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心理分析时犯的几个错误
我在心理分析时犯的几个错误: • 认为对方应该采取与我相同一的冥想道路,却没意识到这对不合适的人是有危险的。
对于西方人来说,最大的错误莫过于直接照搬中国的瑜伽功法,因为问题仍然是他的意志和意识,这只会加剧意识与无意识的对立,导致本来想要避免的结果,神经官能症也会随之加重。我们不是东方人,因此在这些事情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出发点,这一点似乎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如果认为这是所有神经官能症患者都必须走的道路,或者是解决每一个阶段的神经官能症问题的途径,那将是极大的错误。只有当意识发展到反常的程度,从而与无意识过分远离时,它才可能有用。这种高度的意识是必要条件。《金花的秘密》
• 用理论或“直觉”进行单方面的“暗示”,企图让其自身获得顿悟。但暗示治疗是个骗局(正如没有人喜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催眠),对方不用付出任何努力。治疗师的领悟力会让病人觉得被深刻洞察,从而难以接受,甚至会强烈否定并让治疗师陷入不公的危险。应该适度表明自己对对方的了解不那么透彻,使其意识自行做出判断。
对医生神秘的洞察力以及医生这份职业的荣誉过度依赖,病人就会给自己设下圈套。病人若过度相信医生的信心和“高深的”理解力,往往会因此丧失现实感,受困于执拗的移情作用,病愈的时间反倒会拖后。”《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 让对方去看/去相信自己甚至都还不熟悉不了解不太确信的东西。只是朦胧地感知的话,对方是不会去看的。
“自己要首先对此深信不疑,而不仅是尽量让其他人相信,这点是重中之重。”
必须先自己以身作则,足够意识化。 初记录于9.12 附荣格文本摘录: 1. 各走各的路 一种人主要接受来自外部的东西,另一种人则主要接受来自内部的东西。根据生命法则,
一种人将从外部接受他以前从未从外部接受的东西,另一种人则将从内部接受以前一直被他排除的东西。
当以前的价值(只要不是纯粹的幻觉)随着变化而得到坚持时,这种
本性的逆转
就意味着人格的扩展、提升和丰富。如果这些价值没有得到坚持,人就会走到另一面,从健康变成不健康,从适应变成不适应,从神志清醒变成神志不清,甚至从理性变成精神错乱。
这条道路并非没有危险。
2. 假现代人 单是生活在现代,不足以让一个人成为现代人,这点大家都了解,否则所有生活在当下的人都会成为现代人。而
现代人只包括对现代感知力最强的人
,这才是真相。
现代文明社会的最底层人依旧过着无意识的生活,与原始人基本没有区别。
高一个等级的人会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展现出一定程度的意识,而意识的程度跟最近几百年的生活发展程度相符,除了等级最高者,谁都做不到。真正生活在现代的人,必须要与我们赋予这个词语的定义相符。只有这种人才会具备现代感知,也只有这种人才会觉得以人云亦云的方式生活实在太过无趣。他成了真正的最“
不历史
”的人,并远离了在传统中生活的大众。 假装自己是现代人再容易不过,不是吗?
多少人越过了很多自己应该经历的生活阶段,忽视了很多自己应该履行的生活义务,却还假装自己是现代人。
如果这种人忽然现身于某个真正的现代人身边,那他们缺乏根基、吸血鬼的本来面目就会暴露无遗。
大家误把他们的无聊当成现代人的寂寞。
真正的现代人认为他们非常令人作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与自己的同类人戴着面具藏身于群众中间——这些群众看不出他们的本来面目——伪装成现代人。......能真正上升到现代意识境界的人,必须在凌驾于此前的意识阶段的同时,彻底执行世界安排给自己的义务。这种人一定要拥有正确的观念,并且要拥有很多才能。他的成就要略微高于他人,而不只是跟他人持平。这是他升入更高等级的意识境界唯一的途径。 我很清楚,要拥有很多才能这一点,会暴露那些假现代人的欺骗行为,因此必定会让他们反感至极,但我们在评判现代人时,还是会以这种观点为标准。因为
以现代人自居的人若没有很多才能,就可能是卑鄙的投机者
,所以我们不得不采取这种标准。一个人无法用自己的创造力对反抗传统的不足做出弥补,那他的行为便只是对过去的背叛而已,只有他真的拥有很多才能,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自欺欺人者才会把否定过去的传统等同于肯定现在的意识。
3.
我所谓的这种“超越”(Überwachsen)原来是意识层次的一种提升。
一种更高更广的兴趣在视域中出现了,随着视域的开阔,尚未解决的问题变得不再紧迫。
这个问题并不是就其自身以逻辑的方式得到解决,而是面对着一种新的、更强的生命指向而逐渐消解了。它并没有遭到压制而成为无意识,而仅仅是呈现在另一种光亮中,因此也变得有所不同。
在较低层次导致最激烈冲突和充满恐慌的情感爆发的那些东西,现在从人格的更高层次来看,宛如从高山山顶上俯瞰山谷中的一场雷雨。
这
并不是说这场雷雨已经不复存在,而是说人已经不在其中,而是位于它之上。
但是从心灵的角度看,我们既是山谷又是山峰,因此感觉自己超越于人似乎是一种徒劳的幻觉。我们当然会感受到情感,并且为之震撼,受之折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觉知到一种更高的意识,它阻止我们把自己等同于情感,使我们能够客观待之,并可以宣称:“我知道我在受苦。”我们这部经典在谈到昏沉时说:“
昏沉而不知,与昏沉而知,相去奚啻千里。
”这也完全适用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