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日语,二战上岸—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笔译备考经验分享|2022翻硕(MTI)考研经验

——是露
序
是露的情况很像一位瑞译的老学员——爱丽丝。
爱丽丝原本是旅游管理专业,之后跨考上了大外口译。
在大外读研的时候,开始准备法考,第一次主观题没有通过,第二次顺利考过,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目前在某律所当实习律师。
当然,跨考成功、通过法考这些情况只是浓缩出来的“精华”,单看这些如同爽文,其实爱丽丝在后面一直在挣扎与纠结,也咨询过我很多事情。她的经历,绝对不是爽文。
我和是露同学接触的不算多,不知道她太具体的情况。不过自学跨考的人,也许在某些方面会比没有转专业的人更加纠结,更加迷茫。
爱丽丝是是露的前辈,我在这里将上面2篇帖子推荐给是露,也推荐给有类似情况的同学,希望在大家迷茫和纠结的时候,能够翻出来再看看,以鼓舞自己。
祝愿是露今后有更多的成绩。
唯斯
个人情况
本科是位于我国最北部某三本学校的xx管理专业,三跨考生。大概是从大三,也就是19年8月份为了考N2开始正式自学的日语,
回归正题,毕竟是高中就想去的学校,所以一战二战都选择了大外。过了N2之后,就开始准备一战考研了,没有考N1。
一战初试380,不够校线,再加上当时根本没好好准备复试,所以参加的两所学校的调剂也以失败告终。二战的成绩并没有一战高,但是有认真准备复试,而且个人觉得还是有一点幸运在里面的。最后初试375+,复试80+。
一战的时候磕磕碰碰的,基本上是在给翻译打基础的过程。所以就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二战的情况吧。脱产考研,正式开始的时间是21年4月8号,自己在外边租了房子,找了间自习室。当时还没毕业,所以要一边学习一边弄本专业的论文,5月中旬回学校答辩,顺利结束后在当月月底就匆匆赶回了自习室备考。(另外温馨提示,女生如果能找到小伙伴的话尽量不要独居,因为即使是在自习室也能遇见半夜跟踪你回家的へんたい,在外保护好自己。)
关于初试
政治70+
这一科跟着老师们走是没问题的,高中是理科生,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以后好像就没有学过政治了。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马原可能有些吃力,但是坚持下来就好了,越学越通透的那种。
课程内容跟的是腿姐,选择题的练习是腿姐的四套卷+肖1000+肖四肖八(不太建议这样,如果大家是一战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一个老师走比较好)。然后前面的基础知识要打牢,细碎的知识点很多,容易弄混,务必要多看几遍。另外,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很好用,备考的时候零零散散地大概翻了5、6遍。
大题开始的比较早,大概是10月份左右,但是也只背了腿姐背诵手册的马原部分,后面中特史纲思修部分内容有点多,脑子记不住就没有看。之后就是背诵腿四+肖四的大题了。腿四背了3遍,肖四记不太清了,当时是一直背到了自己脑子里有东西为止。大家在背大题的时候,背到最后一定要将自己背的东西灵活运用,能说出自己的话来。
时政的话,最后老师们都会有关于时政的总结,自己认真背一下,做些练习题就可以了。我的话大概是刷了2,3遍,最后又复习了2,3遍。建议主流老师的时政选择题都做一下为好。
翻译硕士日语
这一科虽然从4月份就开始了,但是最后的成绩不是很高,所以就不再介绍了(真真在这个上栽了个大跟头,大家一定要打好基础呀。)如果是日语专业的学生的话不必担心这一科,大学四年的课程下来再加上N1的学习就已经足够了。大外的题型和N1差不多,单词,惯用语,语法,阅读,作文等。惯用语的话推荐专八的那本书,全称《日语专业八级考试 综合辅导与强化训练》,此外好好做一下历年的N1真题,单词语法的基础打牢就可以了。
个人的话是做的N1(包括2000年之前的)以及专八的历年真题。平时会用anki背N1红宝书的单词,大概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单词背到最后都觉得对anki是又爱又恨。语法用的是《N1-N5日语蓝宝书》+《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语法敬语篇》。有一本叫《红蓝宝书1000题》的书很不错,想要多做练习的可以尝试一下。至于作文,推荐两本书吧,《日语优秀作文精选》+《小論文これだけ!》,平时多注意积累素材,实在没把握的就报一个作文辅导课比较好。



日语翻译基础110+
备考资料:瑞译从4月到12月的所有作业(训练营、精修班、冲刺班等)、人民中国日文版-中日对译、天声人语、三级笔译真题、翻译必携1-4
这一科是从4月份开始跟的瑞译的课,每次提交完作业后会有老师点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感觉自己进步很大,尤其是最后到了考场上自信感满满~
其实对于这一科,我的目标是120分,但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使得我最后是掐时间完成的,最后好像只剩了五分钟,根本不够检查完所有的试卷,准确来说,中译日根本就没检查。所以希望大家平时在做翻译时一定要算好时间,训练营的群里大概每天8,9点就会发当天的作业,建议大家在这之后自己给自己限定时间进行作答。
此外,复习真的很重要!对于每次的作业,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它打印出来复习,大概是周一到周五做练习,周六周日复盘这样。整理翻译资料的软件用的是goodnotes的笔记(真的超好用,Notability也很好用,只不过价格也是真的贵)
关于热词,有个公众号叫“CATTI与考研”,每天都会总结热词非常实用(但最近不知什么原因更的频率变低了)。此外“人民中国日语版”的公众号里有【週刊時事用語】的板块,里面的热词也很重要。还有就是CRI网站可以关注一下,全称是中国国际放送局,里面的【中国语教室】板块也会出现很多热词。
对于热词的背诵,个人来说算是背到了滚瓜烂熟,看着中文能想起日语,看着日语能想起中文的那种。还有就是缩略语一定要记牢,不要弄混,最好中日英三种语言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看一下,一战的时候曾经因为某个简单的国际组织名称在考场上难受到不行,明明就背过,但是就是差那么一个字母怎么也想不起来。
翻译练习的量方面,每天是日译中600字左右,中译日500字左右。练习时间从4月到12月初。举个例子,比如说周一瑞译的作业是日译中,那么在提交完作业后自己会再找一篇中译日练习。不管量的多少建议大家每天翻译的练习不要中断。有段时间很焦躁,偷懒不想做练习,但是后来想想我们本身就是去考日语笔译的,所以这点问题还是要克服一下的,将它变成一种习惯很重要。实在坚持不下去的话就试试“21天法则吧”。
此外,瑞译公众号的天声人语推荐大家好好看一下,天声人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翻译素材。

