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鲜为人知的可靠医学(科学医学)的胜利数据

2020-08-29 14:06 作者:最有价值华人  | 我要投稿

我认为科学医学、循证医学其实是可靠医学。

中国东汉伟大的哲学家王允说: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1]

中国古代主流医学伤寒学派的创始人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学派最重要的《伤寒杂病论》在开篇的序里就说: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白话,后同)
我同宗族的人口多达二百余人,但从公元196年以来还不到十年的时间,病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死于伤寒病。

中国古代主流医学最主要的著作是《黄帝内经》,张仲景也说《伤寒杂病论》的序里说其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黄帝内经》)《素问》……(等书)”。

《黄帝内经》认为病由两种因素导致,一是精神,认为“精神内守”就没病,[2]二是被风吹(与前者文字上就有矛盾)。其认为春、夏、秋、冬会产生不同的风,风吹人引起特定器官发生特定的病,[2]认为人被风吹使百病生长:

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3]

风吹伤人,或引起寒热病,或成为热中病,或成为寒中病,或引起疠风病,或引起偏枯病,或成为其他风病。由于病变表现不同,所以病名也不一样,甚至侵入到五脏六腑……风吹的气藏在人的皮肤之间,又通不过去,又外泄不了;风善于行动而常变向,人的腠理(皮肤内的肌肉连接处,《黄帝内经》认为这里能通风)打开则让身体受寒,闭合则让身体受闷热,受寒使人食欲不振,发热使肌肉减少,所以使人突然怕冷发抖而不能饮食,这种病称为寒热病。

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欬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4]

风吹人使百病生长,如今风寒吹人,使人毫毛直竖,皮肤闭而发热,在这个时候,可用发出汗解决;如果风寒入于经络(即血管[2]),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此时可用汤熨(热敷)及火罐、艾炙、针刺等方法来祛散。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内传于肺,叫做肺痹,又叫做肝厥,发生胁痛、吐食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如不及时治疗,就会传行于脾,叫做脾风……

张仲景所说的“伤寒”指冷风寒气(上面说的风寒)[5]吹人体引起的疾病。[6]

欧洲人以前爆发黑死病(鼠疫)时,也相似地认为病菌是从人洗澡时张开的毛孔进入人体内的,常洗澡会削弱人的抵抗力,所以就长年不洗澡。由于他们臭烘烘的,香水也由此被发明。

张仲景约生于150年-219年,据统计119至217年百年间,中国发生过几十次大瘟疫。[7]之后在科学医学流行前瘟疫发病也如常,并无见有奇效。

如果说“伤寒和副伤寒”“斑疹伤寒”病和其接近的话,2017年中国大陆仅3人因这两个病死亡[8]。那么其它主要疾病,古代主流医学和现代科学医学的疗效对比是怎样呢?


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旧称“产褥热”,又称“月子病”,科学医学发现其是产妇产后产道因病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9]病菌是使人或其他生物致病的细菌[9],古人不知道有细菌这种东西。跟《黄帝内经》一样,《旧唐书》认为人能被正常的风吹病:

妻在产蓐三四日,遽令上船即路,数日,妻遇风而卒。[10]

宋朝诗人和大臣叶梦得说:

妇人疾莫大于产蓐,仓卒为庸医所杀者多矣。[11]

在古代,孕产死亡率据历史学家估计是1.5%,即1500/10万。据1949-2014年的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统计数据,1949年是685/10万,2014年是7.19/10万。全国的数据显示,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21.7/10万(主要是难产大出血导致的死亡,而不是产褥感染),较1990年的88.8/10万下降了75.6%,提前1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发达国家,一般在9/10万以下)。

即科学医学使孕产死亡率下降了99%。[12]


天花

科学医学发现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古中医称为“痘疮”。[13]
病毒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仅能由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由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及蛋白质鞘构成。自己没有生殖能力,只能在活寄主的细胞内增殖。[9]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感冒、乙肝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但古人不知道有病毒这种东西,人类医学要到二十世纪才发现病毒。[14]

