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市场,年轻人还爱吗?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国内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二分之一。而“90后”“00后”更是其中的消费主力。毫无疑问,夜经济是餐饮消费的“黄金时段”。
《白领夜宵报告》显示,有接近一半受访者表示吃夜宵的原因是为了朋友聚会,还有30.7%的白领在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工作后选择用一顿丰盛的夜宵来犒劳自己。
美团《2022城市夜经济食力洞察》的数据显示,夜宵时段(21:00-次日4:00)的餐饮消费呈现稳定增长,2021及2022年线上销售金额及订单量分别实现了43.08%和55.17%的复合增长。
夜宵时段还呈现以下特点:客单价高,40-80为主流价格段;悦己属性强,一人单食订单比例达到34.6%;男性在夜宵场景中的TGI(偏好度)贡献值最高。
饿了么的数据显示,从夜间消费时段来说,21点-22点是夜间消费高峰,在0点前都维持相对高位,夜间消费在24点后才开始逐步有所回落。在夜间时段,水果、饮料也是即时零售较为突出的品类。
01►
夜市摆摊能
“一夜暴富”?
CAN YIN YAN XUE SHE
夜市摆摊,能“一夜暴富”?
深夜九点,灯火通明的798夜市烟火气十足。
被划分清晰的几条小街中,挤满了各色小吃摊贩和前来“觅食”的消费者人群,有些受欢迎的摊位前,还排起了长队。
夜市中售卖的小吃花样繁多,既包括广东肠粉、生煎包、铁板鱿鱼等全国各地旅游景区通用型的小吃,也涵盖了例如红酒醉雪梨、精酿啤酒等受年轻潮流人群欢迎的酒精饮料。连售卖臭豆腐的摊位,都打出“国潮臭豆腐”的概念来吸引顾客。

除了为数众多的小吃摊位外,还有文创品类玩偶售卖,甚至还包括售卖穿戴甲的小摊和一家“香水派对铺”。
“下午3点我们就准备来了,因为官方是说4点开市。”一位销售奶茶类饮品的小夫妻说,他们早早就报名了这里的夜市,“但实际上傍晚6点之后才会有人陆续来。这还是周末。如果是上班的话,晚上七八点之后人才会多起来。”
最为热闹的“售卖窗口期”,只能持续大约3个小时:“10点之后几乎就没人了,我们就准备收拾回家。”
他们觉得自己的摊位虽然生意还行,但远远不是最受欢迎,最“赚得多”的。在他们旁边摊位,一位正在备货的大叔也羡慕地表示:“赶上卖得好,有人一晚上能卖个两三千块钱。”
从“日赚几百,到日进几千、上万不等。”但即使同在一个夜市中摆摊,不同摊位的境遇可能相差很大。
据说在北京的夜市圈中,有不少摊主都靠摆摊发家致富。一边是小三轮备餐拉货;另一边,少数摊主日常的座驾,已经晋升到特斯拉、奥迪等豪车的水平。
在夜市摆摊的摊主,年龄主要在20-40之间,但也穿插着零星的老年人。
“我们是退休了晚上没事干,朋友通知我们的,还给报了名。”一位卖甜品的阿姨说。
她和老伴儿一起在夜市售卖甜品,品类较为简易,销量也较为有限。接着,她告诉我们,从傍晚到现在,卖出二三十份甜品了。
事实上,老年人在夜市中摆摊并不太占优势。尤其是在798这类潮流夜市,人流中年轻人居多,摊位更偏好较为“有噱头”的流量摊位。
无论是选品,还是摊位位置选择,业余“玩票”往往不及“职业夜市摆摊人”,后者更能触碰到流量和卖点。
虽然798因爆红网络而被年轻人关注,但北京的“夜市经济”从来都不只有798。
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许多夜市经济都在今年夏天逐渐“复苏”,人流量也急剧升高。

