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感

今天在圈里看到一句话:心中找意义,脑中找方法,做中找答案。突然心有所感,随心而发。
一、对“心中找意义”的思考
1.人生本没有意义,但活着就是意义,更确切地说是内心平静地活着就是意义。
2.不论是腐烂地活着,还是绽放地活着,都是活着。如果你在腐烂/绽放能够内心平静,那腐烂就有腐烂的意义,绽放就有绽放的意义。
3.腐烂或绽放,只是你活着的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中你会做对应的不同的事情,但只要你内心的平静不会因为所做的事情而改变,自然就拥有了意义。只是多数人好像没有“闲暇”来感知这份意义。好像连慢下来都是奢侈的。
4.内心平静比意义更重要。就如你拥有一片肥沃健康的土壤,不论你种什么果子都能收获满满。
5.不必去苦苦找寻意义或使命,它一直就在你的内心。如果你还没发现它,不妨慢下来或停下来,不必思考什么,也不必评判什么,只是去感受,去体会就好。
二、对“脑中找方法”的思考
1.《当下的力量》中提到,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有待正确运用的工具。
2.多数时候我们浪费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要么被各种外物牵引,要么被陷入不知足的欲望之中,要么缺乏正确的运用方法。
3.何谓正确运用思维的方法?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更值得思考的是“谁来主导思维,并正确运用思维?”
4.如果是你追名逐利的心来主导思维,或许你会在外在的世俗之中有所成就,但你的内心却深陷贪婪,只会不停地索求下去。
5.如果是你平静的内心来主导思维,那么无论你任何事情,与任何人沟通,都应该有一种“品质感”在其中。与你共事和交谈的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你平静的内心,及所做事情的良好品质。
6.至于具体的方法论,多如牛毛细雨。
三、对“做中找答案”的思考
1.方法论只是方法论,它不是真理,也不是答案。它有待实践验证,有待提高改进。
2.只要你以平静的内心来驾驭思维能力,你就能永保动力,这股动力会让你不断创新方法论,也会让你不断跌倒再爬起。
3.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跌倒就是失败,但你内心知道并不是这样。跌倒只是试错,这个不行就再试下一个。
4.在不断的试错中,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做某件事的答案,还有所谓的意义。但你不会被意义绑架,因为你拥有平静的内心。
5.王阳明心学中有提到“心上学,事上练”,或许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