百科120+
由于关注了各大新闻的公众号,所以百科的名词解释基本上都是自己总结的(真的很辛苦地说,有些资金实力的同学还是找老师总结比较好),当年的时政热词可以好好背一下。可以将翻译的热词和百科的热词灵活结合一下。个人从备考一开始就准备了,但是当时只是积累,还没有背词条,真正开始背是9月份。平时也将大外往年的真题做了总结,对于这一科个人认为重要的是掌握名词解释的技巧以及把握好时间,尽量捡重点,不要做过多的赘述。
名词解释这一部分只有考生学不到的,没有各大院校考不到的,由于涉及很多领域所以要多多积累,根据答题要点总结出自己的答题模式。此外,大外的名词解释出题并不偏,大多是我们常见到的词,对于实在很陌生的词,可以根据原文做出相应的归纳总结。
应用文的写作除了总结大外历年真题外,向大家推荐夏晓鸣老师的《应用文写作》,里面涉及的范围很广,应对考试足够了。
作文的话我是订阅了作文素材高考版的杂志,里面有优秀的高考作文也有各个名人的事例,坚持读下来会有很大进步。
自身来说这一科其实答的并不好,尤其是名词解释,考场上可能由于是最后一科了,所以整个人的状态并没有提上去,导致在这上面花费了太多时间,25个名词解释,答前半部分时忽略了字数,一直在那里写,导致后半部分差点没答完,到最后的应用文以及作文部分,十分地赶时间,勉勉强强地总算完成了。
答题慢的同学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这一点还是在于平时在练习中要进行计时的训练。
关于复试
大外的复试包括中译日,日译中,自由问答以及自我介绍(据说有的可能不用自我介绍),每人15-20分钟左右。
复试的正式准备时间大概在1月中旬,自己学习的话会一直摆烂,所以当时报了瑞译的视译听课,从来没有接触过视译,一开始面对屏幕时总感觉不太自然,做视译的时候更是词不达句。课上每个人都可以和老师连麦进行作答,有名额限制,先到先得~但是由于自己太胆小了,又面对那么多大神,所以一般都是自己在下面练习。报了课程进行了一段时间,慢慢地感觉自己也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了。复试的时候采取了最简单的语法句型,觉得还算流利。
大外给的文章并没有很长,但是还是推荐大家练习时字数不要太过简练以及不要摆烂。此外,为了练习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我也会去读天声人语,以及对NHK新闻作听写,和去B站看日本的综艺节目,其他新闻等。
2月底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小姐妹,各自准备了几天,从3月1号正式开始每天一个小时多的自由问答和视译练习,一直持续到了考试前两天。此外,大家在练习的时候要保护好嗓子,话说多了嗓子很容易出问题。
后来瑞译的B套餐和C套餐都相继出来了,两次模拟我都有参加,不过C的内容更全面一些。虽然之前一战的时候以及二战备考的时候也参加了不少面试,但是模拟面试的时候还是磕磕巴巴的,耳朵自动罢工的那种。真真是公开处刑。
但是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内心戏而已,两次的模拟,让我注意到了一些自己并不会注意到的问题以及极大可能在复试中被问到的问题,譬如为什么跨考等。(记得模拟时,唯斯老师问了我一个介绍黑龙江的美食的问题,当时自己脑袋一懵,心想黑龙江是啥,干嘛的...属实是紧张过度了/(ㄒoㄒ)/~~)此外,推荐大家关注一下近两年的时事问题,毕竟翻译就是要紧跟时事的。
关于自由问答的内容,其问题的数量我感觉是因人而异,尽量准备地全面一些,我前前后后准备了120多个。此外,练习时还是比较推荐大家找个小伙伴的,一是疫情原因自己在家闷着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下降,找个小伙伴可以两个人一起努力。
二是自由问答的话,两个人或是多个人一起练习总能在对方的帮助下发现一些自己此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后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两个人都顺利上岸了,我的小伙伴其实实力超强,最后她取得的成绩是也非常理想的(以专业第二的优秀成绩录取了),总之,感谢所有的相遇与陪伴。
写在最后
脱产跨考是一条与自己过去的一切为敌的道路,要克服自己的懒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忽视周围质疑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有父母老师朋友的助力,也有的人要踩在荆棘上才能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所谓有失必有得,反过来也是如此,有得必有失。所以我们要做好会丢掉友谊,人脉,得到压力与迷茫这样的心理准备。
自学的这条路坎坷无比,一路下来跌跌撞撞,有不屑的嘲讽也有温暖的支持。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一战时曾有同学问我:“是谁给你的勇气?”。后来想想觉得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梦想还重要,所以也就一直在坚持着。有一句很喜欢的话「人生に夢があるのではなく、夢が人生をつくるのです」,愿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