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基于德国坦克的歼击车—Su-76i坦克歼击车小史
到1943年初,苏联坦克歼击车的大体框架终于形成。轻型坦克歼击车 SU-12(SU-76)和中型坦克歼击车SU-35(SU-122)开始批量生产,1943年1月初,重型坦克歼击车KV-14(SU-152)开始大批量生产。1943年春天,又有一型坦克歼击车出现。从质量上看,它和中型坦克歼击车相似,而从火力上看,它更像轻型坦克歼击车。它是基于一个缴获的底盘。这就是Su-76I,对苏联坦克工业来说是一种非常不寻常的坦克歼击车。
中央火炮设计局的首次亮相
与德国人在缴获的底盘上建造了数以百计的坦克、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不同的是苏联人则对这种车辆持谨慎态度。首先,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绝非处于 "刚从生产线上下来 "的状态。通常情况下,这些武器需要维修,而且往往是受损严重的。其次,在他们自己的国家缺乏相应的生产线,意味着他们在武器备件方面存在问题。第三,适合进一步改装的战利品的数量相对较少。这三个因素都对SG-122的生产产生了影响,SG-122是苏联第一个投入实战的中型坦克歼击车。由于III号突击炮和III坦克底盘的短缺,以及它们糟糕的技术状况,意味着SG只制造了21辆。此外,SG-122坦克歼击车存在各种技术问题,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改装使其达能到军方要求。1943年1月9日,红军炮兵总局的负责人N.D.雅科夫列夫上校向斯大林提出了停止进一步生产SG-122的建议。

由于SG-122的结果如此的令人怀疑德国坦克的质量,第一次使用缴获坦克的底盘的经验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一些关于Su-76i的书中,说它的出现是由于Su-76出现了众多故障案例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事实上,新的坦克歼击车的工作开始的时间远远早于Su-76的齿轮箱问题被大量发现的时间。启动这两个计划的原因是不同的。
经过几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后,红军缴获了大量的德国坦克。而在人民军备委员会(NKV)第592号工厂转变为莫斯科的人民坦克工业委员会(NKTP)第40号工厂之后,出现了另一个适合生产坦克的地点。这里是第37号工厂,该工厂在1941年秋天被疏散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在原工厂的的地盘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第37号工厂,该工厂用于修理坦克。1942年夏天,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第37号工厂被并入乌拉尔重型机器制造厂(UZTM)后,莫斯科分部再次成为以奥尔忠尼基泽命名的国家第37号工厂。直到1943年初,37号工厂的主要活动是修理T-60和T-70轻型坦克。M.J. 泽里克森成为厂长,L.T. 邓布罗夫斯基成为首席设计师。在工厂重新建立了第22设计局用于设计坦克,A.I.塔列斯尼克被任命为该部门的负责人。在工厂旁边有一个编号为82的修理厂,为第592号工厂提供底盘。

关于该型坦克歼击车的工作是由红军炮兵总局(GAU)和人民坦克工业委员会{NKTP}发起的。由SG-122的经验表明,M-30榴弹炮对于这样的底盘来说太重了,在1943年1月中旬,提出了一个对三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改装程度不是那么深的计划。打算在德国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一门改装的76毫米F-34坦克炮,而不是122毫米榴弹炮。该火炮系统重量较轻,生产量大,最重要的是不需要笨重的固定装置。1月17日,雅科夫列夫、坦克工业人民委员L.I.萨尔茨曼和K红军装甲车辆部负责人B.M.科罗布科夫中将向斯大林提出建议,在第37工厂组织生产 "基于缴获的三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的SU-76"。
斯大林同意并在1月18日签署了国家国防委员会(GKO)的第2758号关于组织生产基于缴获三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的SU-76 "的法令。那时,这个项目还没有提出来,坦克歼击车的设计必须在1月25日之前完成,第一台原型车应该在2月15日之前建成。因此,计划在1月20发给了第37号工厂。1943年3月,预计第37号工厂生产第一批15辆Su-76i,4月计划制造35辆,5月-40辆,6月-45辆。现有的SG-122都已从第40号工厂转移到第37号工厂。

