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加火腿的时代正在远离:火腿肠行业三十年浮沉史
1.火腿肠的诞生
火腿肠的诞生是偶然也是必然。
说偶然,是因为它特殊的时代背景。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大宗商品都有配额,工厂只需等待订单投喂,还享受国家补贴,日子过的风生水起。
肉联厂就是受益者之一,千家万户谁家需要猪肉都要去肉联厂购买,猪肉供不应求。有时候,为了买到猪肉还得看肉联厂的脸色。
然而,这种好日子很快就到了头。
1978年,为了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经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消计划经济指标,放开市场。
政策一出,大量民间资本开始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曾经靠配额吃饭的铁饭碗工厂瞬间失去优势。
作为猪肉供应商,全国的肉联厂都受到打击,陷入亏损。为了自救,有的转行做水果罐头,有的尝试做猪肉罐头,还有的干脆关门大吉,行业内一片萧条。
作为养猪大省,河南境内的肉联厂损失尤甚,纷纷走上自救的道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洛阳肉联厂厂长高凤来出差途中见到一台日本进口的火腿肠灌装机,靠着自己多年从事猪肉行业的经验,高凤来料定这是个值得尝试的路子,说不定还能为肉联厂带来新生。
于是,高凤来决定引进一台火腿肠灌装机,加工火腿肠。只是,购买一台机器就要上百万,这对本就陷入泥潭捉襟见肘的肉联厂而言可是不小的数字。
因此,高凤来的决定遭到肉联厂领导层的反对,他只得立下军令状,100万的火腿肠灌装机一年内可以带来五倍的收益。
1987年,洛阳肉联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由此,中国的火腿肠正式诞生,开启了激荡坎坷的三十多年历史。
另一方面,火腿肠在中国的诞生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作为一种保质期长、安全方便的肉制品,火腿肠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就风靡于市场。它克服了鲜肉容易变质、生肉需要烹饪的缺点,为世人追捧。
而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火腿肠市场一片空白,而生肉冷藏保鲜技术尚不发达,火腿肠工艺自然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那么,春都火腿肠的诞生能否拯救洛阳肉联厂?火腿肠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又会经历怎样的大起大落呢?
2.火腿肠的市场,群雄争霸
“同志,你这红蜡烛怎么卖?”
这是春都火腿肠第一次进入市场时民众的第一反应。虽然高凤来抱着必胜的信心,可火腿肠毕竟是新生事物,没几个人会主动购买。
为了提高火腿肠销量,高凤来想到了去央视打广告。一开始,他决定拿出20万作为广告费,可懂行的人提醒他,只投20万的话根本起不到效果,就是浪费钱。
高凤来一咬牙一跺脚,直接拿出来57万用做广告费。那段时间,央视轮番播放春都火腿肠广告。
一举成名天下知,河南春都火腿肠火遍全国,天南地北的订单涌到洛阳肉联厂,高凤来立下的豪言壮语终于实现了。
春都火腿肠有多火呢?经销商们昼夜排队只为能拉走几箱春都火腿肠,消费者们都把春都火腿当作高档礼品,谁能拎一箱火腿肠出去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随着春都火腿日渐红火,洛阳满地都是冠名“春都”的店铺。春都饭店、春都理发店、春都超市……比比皆是。
财大气粗,春都靠着丰厚的财力在当地收购了一大批濒临破产的企业,雪球越滚越大。殊不知,这成了打倒春都的最后一根稻草。
春都火了没多久,一家名为“双汇’的火腿肠公司横空出世。
双汇是河南漯河肉联厂的产品,掌门人万隆本来靠出口猪肉到国外把漯河肉联厂扭亏为盈,可因为大客户苏联的解体让他们再度陷入困境。
