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群像的范本,青春梦想的赞歌 【京吹漫解/00】
去年4月我在b站专栏投稿了第一篇专栏,内容是86的漫评,随后的一年时间里投了十余篇专栏、其中3个做成视频,但数据都非常差,其中凉宫的视频虽然文案创作过程比较随意,但现在回看却是3篇漫评中观感最好的。过去一年我的漫评在逐渐朝着情感宣泄方向靠拢,很多时候我看着自己喜欢的作品和联想到的人物事件感动不已,于是跟着脑子里并不通顺的思路就下笔了,现在想来这样的文字可能并不具备被认可的价值。这种以感性为主导的创作也极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我希望在后续的写作中转型,尝试进行更值得被关注的内容输出。

对于京吹这个我近两年来看过最多遍的动画作品,我希望可以用详实的文字记录我的思考和感动,这注定是一趟孤独的旅途,将几乎没有反馈和正向激励,或许这样的尝试会在未来对我有些直接的帮助,又或许,我只是在自己内心种了一颗属于梦的种子。
在构思文章过程中我联想到了不少理科概念可以用以解释我的观点或是动画的某些特点,我也希望可以更多地把这种不完全等同于比喻的手法多多运用以形成一种属于我的风格。
在又一次看完一遍京吹第一季后,我总结出了一套以“点线面”为主轴的群像塑造系统,辅以贴近真实生活时序的非连续性叙事,加上对人物心理变化、性格成长细腻刻画的点睛之笔,最终奏响了一曲北宇治吹奏乐部飞速崛起的三年之诗。

故事在起点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设计感,这体现在加藤叶月和川岛绿辉不同类型的理想主义的镜像对称,以及黄前久美子和高坂丽奈不同生活方式的正反对称,而我们不妨把这种“设计”看做是作者对于一个写实故事选择的独到切入角度,我也会在后续的文章中探讨久美子前期“人形摄像机”这一定位的更多细节和深意。
由叶月、绿和久美子构成的基点三角将随着镜头的移动、时间的流逝和社团中的其他个体一步步产生联系,连接更多点的更多线(人物关系)最后组成了一张复杂立体的人际互动网,它的立体性体现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和一段独立的故事,而动画则将这一切巧妙编排、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二维展开”,北宇治牢不可破的“心气”成为主旋律,全国金奖的目标甚至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观众的执念。
需要说明,由于京吹人物关系复杂交错,在后续具体分析时将主要以一个“小团体”为主线,,或以某类关系(诸如与前辈、后辈或爱情、亲情等)为主题,诸如久美子、明日香等会开类似人物志的坑,我也很想讲一些关于教育和传承的粗浅理解,尽可能对全篇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探讨。
京吹最绝的地方在于,在前期成功塑造的人物会在后续剧情中持续展现自身性格、人格魅力的作用以及角色各方面的成长,随着多线剧情的展开,只看一次肯定是无法吸收全部信息的,所以我认为京吹是非常适合反复观看分析的作品,我也在多次观看后准备好了,触碰真实和虚拟的屏障、探讨生活和梦想的距离,京吹漫解,由此展开——
于是,下一曲即将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