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goyo以及后三核时代的新框架
前言:我曾经很不负责的在b站的动态中讲到goyo是普通玩家和职业选手们之间的第二次鸿沟。
(找不到我的不负责预言了,哭)
事实上是goyo已经开始在代表着一个新的体系出场了。
一、版本更迭
首先,请各位记住,这个游戏是在不断更新的,这代表着这个游戏不存在永恒合理的战术体系,以及永远强势的干员。
不可否认的是三核的时代正在过去,目前基本已经步入后三核时代。
(PS:我个人特别喜欢起这些名字,一方面是这些名字很精炼,比如三核,比如扩防。另一方面是很高大上,听着就感觉很厉害的那种)
后三核时代并不指的是三核会退出防守方的核心防守,并不是。
我个人的观点是,之前防守方存粹依赖三核来构架的防守方方式可能已经到了死胡同。所以职业队伍目前使用的基本是三核某一核+新框架核心干员来构建一整套防守方式,建于虽然和三核时代出现了区别,但依然没有抛弃三核,所以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后三核时代。
话题回到goyo身上,goyo在PL级别比赛上获得极高的出场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带来了新的体系。
还记得我在Y4S4季中更新分析一文中讲过的话吗?

其实讲的更宽泛一点,goyo&valkyrie&mozzie这一类的可构建目前版本中的体系的防守方干员,他们会逐渐承担一部分原来三核的Ban率。
(要注意的是,单个干员是无法构建完整体系的,特别在后三核时代,单靠除三核以外的某一个干员达不到体系的效果。所以实质上是goyo+jager的多机动护盾体系,Valkyrie+pulse的额外信息体系,mozzie+mute的遮天流——这个名字是阿库塔起的)
二、goyo的不明显的强点
随着诸如道具交换,协同等这一类的词语的广泛推及。相信很多玩家对于干员的评估都已经能很简单的涉及到道具交换,团队贡献等词汇上去。
goyo的火山盾实质上是三个带副作用的机动护盾,问题在于机动护盾这个东西能屏蔽掉一大部分的副作用(准确来说是新机动护盾)
新机动护盾的诞生对于三核中的mira基本是毁灭性打击,因为实质上黑镜的使用方式和新机动护盾类似,视野范围出线目标+提前枪。视野范围出线目标是即时信息,这是比黑眼邪眼等额外视野信息更好的收集方式。
进攻方在面临新机动护盾无非两个选择:1.轰了它;2.避开它
轰了它,这是goyo的第一个强度体现,他的火山盾能很好的保护目前版本中的普通机动护盾。因为这个火山盾同样能发挥出普通机动护盾的效果,即通过火山盾收集即时信息+提前枪。

在S11赛季上半程第五日的拉丁区比赛,FaZe对阵mibr的比赛中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bullet将火山盾放置在上图红色框的位置,而普通的机动护盾仍然是放置在蓝色框位置,这代表着即便是主打大办公室,要清理90°走廊进攻方都需要在一个方向上破坏两个机动护盾。而按照目前进攻方的大概进攻主体阵容是没有那么多爆炸物在能处理所有机动护盾+火山盾还有爆破物去处理防弹摄像头(主要是邪眼)的,所以进攻方的处理优先度大概是:防弹摄像头>机动护盾>火山盾。
(PS:纯理论话,实际是进攻方眼前有啥就处理啥)
避开它:goyo的第二个强点就在于进攻方如果不想尝试这条进攻路线——他们往往会被逼去那个并不好进攻的方向。

在拉丁区S11赛季上半程第六日的比赛,black dragon对阵t1的比赛中,t1在第一局咖啡馆三楼的防守中,依靠龙鳞板+机动护盾+火山盾+ads的方式对传统的咖啡馆三楼进攻路线:楼顶hatch——咖啡馆——冰库切墙——白通和冰库两路进攻的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压力。black dragon为了避免在前点的阵地战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转而将自己的进攻方法改为:控制二楼图书馆,对酒吧区进行垂直,通过挂绳酒吧区和白楼梯来进攻。
而图书馆的进攻方不仅要承受垂直进攻中防守方的反向垂直火力,还要时刻盯防着flank。而酒吧区的挂绳战无非两个结果,一是挂绳战大成功打开巨大的人数差,二是完全不成功到时间就得强行荡进去找机会。
第二种方法和找死几乎无异。
三、新框架的意义
稍微讲讲新框架的事。
我之前讲过对于进攻方来讲,进攻方的核心并不是什么选取率高的干员,事实上是一些选取率并不高,但是有极其强的进攻发动性的干员才是进攻方的核心类干员,比如lion、montagne等干员,对于传统的切墙进攻战术来讲,切墙的二人组才是切墙战术的核心。
而对于防守方来说,曾经的防守方过于的依赖三核干员,并且根本无法以其他干员组建新的战术体系。这对于防守方来讲,他们的ban位基本永远的只有交给三核干员,除非某个队伍有一些特殊的战术,比如海岸线水烟间手雷战术,比如领事馆断节奏流。进攻方才会去ban掉一些特别的干员比如jager、mute。
现在来讲,三核中唯一保持的强度的只剩下了echo,防守方需要额外的战术体系来进行防守,选择的干员会更加多样化——自然bp也就更多样化。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想,下一个做出改变的,或者说被改变的。
应该是capitao&that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