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syche 6

2023-06-29 09:35 作者:FIGU_SSSC  | 我要投稿

Memory

记忆


人类以及其他具有记忆处理能力的生命形式的意识,展现出存储各种类型的察觉,体验,学习到的知识,生活体验,听到的,通过感知能力感受到的所有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存储所有类型的信息,并且在以后能够被意识所重新唤起。


由此,根据该生命形式, 在此也就是由物质意识代表其基本因素的生命形式的意愿,记忆有能力唤起之前存储的所有类型的信息,通过相应的唤起脉冲,引起所想要的被存储信息的释放,然后这些信息直接从记忆到达物质意识,被生命形式所意识到。


记忆能够存储每一种类型的信息,所以,例如察觉,经验,学习到的知识,纯物质形式的生活体验,还有半物质的,纯粹基于psyche的感受的或者是能够被感知的各种信息。还有 Empfindung【细微灵性察觉】脉冲,由灵的 Empfinden释放而出的进入半物质psyche-感受-领域,通过 sensitivity【细微感知能力】被记录和存储在记忆中,因此人类是可以通过记忆来访问从灵的 Empfindung领域进入物质意识领域的 Empfindungen形式。


由于记忆代表了物质意识中的一种纯物质的因素,所以它也是短暂的,也受制于形成与消失的法则。这意味着,随着生命形式的死亡,物质形式中的记忆将不复存在。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那些存储下来的信息,也就那么湮灭了,因为事实上这些信息在被存储到记忆中的同时,会以基于脉冲的振动波形式,被传输至存储库( Akasha­Chronic)里,通过这样,这些信息实际上是被永久保存了。


通过这种方式,让任何类型前世记忆在后世之中,当人类通过他们的新的身体转世重生,拥有了全新的记忆,在其中存储了无数的新的信息之后, 被重新唤醒成为了可能 。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记忆,自生命出生一直到它物质死亡,一直具有极高的效率,不会有记忆力的衰退出现。


但是,如果出现“记忆迟钝”,正如同人类之中常见的那样,那么这并不意味着记忆的迟钝或者消退,而仅仅是因为记忆不能够被意识所访问,因为物质意识之中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垃圾,阻碍它与记忆之间的通讯。


因此,实际上是记忆被各种垃圾和问题所遮蔽,让意识访问不到,由此造成了相互通讯的中断。


造成这种物质意识与记忆之间的通讯的干扰或者阻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会造成对与记忆的连接的阻碍。


强烈的悲痛或者身体上的疼痛也会造成不利因素,扰乱意识与记忆之间的通讯,还有担忧和悲伤,爱与恨,意识上的混乱,psyche上的痛苦与疾病基于意识相关涣散与放纵,依赖性,通过酒精,毒品,药物以及尼古丁造成的意识迟钝,等等等等。


因此,记忆本身绝不会出现能力上的下降,而对于记忆衰退来说,物质意识往往是症结所在。这就是为什么,记忆衰退必须只能从物质意识着手解决,因为其中充斥着垃圾和障碍,它们降低了乃至完全阻断了与记忆的通讯。 



这不是说,在生命死亡后,记忆会蛰伏在灵的领域中,等待下一次重生后再被激活。

与物质意识一样,物质意识领域的记忆自身形成了一个以纯物质原理为基础的物质区块与因素。

事实上,在灵的领域,也有一个以灵性形式存在的对应部分,但是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们各自属于自己的意识形式之中,相互没有直接的接触,因此,灵性记忆仅仅属于灵性意识,而物质记忆属于物质意识区块。

这解释了为什么物质意识不会也不可能进入死后,而是在物质身体死亡后,便不复存在。

由于记忆里也存储了各种感受等等,  因此当前的体验也受到了记忆的渲染,产生所谓的“记忆的意向性”

因此,早先的生活体验能够在随后的回忆当中带着非常不同及多样的感受渲染被重新体验。

记忆本身可以被看作包含三个方面,超短期记忆(USTM),短期记忆(STM)和长期记忆(LTM)。这三种记忆形式执行不同的功能,可以被描述如下:


超短期记忆接受的信息,能够在大约20秒内被读取,之后它会被“放在一边”,被“遗忘”,只有通过艰巨的努力才能被找到并且带入意识之中,要是这些记忆仍然保存完好的话。

短期记忆,通常会存储信息长至两个小时左右,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短期记忆可以被各种因素负面地影响,通过这样的影响,它实际上是被阻隔了,并且在同时不会转化为长期记忆。这类的因素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嘌呤霉素,它有能力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