清朝乾隆五十年(1786年),慈溪、象山一代爆发天花,“稚幼十伤其七”[15]。这里的“伤”是死的意思,十伤其七即儿童死亡率70%。同治六年(1868年)冬,象山再次发生天花,“小儿多殇”[16]。殇也是死的意思,多殇则死亡率至少超过50%。道咸年间,杭州天花流行,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士雄记载“十不救五,小儿殇于是者,日以百计。”[17]

清代约25%的儿童死于痘症即天花。[18]英格兰在牛痘法发明之前,30%的儿童在3岁前死于天花[19]。对比2013年我国儿童总数2.74亿,相当于在清代有6850万儿童死于天花。

“(古代主流医学)一向认为天花(痘症)是胎毒所致,一种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娘胎里带来的先天之毒。为什么古人会认为是胎毒呢?因为出了一次后永不再出,当然是胎里带来的啦。”

人类死于天花者上亿。[20]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被人类彻底消灭。[21]

人类医学对天花发动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虽然至今也没有找到治愈天花的有效方法,现代科学医学却最终彻底消灭了天花,靠的是预防,即《黄帝内经》的所谓“上医治未病”。不知道病因有时候并不影响有效的预防治疗。[14]


白喉

科学医学发现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9]

“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新英格兰流行的白喉,10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甚至高达80%。”“直到1920年,美国白喉年发病还有15万例,发病率151/10万,病死率10%左右。”

“白喉大约在十八世纪晚期传入中国,至清末,约有十二次大流行。其死亡率史书记载:

嘉庆三年四五月间,杭郡、德清新市忽有喉疹之疾,率肿痛不能食,比户传染,死者十三,竟有灭门者。[22]

光绪十四年春起,上海烂喉疫痧盛行,牵连沾染,夭亡不可胜记。……

光绪二十七年,上海冬喉痧流行,多至不救,童稚染疫而死者尤多。[23]

“从贝林发现白喉抗毒素开始,人类对白喉开展了强势反攻,白喉疫苗、百白破疫苗相继研制成功。从1920年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白喉发病率和病死率直线下降,已经趋于零。

我国解放初白喉发病率23.1/10万,病死率约15%。”到2004年以后,基本上每年都是0发病报告[14],2017年白喉发病数也为0。[8]


痢疾

科学医学发现痢疾是由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所感染的肠道发炎的疾病。[9]

清代医生王清任说:

至嘉庆二年丁已,余年三十,四月初旬,游于滦州之稻地镇。其时彼处小儿,正染瘟疹痢症,十死八九。[24]

2017年,中国大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发病109368人,仅死亡2人。[8]


瘟疫

瘟疫是古代对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统称。[9]

鼠疫在古代急性传染病中伤害性居于首位,科学医学发现其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其通过染病跳蚤叮咬、与受感染的组织直接接触或吸入受感染的呼吸道飞沫,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25]

公元前430年,雅典爆发鼠疫,全城约1/2的人口死亡。公元1348年到1352年,鼠疫降临欧洲,导致了至少2500万人死亡,欧洲人口剧减三分之一。[26]鼠疫在14世纪时被欧洲大陆人称为“黑死病”,在欧洲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

到了现代的2010-2015年,全球共报告发病减至3248人,死亡584人。[25]

抗日战争中国官方宣布的死亡人数是1000万,以此做为参考,东汉末年大瘟疫死亡大约2000万,1232年汴京一城因瘟疫死亡人数在100万之上,明末大瘟疫死亡人数在1000万之上。

西晋时发生“八王之乱”,关东发生蝗灾和瘟疫:

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27]

明末华北大鼠疫,据历史学家研究,死亡超过1000万人。[26]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61年,《清史稿》记载发生瘟疫88次,最多的一年是没有任何战争的康熙43年,有11次。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更是太平盛世,发生瘟疫46次。[28][16]


