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传考研】参考书又多又厚,如何才能用到极致?

2020-09-08 11:07 作者:中传考研de核桃  | 我要投稿

中传考研改革后公布了四本参考书,共计2800多页!!!

参考书又多又厚是什么体验?还能有什么体验?!只有一种:要疯了!

阅读参考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它很厚很多,很有可能你看了却发现什么都没记住,这不是我们没有努力,而是没有掌握对的方法!

今天企鹅就教教大家,如何拿下你的参考书。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1.明确阅读目的

其实有很多同学都在反映,很多时候书看了是看了,但看过之后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剩,因此觉得进度越来越慢,甚至有时候根本就看不进去了。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大多数人在刚刚开始复习的时候都会遇见。究其原因,在于你并不清楚为什么读书。

也许有的同学觉得,我怎么会不知道为什么呢?为了考研啊!为了拿高分啊!话说如此,但是并没有切中要害。考研中如何才能拿高分,一定是基于你充分理解书本的知识点,并且结合所学自如结合现实热点及题干的基础上。

因此我们说回读书这件事,首先要知道尽管参考书很多很厚,但是绝对不是一次就能够大功告成的,而要把读书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的不同,方法也自然不同。


第一阶段:接触、认知

在这一阶段,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对所学学科建立起基本的框架是首先要做的。

比如《世界文明史》,内容之多、之杂、之枯燥,只按部就班地看书是很难看进去的,这时候,框架图也就十分重要,它可以帮你理清思路,帮你更好的从整体上来掌握书中知识点。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其次,是在感性上接受它而不是抵触它。

比如,有很多同学觉得中国文学史很枯燥无聊,还有一些文言文完全看不懂,但其实深入学习后你会发现它很清晰的阐明了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且简述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地位与作用,重现了中国文学的魅力。

最后是与书中的知识点保持“亲密”关系,知道各知识点分布在哪里,当你遇到问题不得解时知道去哪里寻找答案。


第二阶段:深入、理解

过了基础的认知阶段,第二阶段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做深入阅读。在通读全书后,结合大纲,就可以发现一些重点考察的知识点,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化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将简单的知识点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笔记作为辅助理解和为最后考试答题做准备的一种工具,利用书中的大小标题或按照考试题型整理笔记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凯程徐影老师整理的《世界文明史》的背诵笔记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凯程穆清老师整理的《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的背诵笔记


第三阶段:回顾、背诵

到了第三阶段,你对书上的内容的掌握应该会发生质的变化。那些细碎的知识点应当被串联起来,同时形成可随意调取的知识库,以备你的不时之需。在回顾的过程中,一是要看那些已经标注出来的重点内容,二是要进行查缺补漏。

背诵是检验你阅读质量的最佳时机,只有你真正理解,才能在背诵的时候事半功倍。当你发现有记忆盲点的时候,一定要重回书本,扎扎实实地把知识点确认后再进行背诵。


2.像作者和出题人一样去思考

在出题的过程中,出题其实并不比答题简单,必须真正了解并且能够自如运用。那么同学们在阅读参考书的时候不妨像作者和出题人一样去思考,考虑这句话的用意在哪里,考虑如果出题的话可以如何设置,在这样的思考中,往往也能非常有效地帮助自己理解,同时能做到有备无患。


3.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细节上

考研是非常看重基础和细节的,但绝非是一些无效的细节。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很多同学在读书的时候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怪圈,总是舍大取小,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对于“死扣字眼”这种既打击信心又浪费时间的事情上,希望大家能够适可而止。


4.不要每一遍复习都把书从头看到尾

第一遍看书时从头看到尾,有利于帮助梳理书中的内容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如果第二轮、第三轮复习还照旧,就说明第一遍复习的时候,并没有注意提取重难点,久而久之,不仅会感到枯燥,而且很浪费时间。

如果想提高复习效率,建议大家用“删减法”,即在看参考书的时候带支笔,把自己原来就会的东西、重点、难点等分门别类地标注一下,等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已经会的部分就可以“删掉”,略看甚至不看,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难点上,同时继续标注新的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和还需要第三遍强化的内容。这样第三遍复习的时候,再把已经会的内容“删去”,看不熟悉的内容。


未来的小白杨们,现在知道怎么才能提高看书效率、把参考书用到极致了吗?


【中传考研】参考书又多又厚,如何才能用到极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