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桐道合】《爱殇》⑨

2019-12-05 21:34 作者:叫我云从  | 我要投稿

陈桐没有结婚的打算,但他没有与陈父陈母说,陈父陈母为他介绍对象,他总是推拒,若是拒绝不了,便同对方见上一面,礼貌歉意表达出拒绝的意思,

纵使有生气的,见他姿态放的低,便也没有苛责什么;也有想要更进一步的,陈桐便明言已经有喜欢的人了,对方便也不再纠缠。

再后来,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大爆炸,这个群体逐渐的走到人前,依旧是人人喊打,不堪入耳。

而陈桐也遇到一些同道中人。

他们有的龌龊不堪,沉沦于肉体的刺激;有的早早结了婚,努力让自己变得“正常”;也有的胆小如鼠,战战兢兢,随波逐流,很少有如陈桐这般洁身自好,片叶不沾的;

但能够做好陈桐这样的,基本都是性格沉稳,心性坚韧,能够抵抗外来的诱惑与压力,看清内心的渴望与需求,这样的人,想不优秀都难。

越往上走,看到的世界越是广阔,遇过的人也更加优秀。他们中有人向陈桐提出交往的请求,白首为盟,陈桐拒绝了,不带任何犹豫。陈桐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两次了,次次拒绝,毫无转圜之地。

陈桐与其中一二有了交集,一来二去便也成了朋友,他们偶尔会劝他,“喜欢什么样的,还是找一个吧,一个人太难过。”

陈桐笑而不语,其中一个便道,“你是不是心里有人了。”

陈桐没否认,众人便不再劝了,陈桐既然心里有人,除非他自己放下,别人再劝绝无可能。若是双方心里都没人,可以试着交往;可若是心里有人,却想着再找,那他们也做不成朋友了

实际上不止朋友们问,陈桐也在想自己到底喜欢大志什么呢?

少年时的冲动热血?可现在的大志为人师表,稳重成熟许多;也不是没有热情开朗的人追求自己,自己也动过念头,想着要不要试一下?可是自己心里一丝波澜都没有,还是拒绝了。

会不会是自己执念,得不到永远是最好的?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陈桐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清醒的知道,他心心念念的只有大志。大志没结婚,他便不会死心,若是大志结了婚….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心,可能会吧。

大志他留校任课做讲师,没有谈对象,便也没有家庭的负累,父母身体也好的很,便专心教课,发了几篇论文,熬了几年资历,带了几个学生,评了副教授的职称,一个人过的倒也潇洒。

你说大志没结婚是不是因为陈桐?

是,也不是。

为什么不是?大志是个直男,喜欢女孩子,母庸质疑。

可是,陈桐喜欢大志,大志是知道的,抛开过去的眼光和偏见,随着年龄和阅历的见长,现在的大志对这件事情很是淡然,甚至他的身边也有,似乎越往上走,大家的接受越高。

但因着陈桐爱的纯粹,大志总是想着拥有一份平等而自由的感情。

大志对着那些上来对着自己评头论足的女士便失了好感,其实也有几个大志有些好感,只是大志接触下来,自己不停地付出,却得不到对应的回应,便放弃了。

有的时候大志也觉得自己挺矫情的,男女之间差异,世俗的传统,本就应是男子比女子付出的多些。

若是没有见过陈桐爱的毫无保留,或许他会挑一个曾经回心转意的,慢慢磨合,最后走上婚姻。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他见识过最纯粹的感情,所以明知是奢求,他也不愿将就。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是看得开,越知道真心难求,同时再也没有了轻而易举托付真心的勇气,自然也换不得同样的真心。

在陈桐和大志三十六的时候,他们在陈小武和丁珰小女儿的百日宴上再相遇,皆是孑然一身。

想来以后,也是如此。

<<<<<<<<<<<<<<<

大概解释一下,皆是个人观点:

陈桐的感情掺杂这许多,首先动心是真的,没话说。

大志是他第一个爱的人,当然也是最后一个。

从青春年少种下的羁绊,到最后天长地久的情分,绝大多数学生时代的感情的要比步入社会后所结交的感情要深得多,陈桐也是如此。

就像处女情结一样,虽然很多男人嘴上说着不在乎,但是心底终归是有一点,这一点叫做——是更好。

然后便是朝夕相处的情感,大大小小的事件付出,多多少少有点不甘心吧,当然因着性向的特殊,这份不甘心很少很少,或者说很遗憾,陈桐没有资格不甘心,喜欢一个直男,一厢情愿便得认赌服输。

被拒后的念念不忘,这里面应该还有着一个被理解的熨帖,在我的设定里,陈桐保守这个秘密,(砍掉女主微笑,只有郝回归知道,而且是被动的。)第一个主动告诉的便是大志。

大志从抗拒到接受,当然这种接受只能说是不歧视,可这种心态和看法无意在陈桐心中大大加分,若是大志一直抗拒厌恶,远离陈桐,陈桐或许会一时伤心,但终究会慢慢淡忘。

一份得不到回应的感情无疑是痛苦的,大志自然不觉得平等看待陈桐是什么回应,可作为陈桐的视角,自己喜欢的人能够平等看待自己,对于一个同|性恋这就是天大的回应。

再之后便是渐行渐远了,这一部分就开始有点执念了。

理智无比清晰的告诉陈桐,大志不会和他好,可是陈桐依旧在等,或者他是麻痹自己。所以哪怕是大志一直单身,他也不会多问一句,生怕等到的不是光芒,而是永堕黑暗。

如果故事里的大志某一天遇到一份平等的爱情,陈桐会怎么样?会死心吗?

