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越来越贵?

最近关于学校食堂的新闻,菜价贵、不让点外卖,还有吱星乱入的——越来越奇葩。曾经物美价廉、味道一般的学校食堂,为什么只剩味道一般了?
首先,学校对于食品安全特别重视。个别菜品无所谓(鼠鼠鸭脖这种特例除外),一旦有群体性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是副校长级别处理,中小学可能会问责到校长(国家规定校长负责制)。这不是责任心问题,这是乌纱帽的问题。至于总有学校会时不时出点事的原因,毕竟学校多了,总能混进去一些哈士奇,也没法避免。
客观评价,学校食堂在”规范”方面比社会饭店严格的多。健康证就不用说了,蔬菜食材都是从供销社或者有正规资质的渠道购买(出事供应商背锅),代价就是,贵!进货价比日常菜价要贵一倍,有些菜贵个两三倍也很常见。此外,防蝇防鼠防虫方案都会定期执行,污染源防护、消防布局、设备流程都要显著高于商业饭店。
既然采购价这么贵,为什么以前的学校食堂可以那么便宜?
因为食堂免收营业税,并且房租和人工成本也比较低。房租主要靠”洽谈”,谈的好,接近免费;高校还可以雇佣勤工俭学的学生——资本至爱,只比劳改犯贵一点。这些就抹平了进货和规范造成的成本。加上早期的食堂,商业化趋势不显著,所以当时的价格非常便宜。
现在食堂基本都承包给了有资质的企业,但是依规必须有学校的人员参与管理。不过一部分校方人员不怎么管事,毕竟能承包食堂的老板,校方还能不放心么。
那老板要挣钱,只要安全有保障,垄断这么简单的事,还请厨师提升品质干啥?当然也不是全都这样,还是有一些学校保持了优良传统,菜品价格虽有上涨,但仍低于市场水平(味道一言难尽);另外,也有很多学校引入了良性竞争体制,但是我去过的几所学校,竞争的结果是在价格和味道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注:象喻以前做过食堂信息系统布设工作,描述的是东北地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