确实非常精彩,不但是罗贯中在三国志中根本没有的历史记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想象的原创,而且老版三国电视剧的编剧也在三国演义的原话基础上进行了改变和加工,总之是非常成功的戏剧冲突情节。

但在历史事实上,王朗和诸葛亮虽然都是生活在汉末到三国时代的名人,但是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更不可能在两军阵前互相理论,那么罗贯中为何特意安排王朗当靶子被诸葛亮骂死,而不是别人这么倒霉呢?这其中必有缘故!瀚海狼山认为这和王司徒的生平简历直接有关。王朗,生于?-死于,公元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汉代的东海主要是指现在的黄海,现在的山东日照、临沂东部一直到苏北沿海一代,都属于东海郡的范围,这里出过不少历史名人。都以东海人自居。而诸葛亮年轻时候在老家沂南县,和郯城都属于今天的山东临沂市的范围。因此两人可以说是老乡。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也算是做过一方大员。当然这个不小的官,是属于东汉朝廷的高级官员。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孙策南攻会稽,王朗率军抵御,终为其所败,并在逃亡途中被孙策擒获。之后应丞相曹操辟命,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许昌,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政权篡汉正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王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由王朗的简历来看,在汉末的大混乱中,王朗除了被孙策击败,丢了汉朝交给他管理的绍兴外,基本都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最终以高官厚禄寿终正寝,甚至还有死后的谥号。能混的这么好,被诸葛亮骂“助曹为虐”,肯定是有根据的。王朗显然是曹操父子篡汉的积极分子。而且王朗最早是汉朝高官,守土无方,被孙策俘虏;又屁颠屁颠的跑到曹操的手下步步高升。说他是一人事三朝,为三姓家奴也不为过。这种无节操的知识分子,即使飞黄腾达,肯定在过去也是被大家看不起的。更要命的是,王司徒居然是司马炎的亲老姥爷,这明摆着和搞掉曹家的司马家又有很深的一腿。可以说王朗简直就是东汉到三国时期,排名第一的政治变色龙。罗贯中特意编排他被诸葛亮当众骂死,一点也不奇怪。


王朗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诸葛亮,为何要在三国中安排被当众骂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