中国东北鼠疫最著名的功臣伍连德


1910年10月,在东北发生鼠疫,长春有31位执业的古代主流医学医生,17人在此役中殉职,死亡率54.8%。在傅家甸进行抗击的工作人员共有2943人,此役死亡297人,死亡率10.1%。中国古代主流医学医生9人,死亡4人,死亡率44%(“奉天国际鼠疫会议”上,英国鼠疫专家细菌学家医学博士皮特里认为不止9人,如果全部计算的话,死亡率可能是90%),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相信病源是鼠疫,戴口罩能阻碍病源的入侵。而科学医生和医学生49人,死亡2人,死亡率4.1%。[26]


2017年,中国大陆鼠疫年发病和死亡仅1人。[8]


疟疾

疟疾,中国古代又称瘴气(以为是气体导致得病)、打摆子、冷熱病,古代主流医学认为疟疾是:

寒热往来、发有定型定期的疾病。以发热自汗为“风疟”,壮热烦渴为“暑疟”,胸闷泛恶、身重肢酸为“湿疟”,先寒后热、寒重热轻为“寒疟”,先热后寒、热重寒轻为“温疟”,但热不寒为“瘅疟”,但寒不热为“牝疟”,眩晕呕逆、甚则痰盛昏迷为“痰疟”,感受山岚瘴气而发为“瘴疟”,疟久体虚为“虚疟”,久疟而胁腹有症块者称“疟母”,又两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又称“三阴疟”)。[29]

东汉儒家学者郑玄注也说:

疟疾,寒热所为也。[30]

科学医学则发现疟疾是由5种寄生虫通过受感染的雌蚊叮咬传至人类所导致的疾病。[31]

上古《礼记》中就记载有疟疾:

(孟秋之月)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32]

《黄帝内经》中“疟”字出现四十处,并有《刺疟》《疟论》专篇。正史二十四史记载疟疾甚多,大中原皇帝征伐南方“蛮夷”小邦时,疟疾往往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汉武帝征闽越(约今时福建):

瘴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33]

马援征交趾(今时越南北部):

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34]

宋征交州(今越南北部[35]):

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36]

复发于安南(越南),使十余万人暴露瘴毒,死者,十而五、六。[37]

元征泰国兰纳:

远冒瘴烟,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38]

南方当地土著也不能免于疟疾。清末1919年云南思茅镇人口有76800人之多,由于恶性疟疾流行,1936 年已十室九空,1949年城区只剩944人,效区不过几百人。[39]
“在西方,疟疾一样史不绝书。古罗马帝国曾在火山爆发后疟疾大流行,死亡累累,帝国之消亡与此有莫大关系。[28]

“当时世界上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疟疾”。

在“瘴毒”漫天的疫区,不让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疟疾。肆虐几千年的疟疾一下子去掉了神秘面纱。战争时期,各国部队里都大量使用蚊帐和面部纱罩,疟疾立竿见影的下降。1901年,美国军队在古巴将哈瓦那所有滋生蚊子的死水都抽干,或注入油,蚊子老窝被端,疟疾死亡率一下子下降90%”

“全球106个在2000年时还存在疟疾的国家中,一半以上(57国)到2015年已经实现疟疾新发病例降低至少75%。自2000年以来,美洲区域疟疾死亡率下降了72%,西太平洋区域下了65%,东地中海区域下降了64%。即使在非洲区域,所有年龄段人群疟疾死亡率也下降了66%;五岁以下儿童疟疾死亡率下降了71%。15年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了600多万例死亡。”[40]

1949年以前,中国疟疾年发病人数是3000万,至2010年降至1.4万,2015年降至3116例,且其中98%以上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也就是说,发生于中国本土的疟疾每年不到100例。[41]2017年,中国疟疾发病2697人,死亡6人。[8]