红军装甲兵总局的炮兵委员会首先处理了这项紧急任务。1月19日,即比计划提前了一天,他们提出了 "Su-76i"的战术和技术要求。根据最初的要求,F-34将安装ZIS-3型76mm炮的全景瞄准器。炮的水平射击范围将不低于20度。底盘不能发生任何改变,其有效载荷不能超过三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的水平。弹药为75发,车组人员4人。两门PPSh冲锋枪将作为坦克歼击车的辅助武器。

在签署了第2758号法令后,该型坦克歼击车的设计工作立即开始。这台坦克歼击车的设计师经常被认为是以G.I. 卡什坦诺夫为首的第592号工厂的设计师小组,但这并不是真的。卡什坦诺夫只参与了SG-122的设计。在三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基础上开发SU-76i的设计师是另一个人 ,他也是SG-122的设计师E.V. 西尼什科夫。但在1943年初,他没有再在592号工厂工作。这时,E.V. 西尼什科夫转到中央炮兵设计局(TsAKB)总设计师格拉宾手底下工作。在这里他担任中央炮兵设计局第三部的总负责人,他开始设计Su-76i,这也成为这个设计局的首秀,后来火炮系统获得工厂代号S-1。
同时,37号工厂的工作也沸腾起来了,这里由第22部负责人A.I.塔列斯尼克负责。1月19日,SG-122的图纸被送到了37号工厂。其实早在1月18日,由S.A. 金兹伯格领导的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部总设计师部(DCD)就已经收到了ZIS-3、F-34和M-30火炮系统的图纸,以及 ZIK-7-II型自行火炮或坦克歼击车的设计图纸。这个自行火炮或坦克歼击车的火炮系统是以ZIS-5系统为基础的,总的来说该计划与SU-76i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新坦克歼击车的制造是由三个工厂同时进行的--中央火炮设计局(火炮)、第37厂22部(底盘)和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总设计师部(综合管理)。

中央火炮设计局和37号工厂的联合开发是在国家国防委员会(GKO)的第2758法令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的。1月25日,在37号工厂召开的会议上审议了Su-76i的设计概念。除了第37号工厂的管理层和中央火炮设计局之外,出席会议的还有红军装甲兵、炮兵总局和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总设计师部的代表。对设计进行了一些修改,之后项目进行了返工。同时,在第112工厂和第92工厂开始开发Su-76i的火炮系统及其装甲。根据1943年2月3日GKO第2818号法令,火炮和装甲的生产从苏联装备人民委员部转移到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总设计师部。
设计方面的延误导致所有设计在2月10日左右才结束,决定将第一个原型车的发布日期推迟到3月1日。尽管如此,该车的外观已逐渐成形。到2月15日,设计图纸和模型已经准备就绪。完善后的S-1,或者被称为SU-76i的坦克,对三号坦克进行了最小程度的改装。不仅底盘是从原来的坦克上取下来的,还有炮塔内部的重要部分也是原来坦克上的只有炮塔改成了固定战斗室。另外,驾驶员的潜望镜也被稍微移到了左边。这样的解决方案大大简化了返工。S-1的火炮系统也进行了最小的改动。它与F-34的区别仅在于只有一挺同轴机枪和一个机枪转向架,在这个架上,机枪可以水平转动。即使是火炮装甲也与F-34非常相似。

战斗室相当紧凑:S-1比三号突击炮G型高22.00毫米,战斗室高约18.00毫米,可以让装填手或炮手站着操作。与SG-122不同,Su-76i的车组成员是四个人。这使得弹药的数量得以大幅增加。根据计算,它可以容下95发76毫米炮弹和1000发PPSh弹药。战斗室的正面装甲板的厚度为45至60毫米,车体两侧-25-30毫米,车尾--25毫米,顶部10毫米。车尾有一个向两侧打开的舱门,第三个舱门在车顶。在车顶上还有一个用于全景观察的舱门和一个用于擦拭指挥官潜望镜的舱门。车组人员的定位与后来在Su-85上的定位非常像。在战斗室舱的左侧,从前往后依次是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在战斗室的右侧是车长和无线电员。