长期记忆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将它们终生存储。但是, 如果某些物质介入而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 对短期记忆的信息的接收,如前所述,可能受到阻碍或者限制。但是,这只会发生在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传输或者转换的时候。已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不受影响。

记忆位于大脑之内。 有可能被科学地证实的是,大脑皮质部分负责记忆,它以特殊的形式,保存显意识记忆的内容,而海马体,大脑中在进化方面最古老的部分之一,对于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海马体受伤或者被损坏,那么对信息的接收和存储将受到致命的影响,甚至变得不可能实现。

如果大脑皮质的一个或者数个部分,例如,大脑表层区域受伤或者被损坏,那么那一部分记忆,由于这样的伤害,会变得更加模糊和不准确,缺失以及出错,乃至于完全不可用。

但是,如果没有损伤的发生,这种问题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而只有当物质意识制造出垃圾和问题,如前所述,使得与记忆的沟通变得不可能,才会出现记忆迟钝。


如果大脑表层区域受伤或者被损坏,那么那部分大脑皮质所存储的记忆的内容就直接被删除了,在此,具体是什么内容还不能够被精确描述,因为,地球人类还不能认出大脑皮质的哪一部分存储怎样的信息 - 至少是目前不能。   


记忆不仅仅由大脑皮层携带,因为众多的神经元及其突触也扮演着关键角色。据此,词典的编撰者做了如下报告:


记忆也被看作是被众多神经元及其突触同时执行的一个过程。因此,对信息的保存看起来类似全息图像:

信息通过两个或者多个信息回路的叠加被存储下来,例如,通过叠加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读到的和已经知道的,等等。

这个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当多个“输入通道”同时参与的时候,学习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比利注: 这些输入通道被科学家们等同于感知)。而且,重复能够强化这种“全息图”并且让记忆的内容更加容易被获取;因此注意力代表了一种所谓的“过滤器”,只让属于当前关注的刺激通过。


有个假说是,超短期记忆的电信号会引起基因物质(DNA)制造出载体物质(RNA)并且根据其序列合成蛋白质,这种假说同样解释了学习过程中的重复的作用(这么做,会导致相当可观数量的更多的蛋白质被制造出来);但是,与此同时,它也解释了特定的行为还有记忆内容能够被DNA传给后代。

另一个不同的假说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定的神经元被某些传导能力特别强的神经连接或者新生的突触等等连在一起,也就是说,不断地“重复”磨合了这些通道。


无论如何,记忆内容在大脑中留下了印记。与记忆相反的过程是遗忘,但是,这种过程仍然完全不为人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肯定的是长期记忆的内容并不总是能被唤回到意识之中; 往往在催眠过程中,这种被“遗忘”的记忆仍然能够被获取。  


这扩展了词典编撰者所明确指出的,目前的科学仍然需要弄清楚很多东西,仍然有许多秘密等待人们去发现。对此,“遗忘”是被特别提到的,科学家至今仍然没有弄清楚,虽然解决它的办法很简单,即物质意识之中的垃圾,残渣以及问题等等应为此负责,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以下的陈述同样解决了这个谜团:

与记忆相反运作的过程就是遗忘,但是,这种过程仍然不为人所知,但是,就此来讲,很明确的就是,长期记忆的内容不总是能被唤回进入意识;但是,这些已经“被遗忘”的记忆内容,往往在催眠过程中仍然能够被获取。


由此,这些“被遗忘的记忆”,与任何负面的理论说的“遗忘就是被遗忘”相反,是仍然能够获取的。这意味着如果满足特定条件,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内容将会或者能够被再次从记忆中释放到意识中。而解决的办法很简单:


如果那些让物质意识不堪重负的残渣,问题和垃圾被清除掉,那么物质意识和记忆之间的通讯便会再度被重建,并且恢复的程度取决于意识被减轻的负担和阻力的多少。如果意识不再背负垃圾,毒害,残渣以及问题或者其他糟糕的东西,比如悲伤,担忧等等所造成的负担,那么它能够再次与记忆沟通,后者也实际上自动地,再次将那些“早已忘记的”记忆内容释放出来。

