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词选注】遇皇后(徐世英)
遇皇后 简介 北宋时,包拯奉旨陈州【陈州:在今河南省周口地区。剧中说,当时陈州大旱,包拯奉命前往放粮,赈济饥民。】放粮已毕,途经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在今河北省赵县城南浸河上,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桥,隋时由石匠李春等建造,1955年曾进行修缮,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之一。】,于天齐庙内遇一讨饭瞎婆告状,历数当年宫中秘事及其身世遭遇。包公始知瞎婆乃真宗皇帝赵恒之妃、仁宗赵祯之生母,应允回朝为其辩冤。 《遇皇后》与《打龙袍》情节相连,合称《遇后龙袍》(或《断后龙袍》)。剧中描述的某些内容虽有一点历史的影子,但其情节基本上是虚构的。剧中的李后,《宋史》中作“李宸妃”,她确系宋仁宗赵祯的生母。她初入宫时,是章献肃明刘皇后(剧中的刘妃)的侍女。从她生下赵祯到46岁病逝,都在宫中生活,并未受迫害流落民间。剧中李后所述“狸猫换太子”等事亦属虚构。 《遇皇后》是裘盛戎,李多奎的代表剧目之一,这里选用的是他们的唱词。 主要唱段 李后(唱(二黄慢板〕)想当年在皇宫何等安好,到如今我身居在破瓦寒窑。恨刘妃与郭槐心生计巧,他要害哀家我所为哪条?思皇儿把我的双目失了,但不知何日里我才得还朝。 李后(唱(二黄原板〕)我离别了那皇宫院这二十余年,哪知道宫中事可还安然!倘若是遇清官判明此案,仇报仇来这冤报冤, 李后(唱(二黄原板〕)你那里休道我言错语差,提起了哀家事我两泪如麻。家住在汴梁城龙凤阁下【汴(bian)梁:北宋京都,亦称“汴京”、“汴州”、“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可算得普天之下第一人家。我本是采荷女陪王伴驾,后宫院李皇后就是哀家。当今的万岁爷他是我亲生养下,赵祯儿,不孝的人儿你休要提他。 李后(唱(二黄原板〕)众百姓都道你为官清正,朝与暮为黎民在那帝王前,你审断乌盆就不差毫分【审断乌盆:指包公审断的一件命案。案情为:商人刘世昌结帐回家,中途遇雨,借宿窑户(烧制陶瓷器皿的工匠)赵大家中。赵见财起意,用酒将刘毒死,并将其尸体毁碎,混在泥土中烧制一只乌盆以灭迹。鞋工张别古向赵索债,赵以乌盆抵偿。刘鬼魂向张倾诉冤情,张代为鸣冤,经包公审勘,案情大白,杖毙赵大,为刘雪冤。京剧《奇冤报》(一名《乌盆记》)演出这段故事。】。你若是断清我的冤仇恨,我保你子子孙孙头戴着乌纱、身穿着蟒袍、腰横着玉带、足蹬着朝靴,永在朝门【永在朝门:永为官宦。前面的“乌纱”、“蟒袍”、“玉带”、“朝靴”皆为官员衣物。“头戴着乌纱”等句亦指为官。】:你若是断不清我的冤仇恨,枉在朝中你身为了大臣。 包拯(唱(西皮导板〕)宋王爷坐江山人称有道,(原板〕汉萧何造律法笔尖如刀【萧何:汉初大臣,秦末随刘邦起义,辅佐刘邦建立汉朝(西汉)。汉朝的法律、典章多经萧何制定。】。我岂肯袖手观装聋不晓,枉受了宋王爷爵禄功高。 包拯(唱(西皮快板〕)在头上整整乌纱帽,身上抖抖滚龙袍,走向前,忙跪倒,国太千岁临朝【国太:皇帝的母亲,这里指李后。】。 包拯(唱〔西皮快板〕)我这里拜她不倒【此句又作“君臣大礼她知晓”。】,吓得包拯魂魄消。二次撩袍我就忙跪倒,(摇板接驾来迟望恕饶。 包拯(唱(西皮快板〕)劝国太免心焦,为臣把本奏当朝。万岁不准臣的本,摘去乌纱脱蟒袍。 李后(唱(西皮快板))君臣们相会在天齐庙,哀家言来听根苗:黄绫诗帕无价宝【黄绫诗帕:真宗赵恒当年游御花园时赠李后之物,上写有宰相寇准的诗句。】,包卿拿回奏当朝【卿:帝、后对臣子的称呼,也称“卿家”。】。万岁准了你的本,拿住了奸贼定斩不饶。 包拯(唱(西皮摇板))用手接过无价宝,为臣把本奏当朝。国太暂住天齐庙 李后(唱(西皮摇板))从今后再不住破瓦寒窑。 包拯(唱(西皮快板〕)一见国太进了庙,不由包拯喜眉梢。王朝马汉忙喝道,(散板〕回朝把本奏当朝。(徐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