血吸虫病

科学医学发现血吸虫病是寄生虫引起的,能穿过人体皮肤入侵。[42]


毛曾写诗《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以诗中所写的江西余江县为例,从1920年到1950年,全县有29000多人死于血吸虫病。
浙江嘉兴步云镇居民60%患有血吸虫病。其中“墙头村”20年间死亡殆尽,仅余一家四口,且其中一人已有腹水。湖北阳新县1929-1949年死于血吸虫的8.13万人,绝户10642家。[43]

解放初期,中国有1160万血吸虫病人,60万其晚期病人。[44]2017年,中国大陆血吸虫发病1186人,无人死亡。[8]

原始手稿


丝虫病

丝虫病在中国古代有名字:象皮病、河盲症、猞病、蒾病、膏热、热淋、冬瓜腿,大脚风,油火腿,粗腿,大蛋,白尿,流火,红筋胀等,都与科学医学发现的丝虫经过蚊子和和黑蝇入侵至人体无关。

中国大陆1949年后逐步开展基于现代公共防疫体系的有力的丝虫病防治行动。以四川省为例,防治前重点调查人群微丝蚴率为0.08%~24.60%,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6.49%。1956年开始大规模防治行动,通过地毯式血检,采用常规ELISA血清学方法把所有病人和带虫者都检查了出来,全民普服0.3%乙胺嗪药盐,加上爱国卫生灭蚊运动,到1985年消灭了丝虫病,此后监测十年,微丝蚴率检出率是0,2017年中国大陆发病率也是0,丝虫病“小便白如米汁“小便白如米汁,如豆羹汁状”“癞疝重坠,囊大如斗”的噩梦离开了中国人。[29]


霍乱

科学医学发现霍乱是因摄入了受到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急性腹泻感染病。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使人丧命。[45]

“十九世纪的霍乱是波及全球的大瘟疫,自1817年起,共有七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死亡极其惨重。仅在霍乱的故乡印度,历次大流行中死亡总数有人估计在3800万。1852年-1860年,第三次霍乱大爆发,传到俄罗斯,导致百万人死亡”。[46]

中国古代主流医学称霍乱为虎狼病、瘪螺痧[47]。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1820-1821年的大疫波及275个县,患病死亡率超过50%。[48]

日本1875-1881年共病死33万9772人。[47]
1863年6月中旬至7月15日在上海流行霍乱期间,全市每天售出的棺材数700具至1200具不等,7月14日24小时内即病死1500人。这次霍乱全球大流行历时11年,至1875年才逐渐平熄。[47]

1932年中国霍乱大流行,源头是上海。全国24省近10万人发病,死亡3万多。伍连德是具有国际声望的防疫权威,上海市政府按其要求紧急铺设6条自来水管道,动用水车送水,解决了30万苏州河沿岸居民清洁饮水问题。最终300万人口的大上海在这次霍乱中只死了300余人。1933年全国仅7人罹患霍乱;1934年仅有6人。[49]

2017年,中国大陆霍乱发病14人,无人死亡。[8]这个瘟神基本算是消灭了。但世界范围内霍乱并没有消失,在一些贫穷和战乱地区,近年每年仍然有300万至500万的霍乱病例,10万至12万人由此丧命。[48]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科学医学发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的疾病,它侵袭神经系统,可在数小时内造成人全面性瘫痪。平均每200例感染者中会有1人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

广泛接种沙克疫苗之前,美国每年有21000例脊灰;之后,迅速降到5000多例。
脊髓灰质炎使人部分或全面瘫痪无力,中国古代主流医学归于“痿症”的范畴,已知痿症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痿者,四肢无力委弱,举动不能,若委弃不用之状。[50]

