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越纪事(二十九)---田安贰心

2020-03-17 16:20 作者:東越粗人  | 我要投稿

徐许之乱余波尚在,地处浙南的温州却又起变化。裨将丁章和刺史朱敖发生冲突,赶走了朱刺史。朱刺史只得逃往无诸。(无诸原来是勾践后裔,楚汉战争时支持刘邦,所以被封为闽越国君,疆域大约就是现在的福建省,后来无诸就泛指闽越福建地区。温州靠近福建,往南跑也不难理解)丁章赶走朱敖之后就占据了温州。但是他也没蹦跶多久,天复三年(903)丁章就被一个木工李彦用斧头给砍死了,白白便宜了同为裨将的张惠。张惠占领了城池,成为温州新一任统治者。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浙南地处山区,交通不畅,一直以来相对于浙江东道而言有比较强的独立性,所以这里刺史更迭,钱王也是力有不逮。


七月的时候,睦州刺史陈询对钱王起了二心,在本州作乱不算,还兴兵攻打婺州的兰溪县。(睦州,今浙江省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陈询乃是余杭人,他的兄长陈晟担任睦州刺史十八年,亡故后,原本是陈晟的儿子陈绍权继位,但是陈询对刺史一职是志在必得。废黜了自己的侄子,自立为刺史,但是由于没有得到钱王的任命,陈询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之后的徐许之乱时,陈询就借机私下里联系田頵,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但是哪里想得到,田頵连续进攻失利,又被吴王召回。失去一大助力,正当陈询自怨自艾之时,钱王催要赋税的官员来到桐庐。陈询又惊又怒以为东窗事发,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扯旗反叛。


武安都指挥使杜建徽和陈询有姻亲,钱王对杜建徽的立场也是捉摸不定,但是杜将军也没有为自己辩白。等到陈询属下文书官逃回杭州,带来了杜建徽和陈询之间来往书信,发现杜建徽早就多有劝其忠心之语,钱王看后大喜过望。同时杜将军的族兄杜建思诬陷他暗地里准备兵器盔甲想要谋反响应陈询。钱王想要试探一下杜建徽的忠诚度,故意派出兵士前去缉拿。到了府上,杜将军正在吃饭,众人直接冲进来,杜将军岿然不动,颇有大将之风。钱王得知之后对他就更加信任器重了。


杜建徽疑不自辩,真当是妙手,如果辩白容易掉进诬陷者的陷阱中,把事情越描越黑,到时就百口莫辩了。不如不动如山,让时间来说话,即使受了委屈,那也是暂时的,大浪过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回到淮南方面,吴王杨行密觉得已经占据淮南膏腴之地就想要休养生息,但是田頵却是个天生的好战分子,他的提议常常被吴王所否决。于是就暗生怨恨,隐隐有反叛的迹象。杨行密的头号猛将李神福就曾经警告吴王,说田頵这个人一定会反叛,要早点把他给解决了。但是杨行密却心软了,觉得田頵曾经为他平定淮南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无故杀了他,反而会让手下大将寒心,就没有采取行动。


田頵帐下有一员战将名叫康儒,智勇双全,但是和田頵的思路不在一条线上。杨行密知道了康儒的功绩,就擢升他为庐州刺史。(庐州就是今安徽合肥)但是猜忌心重的田頵怀疑康儒背叛了自己,居然杀了康儒,还灭其满门,真是自毁长城一把好手。康儒死前叹息说:“我死了,田公你的死期也就快到了。”


之后田頵干脆联合润州的安仁义一起叛出淮南,江淮大地狼烟又起。


那么田頵反叛,杨行密会有怎样的反应?两浙也是叛乱连连,钱王能否顺利讨平?请看下期---安平归来。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七)(卷八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九)(唐纪八十)

《吴越备史》(卷一)



                                                                                                                                                                                                                                               

 

吴越纪事(二十九)---田安贰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