事实上这就是那么简单,为了认识到这个事实,一个人根本不像那些“聪明人”所假设的那样必须要有科学知识的教育。 


然而,仍然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至此都还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记忆的遗传性。

在这里这种遗传性指的是,通过后代,基于一种独特的过程,记忆脉冲的遗传也会发生,很可惜我们在这里还不能对这个过程进行解释。


这也是为什么,后代常常知道那些以前只有他们父母才知道的信息,以及父亲或者母亲的生活圈子里的东西。

因此,如果小孩子拥有这样的记忆信息,那么这绝不会来自任何一个他们自己的察觉-领域,而只是来自他们的生父或者生母。  


还有一句必须要说明的是,人类个体之间的记忆能力的差别相当大。

记忆的质量建立在每一个生命形式的记忆能力之上,因此差别非常巨大。

主要来讲,人类的记忆能力取决于他的注意力指向任何一种察觉的强烈程度。


他的注意力越专注,那么他的记忆能力也越卓越,因为通过集中和专注决定了当信息到达记忆的时候,它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有多少能量被存储在那里,无论它是超短期记忆还是短期记忆或者是长期记忆。


有了这样的专注,比如说,在专心致志的时候,人类的主导状态很自然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就是说,他/她是肤浅或者平衡,是迂腐或者不感兴趣。

其他主导状态,例如,疲劳程度,感受的投入程度,与他人一起生活时的同感度,和平,攻击性,内在与外在的平静以及许多伴随而来的情况,也在增强或者减弱信息在记忆中印记上扮演着决定性角色。

但是,产生记忆的形式仍然非常重要。这样的形式种类很多,需要区别对待。


听觉类型的形式能够更加专注于听到的内容,由此,能够更好地记住这些东西。


视觉类型的形式“专长”于看到的东西,并且更加适应感受-察觉信息,而其他的则相应想象,或者触感,香味以及臭味等等,通过这些决定了各自相对应的记忆力。


以人类而言,吸收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学龄期,而吸收准确性的巅峰在20至25岁之间。随着衰老,吸收速度与吸收准确率会下降,而这首先与细胞更新的逐渐减少,即衰老的过程有直接的关联。

对于动物来说,(除了中生动物-细胞较少的组织以及海绵),所有多细胞动物都拥有记忆。


在对记忆的研究中,除了心理学家,医生,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控制论学家之外,许多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参与其中,因此,研究方法千差万别。

除了实际上的“事件”记忆之外, 当今的心理学对影响记忆的形成与存储的条件也进行了特别地研究了。


就信息理论方面来看,记忆被构建成一种具有有限吸收能力存储库。以这种形式,它应该充当挑选者(从察觉到的以及学习到的信息中挑选)和改造者(根据主观以及构架原则改变信息内容)。


当这里提到“记忆的质量是构建在每一个生命形式的记忆力上面”的时候,那么这种“记忆力”不仅仅受到他的专注于某种察觉的强烈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该生命形式的进化程度的决定性的影响,进化程度在这里扮演着极端重要的角色。

但是,那也就意味着理性,智能还有整体的Ratio的进化程度的高与低。再次说明的是,Ratio受到物质意识的发展状态的影响,于是,通过物质意识,各种因素都相互交织和联系在一起。


关于记忆力以及记忆的质量,很明显并且容易理解的是,一个具有较低进化水平的生命形式比进化较高的生命形式,具有更弱的记忆存储能力。


因此一个总体进化较低的人类,是没有能力运用并显示出那种较高进化人类能够达到的记忆质量。


当然,可能出现个别的超级好的记忆,比如,一个人或者动物,甚至是某种进化上比较原始的,或者在基于意识受损的生命形式,但是,这些个别的好的记忆质量具有非常特殊的形式。

这就是说,这种特别好的记忆只发生在特定领域里。

因此可能是一个意识受损的或者在意识上仍然欠缺进化的人,表现出一种完美的对图形的记忆能力,亦或是一个连计算机都不能匹敌的数学天才。

这样的事实的基本上就是,尽管该生命形式在意识上有缺陷,限制,损伤或者进化水平不高,但仍然在一个专长领域中在意识上有非常高的进化,也许比常人都要高得多,所以其他所有方面都因此受到了不利的影响,由此他的整体进化也受到影响和阻碍。


Psyche 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