编号为3001的SU-76i原型车在1943年3月7日之前已经准备就绪。车辆的特征既不同于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总设计师部中描述的那样,也不同于设计文件中描述的那样。F-34火炮的炮弹数量增加到96发,PPSh的子弹数量增加到1095发。装甲的厚度略有变化。该型坦克歼击车的战斗重量改装后为23.2吨,与德国三号突击炮F型的重量相当。3月10日,工厂试验完成,之后规划了一份22个改装的清单。大部分的改装都是最小的。最大的问题是在指挥官:为了便于操作,他的PTK潜望镜应该尽可能地向前移动。3月9日在索夫林斯基射击场进行了一次射击测试,期间发射了119发炮弹。该车在实验期间总共行驶了145公里。

射击试验于1943年3月13日至20日在索夫林斯基靶场进行。该型坦克自行抵达靶场,先行驶62公里到达靶场。然后又是280公里的测试,包括93公里的普通公路和187公里的土路。测试时由于车辆撞到了沟渠导致驱动轮的轮辋断裂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高速行驶时有一次负重轮脱落,还有一次履带断裂。在干净的沥青路面上,坦克歼击车的最大速度是50公里/小时,平均道路速度为34公里/小时,土路为22公里/小时。另一个问题,也是三号坦克经常出现的的典型问题,就是在雪地上的行驶效果不佳。在半米深的雪地上,它能够以每小时6-7公里的速度在道路上行驶,而在大雪中,即使是12度的斜坡也是无法逾越的。在安装了从缴获的德国三号突击炮上取下的防滑链后,情况有所改善。

该坦克歼击车在射击测试中发射了434发炮弹,其中212发为加强型装药。理论上的射速是每分钟19-20发,纠正瞄准时是每分钟12发。测试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人们认为在近距离处开火更为有效。考虑到测试的结果,拟定了一份包括14个修改和9个附加任务的清单。这些措施包括安装额外的油箱,减少车体装甲之间的间隙和重新设计牵引钩。尽管如此,委员会还是宣布基于德国三号坦克或三号突击炮的Su-76i成功通过测试。这成为将该车投入批量生产的一个理由。1943年4月,为了避免混淆,该车被重新命名为SU-76I。
对缴获底盘的依赖性
第37厂的设计师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达到国家国防委员会发布的第2758号法令所规定生产数量。到1943年3月底,工厂里只有5个炮塔的模型,3个切割机和5个火炮系统。该车未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成的原因不仅是原型车测试的延误,而且还有生产问题。工人和生产设备的短缺,无法取得足够的坦克底盘。事实上,莫斯科的中央火炮设计局只参与了坦克的组装,以及将缴获的底盘修理到可以使用的状态。第37号工厂不仅依赖火炮系统的供应商,而且还依赖缴获底盘的供应商。

1943年3月27日,第一批SU-76I的相关实验数据被批准。根据相关计划,这些坦克歼击车将在4月20日之前被军队接受。在开始生产之前,为了改善车组成员的工作条件,不得不对设计进行了20处修改,然而,绝大多数的修改从外面看是无法察觉的。因此从外观上看,SU-76I的原型车和第一批车辆几乎是一样的。第二批坦克歼击车的设计进行了更大的改动,从4月20日开始制造。这批坦克歼击车的相关参数是在4月1日批准的,包含12个修改点。最显著的改动是在固定战斗室上安装了一个额外的挡板(项目编号6)。变清单上还有安装额外的油箱(第8项),改变瞄准装置(第7项),在后舱门的左侧有安装一个PPSH冲锋枪的发射孔(第11项),以及在瞄准器上安装保护镜(第12项)。在经过了这些改装后,SU-76I才开始大规模生产。顺便说一下,批量生产的的战斗重量略低于原型车只有22.78吨。

