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狠将”胡奇才,新开岭歼灭一个师,林彪从此记住其狠劲
四野战将系列6:狠将胡奇才
作者:桅杆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用“狠、硬、快、猛、活”五个字概括红四方面军的战斗特点。其中“狠是首要的、根本性的东西……部队从上到下,自始至终,都有一股狠劲: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不消灭敌人决不甘休”。
红四方面军出身的胡奇才将军,其军事生涯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狠”字,是四野著名的狠将。在战场上,谁要是让胡奇才狠上了,不死也得扒层皮。在东北期间,胡奇才打了2个著名战例,一个是新开岭战役,一个是塔山阻击战,都透出一股狠劲。今天先说说胡奇才在新开岭战役中的“狠”。

胡奇才
东北战场烽烟再起——
1946年10月,四平保卫战结束后,经过近5个月的休战,东北战场烽烟再起。蒋军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从10月9日起,调动8个师约10万兵力,分三路大举进攻我实力相对较弱的南满根据地。杜聿明把蒋军中名列“五大主力”的新1军、新6军作为左右两翼,将52军置于中路,齐头并进,意图将“南满敌军赶进鸭绿江喝凉水”。其中52军是半美械装备,实力仅次于新1军和新6军,被称为蒋军中的“第六大主力”。在辽沈战役后期从营口逃走的就是这个52军军部及所部,也可见其实力。
当时民主联军在南满地区只有第3、4两个主力纵队,兵力单薄,且态势非常不利。其中,中路敌52军直指的是4纵防御方向。敌强我弱,敌军进攻势头很猛。而4纵此时处于分散状态,不仅兵力分散,3个师分布在100多公里的战线上,纵队5位领导分散在三地:政委彭嘉庆在辽东军区开会,副司令员韩先楚率纵队主力10师在兴京地区配合3纵作战,纵队部只有4纵司令员胡奇才、副政委欧阳文和参谋长李福泽。辽东军区命令4纵(11、12师)以部分兵力实施运动防御,主力隐蔽待机,主要任务是迟滞中路敌军进攻,掩护军区后方机关转移。当时,胡奇才率11师驻凤城赛马集驻防。
10月15日,敌52军25师74团占领本溪的小市镇,威胁3纵侧翼。辽东军区命令4纵务必尽快夺回小市镇。胡奇才当即率11师及纵队炮兵团,连夜夺回了小市镇。可第二天一早,敌25师集中主力猛烈反扑。在激战中,胡奇才判断这路敌人的进攻方向是赛马集,然后迂回辽东军区所在地安东(今丹东),遂建议11师撤回赛马集布防,并寻找战机。辽东军区同意了胡奇才的意见。说明一下:这个25师是敌52军的主力,历史悠久,在蒋军中号称“千里驹”师,战斗力非常强。

东北民主联军资料照
胡奇才狠劲上来了——
不出胡奇才所料,敌25师夺回小市镇后,进攻矛头直指赛马集,气焰嚣十分张。应当说,在敌人3个精锐军的夹击下,此时4纵以至整个辽东军区的处境都十分被动和困难。这时,胡奇才的狠劲上来了:准备放弃赛马集,向东北方向撤退,将敌人引到新开岭地区,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主力歼灭这股骄横冒进的敌人。要知道,当时胡奇才手中只有2个师,兵力只是敌25师的2倍,火力则明显弱于对手。但新开岭地形十分有利于打伏击:宽甸至赛马公路从两山之间的谷底穿过,只要控制了周围的制高点,敌人就无路可逃。

23日,4纵及11师主动撤离赛马集,留下少量部队迟滞敌人,主力则撤往新开岭地区与12师会合。敌25师随即跟踪并攻击前进,4纵阻击部队“一打就跑”,敌2个营当天傍晚即进占赛马集。由于天气恶劣,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为使敌人尽快出动,胡奇才在25日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吃掉了进占赛马集敌25师2个营。此前,敌25师是一直“追着”4纵打。这一招回马枪激怒了敌25师师长李正谊,立即率师主力冒着雨雪,跟着4纵向新开岭地区攻击前进,一头钻进胡奇才为其布设的“口袋”中。考虑到手中兵力不足,胡奇才于27日命令韩先楚率10师紧急赶往新开岭,向纵队主力靠拢。
不得不说,敌25师作为“第六大主力”,相较于普遍拉垮的蒋军,确有不凡之处:31日上午10时,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几次冲锋就攻占了11师防守的老爷岭等高地。老爷岭为战场制高点,可以俯视整个战场。李正谊也非常清楚老爷岭的价值,攻占得手后,将防守兵力逐次增加到1个团。11月1日,胡奇才命令“不惜代价攻下老爷岭”。但地形极不利,加之雨雪交加,异常艰难。28团一天7次进攻,伤亡500多人仍未拿下,形势呈胶着状态。
当晚,4纵领导在一个小木屋里开会,研究下步行动。当时的态势是:
一是久攻不下,且伤亡大,天气寒冷又缺雨具,很多官兵生病;二是我军3个师对敌1个师,兵力优势不明显,火力更不如敌人;三是新1、新6军围了过来,有人主张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从战场形势看,敌25师非常凶悍,此时带着大批伤员撤退,很难摆脱敌人,一旦被敌咬住,后果不堪设想。
在激烈争论之后,胡奇才的狠劲体现出来,一锤定音。他不仅对敌人狠:“往哪里撤?给我打,只有打下去才有出路,一定要歼灭25师!”同时跟自己人也“狠”上了:命令28团次日一早再次组织进攻,团长政委带突击连、团参谋长带尖刀排冲锋,预备队全部拉上去,警卫员、炊事员、机关人员、轻伤员统统上阵,一定要拿下老爷岭!

战斗结束即收到嘉奖电——
其实,战斗打到那个份上,双方都已经十分困难。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双方意志力了,就看谁能坚持下去,看谁“狠”到最后,胜负只在一念之间。
对小木屋里这次会议上的争论,后来一些文章有多种解读,有的移花接木,有的更是不符合事实。实际上,作为4纵司令员,只有胡奇才能下最后的决心。会上,胡奇才要求纵队领导都下到一线指挥:自己直接指挥攻击老爷岭,韩先楚负责组织炮火支援,其他纵队领导也各负责一个方面。
这最后一锤狠砸下去,效果立即显现:28团指战员们前仆后继,攻势凌厉,终于在11月2日上午8:30夺占老爷岭。同时纵队各部对山谷中的敌军展开全线攻击,至中午12时结束战斗。此战全歼敌25师8900多人,其中生俘敌师长李正谊、2名副师长及以下5800多人。

在东北战场,新开岭战役首创一次作战歼灭敌人一个精锐师的先例。林彪在战斗结束当天即通电嘉奖4纵,并上报总部。主席在第二天接报后,在也当天即致电辽东军区和4纵:“祝贺你们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大胜利,望对有功将士传令嘉奖。”由此可见新开岭战役的重大意义,以及在林彪和主席心中的分量。

胡奇才夫妇
新开岭战役充分展现了胡奇才的狠劲。林彪从此记住了这员狠将,后来在辽沈战役关键的塔山阻击战中,亲自点将胡奇才。但胡奇才也并非一味地“狠”:在新开岭战役中,先是准确判断敌25师的进攻方向,再通过示弱及回马枪等方式引诱并激怒敌人,最终将敌人引入预设口袋中。这说明胡奇才不仅“狠”,也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