“去年我们还是推车摆路边摊,今年就有了越来越多体系化的集市。”
“去年还都是后备箱地摊,设备也很简易,今年许多认识的朋友都开始搞帐篷、桌椅、灯箱,整体全面升级了。”
根据盘点,受年轻人欢迎、最近更是热闹非凡的夜市,主要有:通州惠民菜市场旁边的网红夜市“日落集市”,王四营乡的“盛华屯夜市”,顺义孙河附近的“易事达夜市”,以及蟹岛度假村等等。
这些夜市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有大量的推广视频和帖子。甚至有许多人专门成群结伴开车几十公里前来,寻找“脏摊儿夜市一条街”。
一方面,可以摆摊赚钱的夜市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通过夜市摆摊“一夜暴富”的案例,依然只是少数。
然而夜市越来越普遍,给摆摊者自然带来了好处:小成本的摊位可以通过“夜市经济”快速站稳脚跟,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对比开设线下实体店的店面租金等固定成本,夜市平均每日大致200元的摊位费,显得极为可控。
再加上机器、原材料等成本,总计投入在几千元左右。一位摊主告诉我们,他们的进货渠道主要是大型的批发市场,或是通过网购平台采买。而设备上,许多二手设备都来自其他摊主的转让。
对于大多数摊主来说,哪怕不能实现“爆火暴富”,但相对风险也同样较小。

“许多同行都是开线下店开赔了,又回来摆摊的。”一位摊主说,摆摊夜市始终是商家“回血”的最快方式。
02►
大牌餐饮纷纷
盯上夜宵!
CAN YIN YAN XUE SHE
夜间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酷暑的天气更是催化了夜宵市场的繁荣。
2023年至今,肯德基先后上新了爪爪盒、爆汁香肠、嗷嗷大鸡架、肉酥贝贝油条等诸多本土化夜宵,并通过灵魂宵夜疯狂拼、疯狂20点等活动提升影响力。
产品上新外,还有“夜宵堂食畅吃畅喝”的场景创新,类似于夜宵自助餐,鼓励多人就餐。分多个时段核销。

在这之前,肯德基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就推出了夜宵板块。2020年上线了只针对宅急送的串串香产品。2021年,肯德基又推出两款烤鸡架作为夜宵新品。2022年,肯德基又先后推出烧烤、孜然风味烤串。
但与前几年不同的是,社交形式聚会与演出市场的复苏,让深夜线下的夜宵聚餐需求进一步释放。
海底捞在日前升级了夜宵菜单,推出“热卤、牛蛙、小龙虾”的夏日夜宵三剑客、冰粉和四款精酿啤酒,同时打造更多夜娱场景。
“蛙呀蛙"锅底是本次夜宵新品的核心主打产品,海底捞联动悲伤蛙IP带来魔性RAP歌曲,并发起店内互动猜拳活动。海底捞也打造了“演唱会之夜”承接演唱会后的歌迷的续场需求。
此外海底捞再次推出了29元夜宵专属权益月卡,在给予优惠的同时,拉动复购。

华莱士也在加码“宵夜江湖”,新品方面有原味0气泡啤酒、火山烧烤脆翅尖、秦川双椒风味串桶等新品。
当刷短视频看直播成了娱乐方式,华莱士也积极投身于此,近期的直播就以夜宵新品炸串桶为主基调,并给出了击穿用户心智的爆款低价,商品券的形式可以即点即达,也可以囤起来后续消费使用。
肯德基、海底捞、华莱士,不断扩展夜宵菜单,引入更多夜宵群体喜好的菜品,并通过更多个性化服务和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堂食自助、线下夜娱、直播带货,不断超越传统夜宵的界限。
从大牌餐饮的扎堆上新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烧烤、火锅、小龙虾、卤味成为夜宵的经典选择,适合夜宵的餐饮品牌开始外摆并扩大经营时间,餐饮巨头们也在加速对夜宵时段的渗透。
03►
夸父炸串“夜市”
成交额2600万!
CAN YIN YAN XUE SHE
今年,炸串界头部品牌“夸父炸串”抓住夜经济这个“赚钱密码”,狠狠出击,推出一场以“夸父夜市”为主题的系列直播活动。
这次直播活动成绩斐然,直播间累计在线人数超过100万,总成交额突破2600万,稳居小吃炸串品类第一。