4月6日,与第37工厂签署了一份包括135辆Su-76I的合同。每台坦克的价格是50,000卢布。然而,此时的合同看起来并不现实:它还包括从3月开始的15台坦克歼击车,尽管3月已份经结束工厂没有生产任何坦克。也许,计划是用这些坦克歼击车来抵消接下来几个月里建造的。SG-122的生产经验很显然没有被考虑在内。在他们的努力下,第37号工厂不仅无法达到计划目标,甚至无法达到规定的产量。底盘和履带都还好,唯一的问题是缺少火炮:截至4月25日,共有37门炮。在4月中旬,有一个想法是将工厂里的6辆SG-122改装成SU-76I。这些坦克歼击车正在等待大修,但37号工厂拒绝维修。从表面上看,这些车辆也可以包括在第一批SU-76I中。到4月底,有84个底盘交付给工厂,其中45个被送去拆卸,23个被修理,15个被改装成SU-76I。在组装的坦克歼击车中,有11辆被军队接受。总的来说,4月份共建造了25台坦克歼击车。5月,坦克歼击车的生产放缓:只组装了17台,其中15台被接受。截至5月25日,接受的坦克的数量为零。这与缺少底盘和第112厂延迟交付有关1943年6月2日,25架SU-76I被交付给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训练中心。在这25辆车中,有8辆(序列号从3002到3009)没有额外的油箱和弹药夹,也就是属于第一批生产的SU-76I。

6月份第37厂本应交付45辆SU-76i。但由于底盘和炮塔的装甲一直处于缺少的状态到6月20日第112号工厂只提交了14套炮塔的装甲。因此,第37号工厂只能在交付日期前交付13辆。有计划想让工厂生产国产配件,如负重轮、发电机等,但事实上,苏联国内能生产的三号坦克上的零部件非常少只有照明设备和空气过滤器。安装苏联国产的空气过滤器是因为德国的功率太低。整个6月份该厂一共交付了20辆SU-76i。1943年第三季度,由于红军的进攻有了变化该任务有了转变。现在计划每月制造45辆而不是25辆。在这方面,第37号工厂变成了生产的领导者:7月份该厂交付了26辆超额完成了计划。1943年8月和9月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指挥官的表现将决定中型坦克歼击车在战场上的水平。实践证明,仅有PTK型潜望镜对车长来说是不够的。早在1943年8月,军方就提出了安装一个能明显改善指挥官工作条件的指挥塔的想法。第37厂的研发工作和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局同时开始。Su-76i的现代化设计的草图在1943年8月11日就已经完成。在8月建造了许多带有指挥塔的Su-76i。在第37号工厂生产十分顺利,只需要从缴获的德国坦克上把指挥塔拆下来就行。为了安装指挥塔,必须在炮手的右侧腾出来一个空的位置。9月6日,升级后的坦克歼击车被批准进行生产。不知道这些车辆的数量是多少。但毫无疑问的是,升级后的SU-76i是大规模生产的。

另一个对Su-76i进行更深入现代化改造的项目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1943年9月中旬,在塔列斯尼卡的领导下,研发了SU-85i型坦克歼击车。它是在SU-76i的基础上建造的,和Su-76i一样带有指挥官的炮塔。历史上没有苏-85I的图片,但基于描述想象足以构造。

Su-85i装备的不是S-1型火炮系统,而是D-5S型85mm火炮,而且该坦克歼击车的装甲仍然尽可能地与SU-85的装甲一样。与Su-76i指挥官的指挥塔后移了145毫米。最有趣的是,根据计算,Su-85I的战斗重量应该是21.98吨,这比Su-76I的战斗重量要小。这个奇特之处的解释很简单:带装甲的S-1型火炮·的质量是2900公斤,而D-5S型是2100公斤。58发85毫米弹药的重量也较轻。该项目看起来非常有吸引力,但只停留在设计图纸上。

