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56、资本积累

2022-04-15 10:5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徐禾主编】

【如有错漏或其它问题,欢迎指正】


56、资本积累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资本,使资本的总额增大,这便是资本积累。马克思说:“剩余价值当作资本来用,或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i]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一方面,资本家从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自己的资本,以便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的规模。也就是说,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是推动资本家不断进行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竞争也作为一种外部力量迫使每个资本家必须不断地实行积累。只有不断地积累资本,他们才有可能不断地改进技术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不然的话,就会被他的竞争对手所打败,遭到倒闭破坏。

  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假定剩余价值分为个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不变,那么,积累规模的大小就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愈多,在上述条件下,他的资本积累规模也就愈大。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增殖资本价值,进而扩大生产的规模,进而又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如此不断地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增加自己的资本财富,这就是资本积累的本质。

  资产阶级学者为了替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一向用各种谬论来掩盖和歪曲资本积累的真实内容。英国的庸俗经济学者西尼耳所编造的“节欲论”就是其中之一。按照这种“理论”,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条件,如工厂、机器设备等等,都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都是他们为社会作出的一种牺牲。这是纯粹的胡说。资本家绝不是什么忍欲牺牲的“苦行者”,恰恰相反,他们都是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离开了对工人的剩余价值的剥削,所谓资本积累,根本无从谈起。至于说到个人生活,资本的积累不仅不排斥资本家的奢侈浪费,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二者还是互相促进的。资本积累得越多,榨取的剩余价值也便越多,资本家也就越有条件过他们那种骄奢淫逸、腐朽糜烂的生活。反过来,他们越是讲究排场,就越能在社会上获得“信誉”,从而越有可能打通各种赚钱的门路,积累更多的资本。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无产阶级则日益贫困化,他们遭受的劳动折磨日益加重,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生活条件日趋恶化。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的两极分化        一个极端是财富的积累,而另一个极端则是贫困、奴役、劳动折磨等等的积累,乃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普遍的规律。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证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这一矛盾必然日益尖锐化,并最终导致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i]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34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56、资本积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