实际上他早就死心了,但他已经没有力气去爱另一个人,那些时光韶华,是大志的,也是陈桐的,三十六,可以说人生已经过去一半,大志在他的心底无可替代。

他给不了第二个人更好的东西,自然也无法爱上第二个人。

我知道这个圈子很多人都在沉沦、堕落、寻欢作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但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我觉得陈桐应该做到,所以他从不妥协,从不畏惧流言蜚语,坚守自己的内心,不会因为现实的种种而用肉|欲去填补,那样只会得到更大的空虚。

至于大志,他就像是我们现在许多的大龄青年一样,上不上,下不下,想要纯粹的感情,却因世俗而不可得,又不愿意将就。看透了婚姻的真面目,又遇不到对的人,就一直单着。

实际上这一点在原著也是这样,郝回归是不愿意将就的,所以他等着微笑,陈桐与大志是年少的羁绊道后来的岁月情长,原著的郝回归与微笑也是如此,刚刚对陈桐的剖析绝大部分完全可以套用在郝回归身上。

只不过郝回归比陈桐幸运的是,他不仅符合社会主流,喜欢了异姓(微笑),而且还等到了微笑。

在刚刚写到三十六岁百日宴的时候,我就想到原著里,陈桐谨慎和小武打招呼,看到郝回归便一下子笑的羞涩起来,像极了当初毛头小子:

原著内容:

郝回归扭头一看,是陈桐,戴了一副新金边眼镜,穿着一整套合身西装,看得出从前校草的影子,在老家的公务员里,算是气质出众的。只是如今,陈桐胳膊下也夹着一个公文包。

陈小武大声招呼陈桐。陈桐的眉头快速蹙了蹙,连忙对陈小武说:“小声点儿,影响不好。”

陈小武就当没事人一样说:“最年轻的陈副局长是我的高中同学,我当然开心。”

“你来了。”郝回归走过去,一手搭在陈桐身上,就像高中时那样,“听说已经正式任命副局长了,恭喜啊!”

看到郝回归,陈桐一扫开始的谨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嘿,副局长都快十个了,我排名最后,没啥实权,考试考了第一,必须安排而已。对了,上次我说让你找你们系主任走动走动的事,你考虑得怎样了?”

<<<<

原著里三十六岁的陈桐依旧爱着郝回归,无怨无悔,可是我总觉得原著里的大志真的就是个木头,毫无所觉,并且没有回馈陈桐什么,哪怕是作为朋友之义,也是少的可怜。

他能察觉父母之间微妙的气氛,却看不到陈桐养狗时的犹豫,他冲动、他热血、他自由自在,这是陈桐所向往的,所以陈桐总是在遮风挡雨。

最难受的就是,若是之前的刘大志是个木头,那么回来后的郝回归呢?他仍像之前一样,请求陈桐帮他去追微笑,不知他是兴奋过了头,还是根本毫无所觉,明明在二十年前那么体贴陈桐,回来后却抛之脑后。

有种平静的残忍,陈桐还不能说什么,大志叫上他,似乎才是是真的把他当挚友。

更可怕的是陈桐体贴入微,还准备了西装衬衫,我不知道陈桐高中过后,没有描写的是什么经历,原著里的陈桐似乎比我笔下的陈桐更加洒脱豁达。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在书的开始和结尾,两个成年的陈桐是不一样的,也许是回去的郝回归改变了陈桐,那么后来的陈桐是不是看开了,只当大志是挚友,所以才能做到这般豁达。我希望如此。

接着说我写的,有人评论说我这个《爱殇》比较写实,甚至第八章他们还有往来也是我心软了。

实际上我觉得并没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长达七年以上的感情,一般来讲,认识七年,关系不断,再怎么样感情应该挺深的,若是这种情况下的GAY和直男,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尤其是大志和陈桐这种从小认识,两家还有来往的,羁绊太多。

若是他们只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天南地北,估计就没有这种烦恼,毕竟只有一两年,顶多三四年,不到人生的十分之一,毕业后,空间阻隔一切。

话题扯多了,回到我写的,陈桐和大志他们来往的并不多,一月一次,甚至没有,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连大哥大还未普及年代,没有信息,没有照片,甚至打电话也不一定接的到,只能转达。

当然还可以写信,但是我没安排,我认为写信写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而陈桐和大志注定不能说掏心窝子的话,他们吃饭聊天的时候都是天南海北,鸡毛蒜皮,唯独没有剖析过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句都好便已交代完毕。

然后一个在北京发展,安家落户,一个在老家留守,甚少外出,所以基本就算是不见了。

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很残忍的想法,陈桐留在湘南是不是为了等大志回来,会不会是想做时光记忆的守护者,他爱的是当初那个热情开朗,面带笑容,向着自有奔跑的大志呢?

若是如此,陈桐在这方面也是有点傻,执拗而天真,却叫人唏嘘感动呢。

唠唠叨叨写了很多,心情有点低落,让我缓两天,再动笔,感谢一路同行的小伙伴。






【志桐道合】《爱殇》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