Su-85I从未正式投入生产,主要是因为Su-76I的生产情况。1943年秋,在国内生产的Su-76的底盘上开始生产其类似的SU-76M,并且一下子在三个工厂同时进行生产。此外,由于缴获底盘的不确定性,Su-76i的产量一直很低。10月,根据生产SU-76I的相关计划,31辆已经交付给部队。11月,生产30辆坦克歼击车的计划再次超额完成了1辆,但这次成功同时也是SU-76I的最后一次绝唱。11月,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主席马利舍夫下令停止在第37厂改装缴获的底盘,并从12月起转为生产柴油发动机。总共建造了201辆SU-76I--1辆原型机和200辆各种改装型号。在停止生产Su-76i后,到1943年12月底,莫斯科有210个三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的底盘,包括91个在第37厂的里。工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清理这些废墟。
Su-76i在军队中的短暂历程
如前面所讲的那样,SU-76I在1943年6月初首次被送到部队。先被送往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培训中心,并从那里被分配给战斗部队。第一支这样的部队是成立于1943年7月初的第1902自行火炮团(SAP)。该团收到了15台SU-76I,它们被分配在三个炮组中(每个炮组有5台坦克歼击车)。1943年8月14日,他们参加了首次战斗。 这时,该团还得到了5辆Su-122坦克歼击车。第1902团归属于第五近卫军,他们袭击了洛佐瓦亚-克里西诺附近的202.4高地。在夜间的反击中,德军成功地将苏军赶出了山头,但1902团的第二次进攻将德军击溃。N.P. 阿列克谢耶娃中尉所领导的战士们在战斗中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击毁了德军一辆中型坦克,一门反坦克炮和多达一个排的德国士兵,但是有一辆Su-76i被击毁。该团与第33近卫步枪团和第57坦克团联合行动,非常成功。尽管装备相当奇特,第1902团还是在前线一直待到1943年11月。它非常积极地参与了克里门楚格的解放工作。

1943年8月,70辆SU-76I被派往第七机械化军团。后来,在9月,又有35辆坦克歼击车被派往同一军团。第58、第84和第177独立坦克团各收到了35台SU-76I。由于车辆的可靠性存在严重问题,这些部队被推迟去往前线。到1943年9月14日,70辆坦克歼击车中有34辆有各种缺陷,还有人抱怨缺乏备件。第7团与两个团--第177团和第84团一起去了前线。因此有SU-76I的被其他团拿走了,因为在1943年12月14日,第五近卫坦克部队发出了警报信号,因为在收到的90辆SU-76I中,有40辆坦克歼击车因为发电机受损无法移动而报废,还有7辆是因为变速箱出了问题而报废。另有33台坦克歼击车还没有运到部队时就遭遇了无法修理的问题。从大体上看,大约在这个时候德国人已经知道了SU-76I的存在。这些坦克歼击车中至少有一台出现在德国第23坦克师,它是在1943年12月底被俘,至少在德国人手里服役到1944年春天。

由于第37号厂的信息比较分散,无法编制出一份接收SU-76I的军事单位的完整名单。最晚接受SU-76I的单位之一是第1456坦克歼击车群。和第58坦克团的命运不同的是,它没有和第7集团军的其他两个坦克团一起上前线。直到1944年初,该团仍处于预备役状态,此后它被归入第二近卫骑兵师。第58团在1944年2月26日首次参加作战,当时它进入沃尔尼扬卡村支持第288步兵团的进攻。第58团击毁德军两辆坦克、五个机枪阵地和多达一百名德国士兵和军官。第58团对SU-76I的大量使用一直持续到1944年4月9日,当时该团收到了撤入预备队的命令。Su-76I在该团一直服役到1944年6月。第58步兵团损失了11架SU-76I。在这些坦克歼击车中到现在只留下了一辆。1944年2月3日,在军事行动开始之前,序列号为3038的车辆从萨尔尼镇附近的斯鲁赫河上的桥上掉了下来,车内人员全部丧生。三十年后这辆车被找找,现在被竖立为一个纪念碑。另一个由其他坦克歼击车上的零部件重建的SU-76I在波克隆纳亚山的胜利博物馆中被展出。尽管数量不多,但SU-76I的战斗生涯却变得相当光明。同时,其生产和参加战斗的经验再次证明,最好使用国产坦克底盘改装坦克歼击车。
翻译自:СУ-76 на трофейной баз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