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报告:国内海外同频共振,政策需求双轮驱动
报告出品方:安信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充电桩:新能源汽车高速渗透下崛起的基础设施需求
1.1.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求越来越多,主要有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
(1)充电模式:通过充电桩直接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充电方式包括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2)换电模式:通过换电站将亏电的电池更换为满电的电池,并将亏电的电池通过充电柜、充电架、充电箱等直流充电设备进行集中充电,以实现电池的循环使用。
充电是目前新能源车的主要补能方式,根据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的输入电流形式分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1)交流充电:电网的交流电通过充电桩和插头进入车辆,由于电池只能接受直流电,需要经过车载充电机(OBC)转换为直流电,才能用于电池充电。受制于车载充电机的功率,一般交流充电的功率较小(7kw 以内),充电时间较长,称为慢充。(2)直流充电:通过直流充电桩内的充电模块,将交流电转换为可控可调的直流电,直接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直流充电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电压 AC 380 V±15%,频率 50Hz),可提供足够功率,输出高电压及大电流,满足快充需求。
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规定,新能源汽车充电共有 4 种充电模式和 3 种连接方式,可以组成 6 种充电形式。
(1)充电模式指的是链接电动汽车到电网(电源)给电动车供电的方法。
(2)连接方式指的是使用电缆和连接器将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电源)的方法。(3)充电形式,根据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的组合,共有 6 种可用的充电形式,但目前应用最多的主要是通过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 3+连接方式 C)和通过直流充电桩充电(模式 4+连接方式 C)。
1.2.充电桩的分类
充电桩根据充电方式、安装地点、安装方式和充电接口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形式。
根据充电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一般是小电流、桩体较小、安装灵活;直流充电桩一般是大电流、短时间内充电量更大、桩体较大、占用面积大。
根据安装方式不同,主要分为立式充电桩(落地式)和壁挂式充电桩。立式充电桩无需靠墙,适用于户外停车位和小区停车位;而壁挂式充电桩必须依靠墙体固定,适用于室内和地下停车位。
根据安装场景不同,主要分为公共充电桩、专用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是建设在公共停车场(库)结合停车泊位,为社会车辆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充电桩。专用充电桩是建设单位(企业)自有停车场(库),为单位(企业)内部人员使用的充电桩。私人充电桩是建设在个人自有车位(库),为私人用户提供充电的充电桩。充电桩一般结合停车场(库)的停车位建设。
2.需求催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国内外市场共振
2.1.国内市场:新能源车消费走向市场驱动,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增长
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201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 2.18 万辆,2022 年销量已经达到 687.23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05.3%。2022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5.6%,相比 2021 年增加 12.2pct。2023 年 1-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293.84 万辆。
新能源汽车消费从政策驱动逐渐走向市场驱动。行业观点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 2021年开始呈现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特征。根据国家发改委报道,与“十三五”初期相比,2021年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从 47%提升到 78%。消费者购买意愿大幅提升,根据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调研,愿意在购车时考虑电动汽车的比例从 2019 年的 55%提升至 2022 年的 68%。
消费者的决策因素中对电动汽车本身的性能的考量权重更高,根据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调研,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因素中,牌照的影响权重低于低廉的使用成本、环保、智能化等因素。
补能问题依然是用户购置和使用新能源车的重要顾虑。根据新出行的消费者调研报告,充电不方便、长途出行续航焦虑依然是用户对新能源车的最大顾虑。为实现新能源车的进一步推广,需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充电桩作为新能源的配套基础设施理应加速布局,以减轻消费者的使用顾虑。充电桩的建设现状来看,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从 2017 年的 44.6 万台增长至2022 年底的 521.0 万台,复合增长率达到 63.5%。截至 2023 年 5 月底,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已达到 635.6 万台。截至 2022 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1310 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521 万台,车桩比达到 2.5:1,相较于 2017 年 4:1 有大幅改善。但距离车桩比 1:1 的发展目标仍有差距。充电桩结构来看,以私桩为主,2022 年,充电桩保有量 521 万台,其中公共桩 179.7 万台,占比 34.5%,私人桩 341.3 万台,占比 65.5%。公共桩布局加快,公共桩保有量从 2017 年 21.4 万台增长至 2022 年 179.7 万台,年均复合增速 53.1%。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新能源 / 汽车 / 储能
新能源汽车 | 储能 | 锂电池 | 燃料电池 | 动力电池 | 动力电池回收 | 氢能源 | 充电桩 | 互联网汽车 | 智能驾驶 | 自动驾驶 | 汽车后市场 | 石油石化 | 煤化工 | 化工产业 | 磷化工 | 基础化工 | 加油站 | 新材料 | 石墨烯 | 高分子 | 耐火材料 | PVC | 聚氯乙烯 | 绿色能源 | 清洁能源 | 光伏 | 风力发电 | 海上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