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德援助联合抗日??

2020-03-08 13:45 作者:销魂很销魂  | 我要投稿

1928-1938德国军事顾问团

1925年-1926年中国发生的排外行动主要是对准英国。另外不像苏联,德国对中国没有政治上的兴趣,双方的政府因此不会有正面冲突。与此同时,JJS认为德国历史有许多地方值得中国仿效,因此中国认为德国将是其“国际化发展”的首选支援。

1928年11月,中德两国就展开军事合作,国府聘用德国顾问团1928年11月至1929年5月在华,由于《凡尔赛条约》等因素,这段时期表面是以经济顾问而非军事顾问名义来华,主要贡献也是在军火生产及买卖上,他最终因感染天花死于中国。

上校总顾问马克斯·鲍尔

在第2任总顾问到来前,由赫尔曼·柯利伯尔中校代理总顾问,由1929年5月至1930年5月。

上校代总顾问赫尔曼·柯利伯尔

第2任总顾问为乔治·魏泽尔中将,1930年5月至1934年4月在华,他同时也参与了中原大战

中将总顾问乔治·魏泽尔

1933年,希氏掌权,使中德政策走向变得清晰。1月,希氏在德国上台后,走扩军备战路线,急需中国南方出产之等战略物资。因此,由那时开始,获得中国的原材料就成为德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一项主要的因素。

第3任总顾问为汉斯·冯·塞克特上将,1934年5月至1935年3月在华,他被誉为德意志国防军之父。虽然来华不到一年,但在他任内仍奠定了不少国军现代化的基础,如倡议建立德械化的教导总队等,但因健康因素,在推荐法肯豪森作为他的下任顾问后离华,并于隔年过世。

上将总顾问汉斯·冯·塞克特

第4任同时也是最后一任总顾问为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上将,1935年3月至1938年7月在华,加速进行了中央军的德械化(国军德械师),并在战争初期大力协助JJS战略、战术上的部署,他所留下的战略部署如影响在离华后仍持续发生作用。

上将总顾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德国与中国的工业现代化

在德国的帮助下,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现代国防工业。在这期间,中德两国的工业产业被有效的组织起来,在独裁管理下,工业化的效率大大提高。

1934年8月23日,中国开始用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

经济贸易改善两国政治关系。1935年5月,中德两国将各自在对方之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JJS称赞这是两国间特别友好关系之象征,希氏认为这反映德国精心热切培养和加深两国长久存在友好关系的愿望,象征两国团结和友谊。

聚集在无锡从事复活节找彩蛋活动的德国少女联盟,1934年

1936年中德共同定稿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蓝图和据蓝图落实的中德三年计划。计划的主旨是在短期内建设一个工业基地以应对战争。

驻德大使蒋作宾和随从参观一间德国工厂,1928年

三年计划订下了许多目标,但不幸的是大部分工程都因抗战的全面爆发而停顿,最终废止

中德断交

希氏上台后,对中日两国保持“中立”立场,使中德关系一度得以发展。但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G协定》后,中德关系迅速冷淡,日渐恶化

JJS对德日合作的前景感到担忧,于是在12月1日令驻德大使程天放拜访德国国防部和外交部。

德方官员对程天放表示:德国政府非常了解中国的处境,因此屡次声明德国对中国毫无恶意,在将来也绝对不会让日本把《反G协定》当作压迫中国的工具。

1937年6月13日,希氏会见孔祥熙,表示德国在远东既没有政治目的,也没有领土意图,唯一的想法就是做生意。希氏还希望中国和日本友好合作,不要发生问题。6月18日,日本驻德大使拜访马肯森,询问孔祥熙此行有没有提到军火输送问题,马肯森表示否定。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


在7月21日至28日的一周内,JJS先后会见了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美国大使詹森、德国大使陶德曼、意大利大使柯莱、苏联大使波格莫洛夫和法国大使那齐雅等人,要求各国出面调停战争。但日方态度强硬,宣布不欢迎任何第三国的调停。JJS指出,中日战争的继续发展必将导致中国在中苏关系上发生转变,以此来要挟德国出面调停。

这使德国政府不得不慎重考虑苏联插手的问题。

7月28日,希氏指示狄克逊,要求他设法通过外交途径阻止战争。由于害怕苏联恢复对华影响,德国的对日态度逐渐变得强硬。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在淞沪战役中直接面对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德械师德训师,迟迟不能攻占南京。


德械师

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尤其使德国震惊。

德国在1937年10月初表示,希望中日双方通过谈判尽快停战。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展开了调停工作。

1938年1月17日,日本政府发表了《第一次近卫声明》,彻底终结了谈和的一切可能。

4月,德国禁止对华军售,并召回全部在华军事顾问,如有不遵指令、拒绝回国者,则被视为公然叛国,将遭受取消国籍及没收财产之处分。德国政府于5月3日下令禁止一切战争物资发往中国。

冯·法肯豪森将军在启程回国之际,曾向JJS承诺绝不会透露任何他在中国期间的工作内容。

1941年12月9日,中国正式加入同盟国阵营,并且对德宣战,中德两国长久的合作关系就此终结。

1938至1945留在中国的德军顾问???