眼看着洛阳肉联厂靠着火腿肠发了家,万隆当机立断上了十几条火腿肠生产线,还请了葛优和冯巩做广告代言人。
此时,春都和双汇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你扩大生产线,我也扩大,你打广告,我也打广告,春都和双汇势均力敌。就在两大巨头争霸之时,河南郑荣火腿肠异军突起,将火腿肠按照克数、口味细分类,赢得了消费者欢迎。
河南以外,火腿肠厂家的发展也未停止脚步。
1993年,南京雨润食品厂成立,雨润火腿渐成气候。
1995年,来自山东临沂的金锣火腿肠走向全国,靠着当地政府的优惠补贴和税收政策,在火腿肠的市场上所向披靡。据统计,1996年金锣火腿肠的营收就超过16亿,而巨头双汇也不过20亿。
春都、双汇、郑荣、雨润、金锣,火腿肠的市场即将迎来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
1996年,为了抢夺市场,双汇带头打起价格战,其他品牌被迫加入。降价、降低肠体猪肉含量,也降低产量,这是这场战争的一致策略。
几个回合后,老霸王春都和双汇都付出了几千万的代价,郑荣开始亏损,雨润尝试发展新领域,金锣又退回山东保平安。
消停了没多久,双汇又挑起新一轮战争,第一个撑不下去的就是春都。因为收购了过多的高负债企业,企业发展被拖累,为了迎合价格战又把猪肉含量一降再降,曾经美味的春都火腿成了令人反感的“面棍”。
1999年,春都火腿走向终点,曾经打开中国火腿肠市场的高凤来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几番洗牌后,双汇、金锣和雨润成了新的三巨头,双汇首当其中占据榜首位置。
接下来,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又会遭遇什么呢?
3.被时代抛弃的火腿肠
群雄争霸,各大火腿肠品牌为了争夺市场屡屡祭出奇招。
而消费者,则是这一场场竞争中的受益者,火腿肠的种类增加了,包装更新换代了,价格也更加透明了,从象征身份的高档货成了大众化的方便食品。
可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一直在进步,曾在时代的巧合下诞生的火腿肠行业,又因另一个时代的到来而黯然神伤。
第一个威胁到火腿肠生存的便是冰箱的普及。
众所周知,火腿肠是保质期长的常温产品,它的出现克服了鲜肉易变质的难题,虽然加入各类防腐剂后口感比不上鲜肉,但在没有鲜肉冷藏的时代,火腿肠是最佳的选择。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全球接轨。各种替代产品、先进的冷藏技术纷纷登场,火腿肠的地位受到冲击。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身处全球化的格局中,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打击。为了刺激疲软的国内消费,我国实行了4万亿的财政补贴计划,各类家电下乡,购买者即可享受数额不菲的优惠补贴。
一时间,从偏僻的农村到发达的城镇,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不论是时效稍短的鲜肉冷藏,还是保存较久的猪肉冷冻,冰箱都可以轻松完成,而曾经被当成肉类储备物资的火腿肠需求量自然变少。
可以吃鲜肉,谁还会选择加了防腐剂的方便食品呢。
另一方面,高铁的普及也让曾经绿皮车上的备受欢迎的泡面加火腿退出历史舞台。
为了生存下去,各大火腿肠巨头纷纷开展自救。双汇开始重点发展低温肉制品和屠宰行业,
雨润开始投资地产、物流、金融、建筑等领域,跨行业经营,
金锣也把重心转移到健康养生食品上。
火腿肠的市场上,再不见群雄争霸的场面。就像当年高凤来用火腿肠拯救了肉联厂,如今的火腿肠巨头们正在尝试着走其他的路来挽救这个风雨飘摇的行业。
火腿肠,生于时代的节点,又被淘汰在时代发展的关口上,因为消费者的需求登上历史舞台,又因为消费者的需求而黯然退场。
如何在风口上抓住机遇,又如何在下一个风口来临前重整山河、逆流而上,这是火腿肠行业,乃至各行各业都应该牢牢记住的教训。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心向吾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