《黄帝内经》认为痿症是热导致,归因为“肺热叶焦”,肺热把肺叶烧焦了,肺主皮毛,皮给烤痿了;脾主肌肉,脾热则胃干渴,肉渴痿了,肌肉“不仁”。

朱丹溪说“痿证断不可作风治。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薛立斋说“痿证多因足三阴虚损”。陈无择说“痿由五内不足之所致,但不任用,亦无痛楚,此血气之虚也。”说法不同。

假如“肺热叶焦”说是正确的,那么,清“肺热”可以预防“叶焦”,[51]但不见其有效的证据。

全球野生脊灰病毒引起的病例数自1988年以来减少了99%以上。[52]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每年脊髓灰质炎新发1万多例。1965年开始使用口服减毒疫苗,2000年宣布消灭脊髓灰质炎。[53][8]现在地球上有80%的人口生活在无脊髓灰质炎地区。[52]


结核

结核病俗称“痨病”,科学医学发现结核病由经常感染肺部的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54]
清宣统年间(1909-1910)北京灵柩出城登记簿记载痨症占43.67%,为第一死因。1926年,伍连德在东北防疫事务总处统计结核占总死亡率25.3%,其他全部传染病加起来才20.3%。

1936年,中国人口4.5亿,结核病人2700万,年死亡148万。[55]2017年,中国肺结核病年发病数降至835193人,年死亡2823人。[8]


乙型肝炎

科学医学发现乙型肝炎经体液传播,由乙型肝炎病毒造成,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在高流行区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56]

1992年以前中国是乙肝高流行区,表面抗原阳性率达9.75%,199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并逐年加强力度。1992-2006年间,中国至少有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至少有1900万人免于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至1%以下。[57]


麻风病

科学医学发现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会对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睛造成渐进性永久损害。[58]

“担任过‘博医会’十年(著喜)的麦雅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国麻风问题最权威的专家,他在1933年估计,中国有300万麻风病人[59],占世界的三分之一”[60]

2007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现症麻风病人数由建国初期的约52万人,减少到了现在的6300多人。[61]

2017年,中国大陆麻风病发病301人,无人死亡。[8]


鸟瞰疫疾

疫疾是指疫病,已知中国最早记载发生疫疾发生在周代,春秋时,鲁庄公二十年夏发生“齐大灾”,《公羊传》指此大灾即大疫。[^37]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据邓拓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20次,明64次,清74次。[63]

从公元前七世纪起的2000余年间,疫灾的发生逐渐增加并呈加速度发生特征。而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疫灾对人的杀伤力也日见增强,每次死亡人数都很惊人。从死亡人数看,程度最严重的一次开兴元年(1232年)河南开封大疫,50日间:

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其数。[64][65][66]


科学医学的发展后,2017年一年中国大陆部分传染病疫情的数据是:

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排除前文已写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0 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0 0
麻疹 5941 5
登革热 5893 2
炭疽 318 3
伤寒和副伤寒 10791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18 19
百日咳 10390 0
新生儿破伤风 93 3
猩红热 74369 0
淋病 138855 1
梅毒 475860 45
钩端螺旋体病 201 0
风疹 1605 0
斑疹伤寒 929 0
黑热病 182 0
包虫病 5485 0
手足口病 1929550 95 [8]

医学结合了可靠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拯救了无数人,而之前的医学没有遵照可靠学原则,不经过严格的验证,所以有效率极低。所以可靠学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非常重要的。可靠学不是万能的,也不宣称自己全知、全能、永能,但没可靠学是万万不能的。


来源及释义:

  1. 王充《论衡》,艺术中国网,1947年/第378页。 ↩

  2. 认知圣经《<黄帝内经>的六大错误》,2019年。 ↩ ↩ ↩

  3.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http://www.guoxuedashi.com/a/586m/15384e.html ↩

  4.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http://www.guoxuedashi.com/a/586m/15361r.html ↩

  5. 《现代汉语辞典》/387页/风寒 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xdhycd&p=387
    《汉语大词典》/第17421页/风寒 http://www.guoxuedashi.com/hydcd/541357x.html ↩

