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小朋友和动物相处的温软瞬间,心已酥软成泥!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人类的孩童似乎天生就喜欢动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却开始对世界越来越充满敌意。

根据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一项研究,即使刚刚出生两天的婴儿,也会更关注类似一只小鸡形状的十几个光斑,而不是这十几个光斑的随机组合。

而到了半岁的时候,小宝宝们就更喜欢摸摸那些真正的动物,比如猫狗什么的,而不是玩具动物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是孩子们喜欢毛绒绒柔软的感觉和温暖的身体,希望从中找到抚慰和快乐吧。

他们喜欢拥抱,玩耍和睡觉,喜欢动物性的,原始的,真实的表达,而毛绒绒的动物自然是最理想的朋友。

作为没有任何力量的婴儿,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动物在你眼前形成巨大的阴影,你的体验肯定相当地糟糕。

而小动物和婴儿个体大致差不多,婴儿在潜意识里可能会觉得安全一些。

然而婴儿每天有大量时间在地上玩耍,会更容易建立对蜘蛛和蛇等动物的恐惧,这让他们不容易受到伤害。

更大一些,到了四岁以后,孩子们就开始对大型猎食动物,比如狼和熊等产生惧怕。

不过对于人类驯养的动物,比如猫狗等,由于它们更聪明,更易于交流和相处,孩子们会更容易喜爱它们,并将这种爱一直延续到长大以后。

而另一些家畜,比如牛、马之类的,体型庞大,多数孩子可能会有本能的惧怕,虽然它们从来对肉食不感兴趣。

大概是这些动物不够聪明,动物性太强了吧,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建立真正的感情。

当我们渐渐长大,逐步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对动物的态度就会慢慢改变,产生分化。

一些孩子会变得对动物不友好,甚至虐待它们,伤害它们,竭尽残忍之手段……此处省略一亿字。

一些人则会竭尽全力去保护动物,让这个星球保持更多的物种多样性。

其实动物之间很少有这么复杂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只有一种,食用与被食用。

只有人类,才会和动物建立如此复杂的关系,正如我们复杂的情感。但归根结底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还是很简单,要么成为宠物,要么成为食物。

但我依然想重回孩提时代,那段和动物和睦共处的日子。

懵懂无知,傻傻地爱,抱着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阿黄,安然入眠。

图片搜罗自网络,大多数可能都是摆拍,但这些温暖的图片,真的会让你的心瘫软如泥。谢谢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