夸父直播首秀可以分为3个场景,一个品牌“主会场”,夸父自己的直播间,两个“引流会场”,一个是带货明星的直播间,第三个板块是抖音顶级达人的直播间。
3个场景,覆盖不同的消费人群,每个场景内又派出足够厉害的“大佬”,强势吸引消费人群。
夸父自己的直播间,两位重量级“嘉宾”:一位是夸父炸串1号人物,袁泽陆,袁总,一位是世界冠军,跳水运动员胡亚丹。
在夸父自己的直播间里,夸父炸串创始人袁泽陆和运动员胡亚丹分别向观众“分享”了一个重要信息。
夸父炸串创始人袁泽陆分享了乐山炸串美食文化,夸父近来的好消息——连续多月百店齐开,新开即爆,还有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事“发福利”。
本就是四川人的胡亚丹生动展现了对美食的热爱,一场直播半场吃播,“豪横”撸串。胡亚丹身体力行地告诉大家,严选好食材,炸串也可以兼顾健康与美味。
身材管理的顾虑打消了,优惠券抢到了,品牌故事听到了,线上多管齐下,火速点燃观众“吃夜宵”的心,把线下门店的生意带起来。

夸父这一系列动作从消费者心理、购买行动逻辑出发,线上线下联动,即便“没有直播经验”,也成功走进消费者心中。
总结起来,夸父做了这三点:
1、夸父更懂消费习惯,营销活动直击人心
年轻消费群体,以刷抖音看短视频、直播的方式了解餐饮品牌,从而种草、拔草的占比正在不断增加。洞察到了这个消费需求,大量餐饮品牌涌入抖音。
根据抖音发布的《2022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抖音生活服务覆盖城市已超370个,合作门店超100万家;有16.7亿个短视频和235万个直播间,向网友提供了219万种美食选择。
夸父抓住了年轻消费者这一特点,策划以“夜市”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在年轻人最喜欢的平台,做年轻人最关注的事情。
场景搭建上,还原真实的夜市“烟火”气息。
氛围有了,选品也不能落下。用人气招牌产品做低价引流,用组合产品扛起利润大旗。
主播、助阵嘉宾的人员配置也有说法。胡亚丹在直播间里行云流水地撸串也从侧面印证了,夸父是能让运动员敞开胃口吃的炸串。这样的助阵嘉宾邀请也让消费者吃的更加安心。
从直播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夸父令人艳羡的成交量来源于品牌对消费心智的细致洞察。
夸父炸串创始人袁泽陆此前在一次近期的36kr的wise大会上说道:夸父炸串非常重视用户研究,夸父有典型餐饮公司里绝对没有的部门——商业分析部。商业分析师的工作就是去研究用户,包括研究消费者和加盟商画像,研究他们在喜好什么,在纠结什么,他们关心什么,他们在讨论什么。
从创始人开始,对用户研究的重视,让夸父这个品牌可以一直和消费者、加盟商有共同话题。品牌的活动,有大量消费者、加盟商关注、喜欢。
2、炸串赛道迎来旺季,被验证需求明显
烧烤炸串成为了餐饮品类的“潜力王”。
6月29日,中国饭店协会联合美团发布了《2023中国烧烤行业消费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烧烤总线上消费年同比涨幅为48.3%,全国门店数量增至46万,总线上消费年同比涨幅为48.3%。
同时,消费者主动搜索“烧烤”等相关关键词的次数更是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9.8%,烧烤品类增长潜力巨大。
炸串赛道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炸串品牌天生就有很多消费者愿意来关注。
另一视角看,炸串烧烤赛道有强大的增长潜力和增长空间,本身就具备穿越品类生命周期的能力,炸串品类不是忽然长出来的,很多消费者都是吃着炸串长大的,所以消费群体广泛,炸串天生就有很多餐饮人关注。
炸串赛道迎来旺季,自然是餐饮人、消费者喜欢观察的赛道。