  6. 《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836页/伤寒 http://www.guoxuedashi.com/hydcd/cihai_13040.html :中医学病名。广义指一切热性病……狭义指风寒侵袭体表而致的疾病。
    《汉语大词典》/第1640页/伤寒 http://www.guoxuedashi.com/hydcd/31567z.html :中医学上泛指一切热性病。又指风寒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

  7. 余向东《【猫头鹰书吧】棒棒医生:<伤寒论>的价值》https://mp.weixin.qq.com/s/SC72i7pNGBBmR6FnQD8s0w ,科学猫头鹰,2019年3月1日。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http://www.nhfpc.gov.cn/jkj/s3578/201802/de926bdb046749abb7b0a8e23d929104.shtml ,2018年2月26日。往年的数据也能在这里查到。 ↩ ↩ ↩ ↩ ↩ ↩ ↩ ↩ ↩ ↩ ↩

  9. 台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相应条目。 ↩ ↩ ↩ ↩ ↩ ↩

  10. 《旧唐书》/房孺复传。 ↩

  11.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 ↩

  12. 余向东《大对决之产褥热篇》https://mp.weixin.qq.com/s/8RCmTDbinijYIV5YWA1ZCg ,2016年7月3日。 ↩

  13. 《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天花/第2088页。 ↩

  14. 余向东《大对决:谁救了我们的小孩》https://mp.weixin.qq.com/s/-KDkeYMbPM5ww8fCJy4npw ,2016年10月9日。 ↩ ↩ ↩

  15. 民国《象山县志》/卷29。 ↩

  16. 如 同治《丰城县志》/卷28:
    乾隆二十九年, (丰城)十月瘟疫,小儿伤者无算。 ↩ ↩

  17. 清·王士雄《王孟英医案》。 ↩

  18. 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 ↩

  19. 洛依斯·Z·玛格纳《医学史》。 ↩

  20. 余向东《<与天之战>自序:天可胜之https://mp.weixin.qq.com/s/3PtwohkL4o5Wl77CzEFDiA ,2019年2月26日。 ↩

  21. 刘国奎 编《纵横当代科学前沿/生命科学专辑/美华学社科技文化丛书/On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美国华裔科学家科普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ISBN 9787302077152/第1卷/518页。 ↩

  22. 嘉庆《新市镇续志》。 ↩

  23. 余新忠《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硏究》,中国书店,ISBN 7806631933/第146页。 ↩

  24.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

  25. 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实况报道/鼠疫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lague ,2017年10月31日。 ↩ ↩

  26. 余向东《鼠疫:面对1号病》https://mp.weixin.qq.com/s/bYPRWekbOf0lCPvN4Ic8YA ,2019年2月16日。 ↩ ↩ ↩

  27. 《晋书》/食货志。 ↩

  28. 卡特赖特《疾病改变历史》。 ↩ ↩

  29. 余向东《丝虫病---男人的噩梦》https://mp.weixin.qq.com/s/I8-ilkWkQmOfLmOhZYdiNA ,2015年10月17日。 ↩ ↩

  30. 《汉语大词典》/疟疾/第11492页。 ↩

  31.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媒体中心/实况报道/疟疾 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alaria ,2018年6月11日。 ↩

  32. 《孟秋纪》,《礼记》/月令。 ↩

  33. 《汉书》/严助传。 ↩

  34. 《后汉书》/马援传。 ↩

  35. 《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第842页:“梁以后仅限于红河三角洲一带。” ↩

  36. 元·脫脫《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26卷/14415页。 ↩

  37. 北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熙宁十年)》,见《东坡全集》、《东坡文钞‎》。 ↩

