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设计院在EPC工程总承包建设过程中的几个思维误区(一)
为了要产值数据,国内大型设计院也走上了“前拥后挤”的EPC工程总承包赛道,开始和施工单位(工程局、建工集团、建筑公司等)同场竞技。

既然是赛道,就会有名次之分,以设计院为代表的“EPC工程总承包单位”因为是后起之秀,在中国建筑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榜单”中占据了6席,分别是:
第55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75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第85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第93位: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第99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100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毕竟建筑施工企业的原有体量比较大,在职员工多。
但是大型设计院在EPC工程总承包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思维误区:

01---太倚重设计概算,忽律了投标文件(布局)的重要性
搞设计概算是设计院的强项,经过几十年的工程经验积累,设计概算的准确率也是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很多设计院投标阶段太倚重设计概算,而忽略了投标文件布局的重要性,觉得只要项目总体费用可控,就不会出大问题。甚至出现了参与投标一个山地农光互补光伏项目,仅安排1个人,2天时间,就敢去投标的案例。这个项目还确实中了标。进场之后,才发现到处是坑:
1、业主在招标文件后面加了个附件《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图集》,一进场就非要总承包方建设一个集中办公营地,前期投入一下就增加了接近40万,后续还要承担业主、监理的办公用电、用水、网络及一部分食宿等费用。
2、业主仅负责光伏场区的土地流转费、附作物补偿费及政府工作经费等,把进场道路、集电线路等协调工作甩给总承包方。进场之后才醒悟业主玩的套路是真的深,场区的工作经费和土地流转费等业主没有打给政府,总承包方再努力协调,也是白忙活一场。前期费用花的再多,也找不到业主的头上,业主转移风险的招数是真的高。
3、投标文件清单内容有漏项,设计院一般都很关注主体项目,却忽略了临建设施和协调费用。导致一进场和施工单位之间是扯不完的皮,设计院说除了主材的采购、设计费及相关管理费用,其他费用我都给你们啦,你们应该全部负责。施工单位说:让我干的临建和协调相关工作,清单里都没有,不属于我的范围,应该总包方负责。这就导致前期推进工作缓慢,给业主和监理留下了很多把柄,不利于项目的整体推进,也大大折损了央企的企业形象。
一个项目就像一个蛋糕,设计概算可以基本确定蛋糕的尺寸,但蛋糕吃的开不开心,在投标阶段花费精力仔细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把蛋糕分的公平,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策划工作。

02---不安排项目实施人员参与EPC项目的投标工作
设计院投标人员和项目实施人员是两套人马。哪怕就安排一个以后真正要参与项目建设的管理人员参与到EPC项目的投标工作中来,也会在项目中标筹备期间少走很多的弯路。因为只有参与了,才知道投标阶段的策划重点是什么,投标文件和投标清单的思路是什么,才晓得整个项目的来龙去脉。真实的情况是,设计院收到项目中标通知书之后,才花费3~5天思考那个来牵头负责这个EPC项目,项目负责人基本确定之后,市场营销部门也不做任何的合同交底,项目部的人员也是到处抓壮丁,甚至需要临时紧急招聘新人。这也就导致了实际进场人员在投标文件里一个也没有体现,进场之后组织管理困难重重,又给业主监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非常不利于项目前期工作的正常开展。

03---项目中标之后,总承包方领导不去拜访业主方领导层
现在的项目上马和实施工期都比较紧,里面还包括了很多的战略意图。这些业主现场代表可能不知道,或者理解的不透彻,在给总承包项目管理人员传递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偏差。所以EPC总承包方中标之后,总承包单位后方领导一定要及时地去拜访业主方领导层。一是要了解到业主对该项目的准确定位,二是就项目的关键节点、关键注意事项等进行沟通交流。一个项目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项目肯定实施不下去,只有抓住了项目的关键控制主线,才能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节点目标。
同时通过工程总承包方和业主方高层沟通,更有利于现场组织机构配备,且能有效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

04---不培养自己的得力队伍
项目前期,工程总承包方需要和政府、业主、监理、供应商等进行沟通协调,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需要1~3个月的磨合期,所以项目前期,总承包方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支撑队伍。才能够让总承包方果断的做出很多决定。通过11年的EPC总承包管理经验,建议项目前期临建、进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外围协调等由总承包项目部自己负责,鉴于央企的流程比较长,可以培养一家专门搞前期的队伍,一个项目养不起,5~6个项目总是养的起的。这样可以减少前期的很多磨合,减少项目前期人员不必要的精力消耗,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项目前期临建建设、资料报审及外围协调工作中去。

05---设计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沟通不顺畅
大型设计院分工较细,针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的沟通还是不顺畅。设计团队下工地的时间较少,不了解项目管理团队难处,施工图纸是非要一起出,如果可以分阶段出图纸,可以大大加快现场的施工进度和协调难度。项目管理团队的设计思维不成熟,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在技术方面不积极主动学习,什么样的细节问题都要设计人员定板,不能给设计人员提供第一手的现场数据资料,造成沟通不顺畅,设计工作滞后。项目管理团队就是一盘棋,应该打破楚河汉界,各尽其责、又融会贯通,真正发挥出EPC项目管理的优势。

06---后方管理部门较多,人员素质有待锻炼,现场配备管理人员较少
随着EPC项目的快速扩张,各大设计院EPC项目合同额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项目出现了问题,不是剖析为什么出现问题,而是增加后方的管理部门,总院设置了相应的部门,分院也配套相应的部门,且部门里面的人员多为刚参加工作的人员,更多的是承担了“传话筒”的角色,这只是阻碍了项目管理流程的顺畅性,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后方管理部门必须要有,但人员需要从基层管理人员中挑选优秀的人才,一是给前方管理人员一个希望,二是真正在项目上的人才了解流程的症结所在,会快速的推进流程的进度。
把所有的压力都压在项目5~6个项目管理人员身上是不合适的,后方管理的部门的职责是为项目部减负,而不是不断的增加重担。挑担上山是走不快的。

以上是我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或总结,希望大家多多探讨,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