3、品牌差异化,2000多门店将夸父形象根植消费者心中
夸父开店势头一直十分迅猛,从0-1打磨完成后,便开始快速扩张,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成功拓店1000家,现在已经突破2000家门店。
全国2000多家门店,商场店和街边店几乎是各占一半,商场店占55%,街边店45%。
2000多家门店为夸父直播首秀成功提供了“群众基础”——有足够多的餐饮人了解到这个品牌,甚至开出夸父的门店,有足够多的消费者见过这个品牌,有购买尝试的意愿,这些为夸父直播首秀创造了足够多的观众。
有了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炸串界头部选手已连续多月、签约过百家,44.8%的加盟商人手两家店。这部分加盟商中,还有不少是茶饮老板,今年茶饮老板做夸父也成了一个趋势。
04►
餐饮人如何做好
夜宵这门生意?
CAN YIN YAN XUE SHE
当夜宵的大盘越来越大,竞争会更加激烈,做夜宵的难度也会倍增。餐饮人该如何做好这门生意?
1、打造差异化爆品
谈及餐饮总要回归到核心,产品和味道。夜宵生意不温不火,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特色,没有爆款产品,甚至只是简单的将营业时间拉长。
就夜宵外卖来说,夜间大部分是火锅烧烤、汉堡炸串、米粉面,重口味且以辣为主,有限品类会导致价格战的出现,在不符合健康趋势的同时,带给消费者负罪感。
虽然夜宵本地化非常明显的品类,各地口味差异较大,但是仍然有夜宵单品跑出,夜宵的创新空间很大。2021年的一条流调信息,把鸡架推上了热搜,至今也是热门小食之一,2023年的淄博烧烤也让小饼卷肉串小葱的吃法成为风潮。
一些全时段早餐品牌,凭借着“看起来健康”,在夜宵外卖中实现错位竞争。针对夜间水果、饮料的即时零售需求,经营宵夜的商家可以多做一些文章。
2、迎合消费主力群体
90后、00后逐步成为中国夜间消费的主体,娱乐方式变得更加多元,KTV、Livehouse、演唱会、露营、深夜直播等受到Z时代的追捧和喜爱。作为餐饮经营者,更要迎合这样的需求。

无论是破店的驻唱歌手,怂重庆火锅厂的蹦迪,还是趁烧的各种互动游戏,复合型的餐吧、秀场型的餐饮,餐+酒的情绪化空间,都是为了提供情绪价值,缓解消费者的疲惫和压力,营造升温的社交就餐氛围,在拉长营业时间的同时提升了客单价。
海底捞的演唱会之夜就是希望更好地承接各地演唱会带来的流量。夜包子最初的兴起,就是与酒吧和Livehouse散场的人群有关。瞄准刚需和兴趣,以适当的角度切分市场。
当夜宵外卖和刷短视频直播成为生活方式,也倒逼着商家的升级,像是在配送方面,一些商家酒就通过锡纸盒、无纺布袋、自热包,来提升价值感和外卖的稳定性。
3、借势造节拉动人气
夜宵是一个“人气拱人气”的事情,冷冷清清的氛围很容易流失一大部分顾客。比起单纯的提供折扣增加就餐福利,一些有契合度的造节活动,更能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
包括世界杯、欧洲杯在内的体育赛事,能拉动夜宵消费,但数量并不能满足餐饮商家的高频促销需求。
借势外卖平台也是一个选项,平台将能够有效的带动消费者需求,打造、提升夜间消费的火爆氛围。比如突出老字号品牌、特色夜市、聚集性消费街区的饿了么夜市,打造爆品场的美团神券节等等。

夜宵经营还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菜单中小吃小喝的如何搭配、经营时间演唱带来的营收增加与运营成本的如何平衡,在夏夜过去,夜宵的余温该如何延续.....
当然,对于中小餐饮老板们,安心的做好附近居民的深夜食堂,成为口耳相传的宝藏小店,也是不错的选择。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不正是大众对于夜间美食的需求吗?
写在最后:
比起线下开设实体店,夜市的摊位费显得可控,相对风险会更小。是一些“失意”的年轻人,和一些试图“回血”的餐饮人的选项。
不过,除了有近场优势,或者摊位和门店强绑定的夜市,大多数消费者是“一次性顾客”,难以实现复购与沉淀。
同时,“日入万元、夜市暴富”的土壤似乎已经消失。夜市摆摊门槛的越来越高,即使有机会,也并不属于半路出家的业余选手。
当夜市一窝蜂的涌现,也考验着主办方的招商能力和引流能力。决定入局前,一定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