网传有6位德国顾问毅然留在中国。

远征印缅的施泰因上尉

施泰因向顾问团团长冯·法尔肯豪森表示,即使在德国的家人被关入集中营,他也要留下,“以便亲眼看到那些蹂躏中国土地的侵略者彻底覆灭。”结果,施泰因被德国国防军除名,而中国军队授予他中校军衔。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经盟国协商,JJS组建中国远征军。1942年4月,施泰因随新38师进入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此时英军一部被日军围困于仁安羌,情况危急。孙立人命第113团驰援,施泰因当即请求参战,孙立人答应了。4月17日,施泰因与英军司令威廉·斯利姆举行会晤,双方商定夹击日军。18日凌晨,中英两军同时发起突袭,歼灭日军一个大队,解救了陷入绝境的7000名英军。斯利姆发给伦敦的战报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名德国军官在战斗爆发前和我商定作战计划。”

之后施泰因参加多次战斗。1958年,回到西德。

总顾问巴伦斯班格上校

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冯·法尔肯豪森回国后,前德国国防军上校霍斯特·巴伦斯班格接替了他的职务,担任JJS的德国军事总顾问。

抗战中后期,巴伦斯班格力阻JJS放弃重庆。

1945年1月,JJS打算破格提升巴伦斯班格为陆军中将,但他拒绝了JJS的好意,他希望战后能回德国与家人团聚。

1946年,巴伦斯班格返回德国,但他的两个儿子在战时作为国防军军官已阵亡在苏联。老年丧子的巴伦斯班格心情抑郁,1950年1月28日病逝。


拒绝遣返的军官的儿子能担任国防军军官???


军医赫兹伯格

1938年,德国急召在华顾问回国,赫兹伯格由于妻子是犹太人,拒绝回国,而是前往重庆。

当时,疟疾在中国大后方流行。赫兹伯格经过2年多的试验研究,终于在1940年夏发明一种药,这种药很快得到普及。为此,蒋亲自表彰赫兹伯格大夫。1946年,赫兹伯格和犹太妻子返回德国。战后,赫兹伯格在德国西部的布拉姆舍开诊所,他活到95岁才安然离世。


通讯专家施托茨纳中尉
1945年4月,一名德国军人出现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里,他的任务是为参加芷江会战的中国军队保持通讯畅通和保密,这个德国人便是埃里希.施托茨纳。
由于施托茨纳通讯保障得力,芷江机场的所有中美空军轮番出动,在湘西战区上空盘旋、扫射和轰炸,哪里有日军,哪里便火光冲天。
到6月中旬,参加芷江战役的日军各部队基本退回原出发地域,芷江战役历时两月,终以日军溃退而告终。
1949年之后施托茨纳回到西德,于1976年去世。 

施滕内斯 为苏联提供秘密情报 

1934年施滕内斯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往中国。 在中国,施滕内斯逐渐得到蒋信任。1938年6月,德国召驻华军事顾问团回国,施滕内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施滕内斯在1939年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驻上海情报处特工季先科,为苏联提供关于德国的秘密情报。1944年,JJS派施滕内斯试图与日本单方面停战,让日军撤出中国。施滕内斯迅速将这一重要情况通报给苏联政府,苏联人得到情报后提醒美国注意JJS的动向。在美国的施压下,JJS不得不命施滕内斯终止停战谈判。 二战结束后,施滕内斯去了东德,1989年逝世。

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尉弗兰克.霍布里希

1938年6月,霍布里希拒绝返回德国,他认为长江上游江防要塞还未建成,他有义务帮助中国建立牢固的长江要塞群。他因此被德国国防军除名,随后中国授予他陆军中校军衔,1941年又被晋升为上校。1943年11月,霍布里希前往常德视察要塞,正好碰上日军发动进攻。22日,日军集中火炮对中国军队阵地轰击。营长袁自强见形势危急,劝霍布里希离开,但霍布里希誓与第2营共存亡。激战中,霍布里希被日军子弹击中,不幸阵亡。

日军在常德市郊河伏的中国军队阵地上,发现一具阵亡的白人军官尸体,日军从尸体上搜出一份证件,上面写着“弗兰克.霍布里希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尉”。

常德会战结束后,中国追认霍布里希为陆军少将。1946年,中国将霍布里希牺牲的消息通知了他在德国的家人,并为生活困窘的霍布里希家人送去抚恤金。

都被除名了还带着德国国防军的证件干什么???

网上的常德人表示没听过,公墓也没有记载。我不是常德人,我也不知道。

第88师营级军事顾问冯·施梅

1935年6月,被派往中国,担任完全由德国武装的中央军第88师营级军事顾问。1937年淞沪会战,10月12日晚,施梅林所在的营面临日军围攻,敌人的坦克和飞机堵住了第88师余部的退路。面对随时可能被攻破的防线,施梅林选择和营里的弟兄们共生死,最后中弹牺牲。施梅林阵亡后,被中国追赠中国陆军上校军衔,德国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勃洛姆堡元帅也签署命令,追授施梅林为中尉军衔。

可这张照片有问题。

这是来自第24掷弹兵团机枪8连的军士长在43年5月10日获得骑士铁十字名为埃米尔 沙雷纳,根本没有去过中国前线。沙雷纳军士长胸前的银制步兵突击勋章是在1939年12月20日由陆军总司令冯 布劳希奇所设。施梅林中尉是怎么在1937年得到并战死沙场的呢???


网传施泰因,赫兹伯格和施托茨纳均有文字证明,但记载很简单,巴伦斯班格等人38年后材料缺失,都没有发现授予他们军衔的官方记录,所以是“野史”不是“正史”,大家看个乐呵吧。

史实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分享

群号:977671984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中德援助联合抗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