  38. 《二十四史: 元史》中华书局,2000年/第2450页。 ↩

  39. 云南省卫生厅编《云南卫生通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第287页:
    “据姚永政等人调査,思茅人口由1919年的76800人,锐减到1932年的24106人。1936年,思茅已十室九空,到1949年,城区只剩944人,效区不过几百人。” ↩

  40.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 ↩

  41. 余向东《大对决之疟疾篇》https://mp.weixin.qq.com/s/Gmd5nCF6pv0dBbwk_FdvFQ ,2016年5月3日。 ↩

  42. 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实况报道/血吸虫病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schistosomiasis ,2018年2月20日。 ↩

  43. 徐锡藩(寄生虫病专家)《不可疏忽之日本住血吸虫病》,《大公报》,1948年12月19日。 ↩

  44. 余向东《大对决之血吸虫篇》https://mp.weixin.qq.com/s/EcDxdhlFCeVzzzqxjgZ6gQ ,2016年5月4日。 ↩

  45. 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实况报道/霍乱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holera ,2019年1月17日。 ↩

  46. 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实况报道/霍乱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holera ,2019年1月17日。则称:在19世纪,霍乱在世界各地的蔓延源自印度恒河三角洲的最初宿主。随后的六次大流行使各大洲的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 ↩

  47. 戈丹 千舒 主编《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肆虐全球的“虎狼病”》,青苹果数据中心,2014年。伍连德等1934年追查历史资料得出。 ↩ ↩ ↩

  48. 余向东《大对决之霍乱篇》https://mp.weixin.qq.com/s/6202J9PRF5Zra8uAnhyQxw ,2016年6月10日。 ↩ ↩

  49. 谌旭彬《民国“平均寿命”考》https://mp.weixin.qq.com/s/6UPzjhy0XRqgrITUgYe9Bg ,短史记,2018-09-16。 ↩

  50.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 ↩

  51. 余向东《脊髓灰质炎:可以为太阳申请专利吗》https://mp.weixin.qq.com/s/7Q77REHr_qPtubJhPz0AZw ,2019年2月20日。 ↩

  52. 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实况报道/脊髓灰质炎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oliomyelitis ,2019年1月3日。 ↩ ↩

  53. 余向东《大对决之脊髓灰质炎篇》https://mp.weixin.qq.com/s/KTy-bMgBtM-FFMQJx31YSg ,2016年6月1日。 ↩

  54. 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实况报道/结核病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uberculosis ,2018年9月19日。 ↩

  55. 余向东《大对决之结核篇》https://mp.weixin.qq.com/s/e_XKEwYma6-moLMN8GHJNg ,2016年5月15日。 ↩

  56. 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实况报道/乙型肝炎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2018年7月8日。 ↩

  57. 余向东《现代医学才能实现“治未病”》https://mp.weixin.qq.com/s/2b62_L-kmzAfBRerrsgVuQ ,2016年4月3日。 ↩

  58. 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实况报道/麻风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leprosy ,2018年2月9日。 ↩

  59. 《中国近代史》第7-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2003年/第52页“一些外国专家甚至认为中国境内有300万麻风病患”。 ↩

  60. 余向东《大对决之麻风病》https://mp.weixin.qq.com/s/QmJaDss6qGBBsWvcT2tsTg ,2016年5月22日。 ↩

  61. 张也《联合国辞官,终生与麻风病人零距离》,《中关村》2007年10期/页88-92。 ↩

  62. 战国·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

  63. 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年9月,ISBN 9787200035957。 ↩

  64. 张文《中国古代的流行病及其防范》,《光明日报》,2003年5月13曰。 ↩

  65. 林国治《人类安全观的演变及其伦理建构(The Evolution of Human Security View and Its Ethic Construction)》,2015年10月,北京出版,ISBN 9787516170397。 ↩

  66. 元·脱脱《金史》/哀宗纪。汴京为今河南开封。 ↩


免费文章,想看更好的文章请以举手之劳点个赞:)


鲜为人知的可靠医学(科学医学)的胜利数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