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河南再增加一所211?西北大学可以去郑州建分校,三赢
如何改变河南优质高校资源匮乏的局面?
这是一个令无数河南人民经常魂牵梦绕的话题。
七普中,河南常住人口共计9872万人,排全国第三。

2023年6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全国高校名单,河南高校数量是168所,位居全国第一名,与江苏的168所高校并列全国第一。其中本科院校58所,专科院校110所。

乍一看,河南高校数量非常多,高达168所,但是细看,河南知名高校只有两所,一所是郑州大学,一所是河南大学。

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中科大、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本来是有机会迁往河南的,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导致河南到今天为止都没有985。
作为一个陕西人,还是一名西北大学毕业生,我想在此提出一个比较大胆的提议:由河南省牵头,在郑州建一个分校:西北大学(郑州),用来弥补河南知名高校稀缺的劣势,就像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那样。
这样,对于河南省、陕西省、西北大学是三赢的局面。
一、河南省
河南多了一所211/双一流大学,对于河南学子而言,考上好大学的机会大增,而且还是家门口的大学,不用背井离乡去外地,西北大学(郑州)成立后,只要河南省能持续投入,每年的招生人数可以和郑州大学持平,大部分招生名额给河南学子。
我查了下现在西北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全国共计招生3400人,其中在陕西招生1528人,占全部招生人数的45%。在河南招生86人,占全部招生人数的2.5%。西北大学在外省共计招生1872人。

我查了下现在郑州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全国共计招生10370,其中在河南招生6470人,占全部招生人数的62.4%。在陕西招生176人,占全部招生人数的1.7%。郑州大学在外省共计招生3900人。

如果西北大学(郑州)成立后,招生规模也能达到郑州大学的水平,10370人,给陕西分1000人,剩下的9370人,分给其余省份1370人,给河南当地学生可以留8000个名额,这对河南的双一流录取率是非常大的提升。
河南2023年高考人数是131万,211录取率4.14%,共计54234人,加上这8000个名额,河南211上线率能达到4.75%。可以很大程度上减缓河南学子上211大学的压力。

如果还是不够,可以增大投入,西北大学(郑州)的招生人数扩大到2万,给河南1.8万个名额,这样河南的211录取率可以提升到5.5%,高于全国211平均录取率5.01%,49个百分点。
二、陕西省
陕西省2022年GDP3.28万亿,排全国第14,而河南省2022年GDP6.13万亿,几乎是陕西的2倍,排全国第5。

陕西由于省内高校众多,GDP又不是很高,导致省属高校的办学经费一直都处于不足状态,比如西北大学、西安建大、西安理工、西安工业、西安工程、西北政法、西安邮电、西安财经等等。

这些高校和其他省份同水平高校比起来,经费真的是少得可怜。陕西省也是心有余力不足,这么多嗷嗷待哺的孩子,谁都不能饿着,但是最终还是都饿着了。
如果西北大学能在郑州建分校,那就可以解决困扰西大多年的经费问题,郑州大学2023年的预算是34亿,西北大学2023年的预算是13.65亿,如果西北大学能在郑州建分校,也不奢望得到郑大一样的34亿经费,至少能得到河南20亿的经费,那对陕西而言,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始建于1902年,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学府,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的陕西大学堂。

1912年正式更名为西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

西北大学被称为全国“最穷211”,这是事实,地处高教大省陕西,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经费紧张的状态下。西北大学的经费投入在全国高校长期处在第160名左右,远不如很多其他省份的同类型大学。

2021年10月14日,西大建校119周年之际,西北大学官微发布一则捐赠倡议:校友总会号召校友、老师及学生每月捐出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支持母校发展。

捐一杯奶茶将这所百年老校引至了舆论的峰头浪尖,被全国网友调侃为“中国最穷211”。
我到现在仍然记得西大校训——公诚勤朴,但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却是:公诚勤朴朴朴朴朴朴朴朴朴朴朴朴。这没办法,谁让西大是省属高校,无法像部属院校一样,享受教育部的资金支持。
虽然资金比较欠缺,但是西北大学的实力却一点也不含糊,本科考研率为40.9%,保研率为18.3%。全校有88个本科专业,考古学学科是教育部评估的“A+”学科、理论经济学是“A-”学科。

西北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拥有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考古学与地质学。

西北大学真的是吃的是草,产出的是奶,投入产出比惊人的高,西北大学用10亿的经费把学校的做成了50亿的的水平。很多985与部属高校是没有A类学科的,但是西北大学有两个A类。

但是老是吃草也不行,长久下去肯定会影响西大的发展,总得吃点肉才好。
西北大学如果在郑州建立分校,第一可以缓解河南考生的高考压力,在家门口就能上211大学。第二,可以解决西北大学长期以来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只要西北大学的经费能达到20亿,那按照西大长期以来的优秀投入产出比,至少能把学校做成80亿的水平。
这个办法相比于让全国其他高校增加河南的录取名额,还是更加有操作性,因为让其他大学增加河南的录取名额,牵扯的方面太多,会有很多的阻力。
建立分校这个办法,第一,不影响西北大学本部原有的招生,也不影响陕西学子的录取名额,西北大学本部依然按照每年3400人来招生,西北大学(郑州)每年也能在陕西投放1000个名额,陕西这边肯定不会反对。第二,分校建立后,录取名额的80%都可以留给河南,不影响原来西北大学在其他省份的原有录取名额。
很多人会提到政策是否允许。诚然,教育部于2021年7月28日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21〕10号)


这个政策的初衷是防止中西部高校资源流向东部地区,影响了中西部的发展。但是,西北大学在郑州建分校是西部高校支援中部地区,而且西北大学并非部属高校,所以政策还是留有余地的。这个就需要河南与陕西多和教育部沟通。
这个办法的核心就两点:教育部同意+河南投入足够的教育资金。
之前很多人都说河南对教育投入不够,其实那是因为河南并没有太多的优质高校,只有郑大与河南大学两个双一流,如果能多加一所211/双一流,自然就会有可投对象,而且,河南的GDP全国前五,是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的。

如果西北大学郑州分校可以成功建立,那后续陕西的西安理工、西安建大、陕科大、西安工业、西工程、西科技、西石油、西邮、西财、西外、西北政法等省属高校都可以按这个办法去建立分校,一来可以增加河南考生的一本上线率,二来能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

为什么西交大、西工大、西电这些高校不能去郑州建分校呢?因为这些都属于部属高校,经费不缺,而且教育部也不一定能同意部属高校异地办学。省属高校相对而言,异地办学就能比较简单一些。
假如,未来河南的经济发展很好,那边的分校也越建越多,那河南的高考一本录取率甚至可以超过北京上海天津这些直辖市,未来可能其他省份的人会想方设法去落户河南参加高考。
这个办法对于河南、陕西、西北大学属于三赢,也可以为教育部减轻压力,每年高考季教育部被河南学子吐槽,也是压力山大,这样一来,可以优化高校布局,堪称四赢!
梦想还是得有,万一实现了呢?
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