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商隐《落花》的诗评

2022-11-02 19:29 作者:风亦如是S  | 我要投稿

写在开头,品诗评词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只不过这一篇确实也是我的一篇比较早的文章,还是有些生涩的感觉。当然我的水平也不高,后来在微信搜索的时候找到了其他的赏析推文,还是挺有感触的。今后可能会在这里同步相关的诗词赏析。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竟:全、都。

芳心: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其他的词,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这些词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之中大家都是记得的,所以,我并不多说了。

先说这一“竟”字,其实,在一开始见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把它当作是“全”的意思,一方面古今异义词的情况,我还是记得的,尤其是高中那一段难忘的经历过后。但是,西窗烛以及古诗文网的解释都是“竟然”意思,我是不认同的,咋说呢,无论是从说文里查词还是在古代汉语字典里查都没有“竟然”的这个意思。归根溯源“乐曲尽为竟”这是说文的原意,实际上,在古文言文的应用上也遵循了本意。

在这首诗里:“宾客都离去了”这样解释起来更为合理。全部都走了,这样才显得出作者一人的孤寂。“高阁”,怎么说呢?其实楼阁的作用往往就是用以凭栏观赏的,但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意味——我以为有这样的作用,毕竟我闲的时候也会趴在楼上向远处看,或是在思索着什么。那时候,又能想些什么呢?

后一句“小园花乱飞”,是在描述落花的场景。前两句为后人评注“超忽”,一开始我也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觉,只是觉得“乱”这个词用得很好。我以为,这里的“乱”不仅仅是事实状态下的花落的情态,应该还有诗人自己的感情在里面的。客人都走了,诗人一个人观见此时的落花——心境并不是太好的吧?联系下面的“斜晖”就知道现在的时间并不是很“应景”。所以,诗人的心,也是“乱”的。

“参差”连“曲陌”,都是错落的样子,曲折的路,或是不齐的树枝,还是很有层次感的。那么,接下来的“迢递”那就是长度的层次感了,迢递:高远的样子,记得高中背的诗词里有这个词来着~还是在百度上找到了——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的《归嵩山作》!再看“斜晖”怎样来观见呢?为什么是斜晖呢?一定程度上,“斜”这个词也反映出来了空间的错落感。这两句也很好的承接了首联的意象,为我们呈现出了较为完整的环境背景。

接下来的“转”就开始进入正题了,个人认为这两句的表现还是很“夸张的”。“肠断”、“眼穿”这俩词很夸张哈,所以就有人在评注的时候说“吾不喜之”。当然,这两句的对仗还是很好的,“未”与“仍”都有一种动的情态。未忍,或是不忍,应该打扫而未及打扫,实为不愿意打扫。仍,依旧,还是要归去——正像是“留春不住”的那种感觉一样,好不容易盼来的春天还是要归去的;还不容易这花开了一次,最终还是要飘落的;人生也许就是这样罢?总有起伏,总有不忍,总有无奈;

“合”——高潮到来,末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按照古诗文网的解释以及西窗烛的释义——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花的精神都献给了春天,直到这个春结束了。最后得到的不过是繁花零落,沾人衣裾的结局。很多诗人认为这是双关,按照古诗文网的解释,确实如此。只不过,我理解的层次就仅基于诗人的自况,感伤于斯,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起伏的感伤等,初次读到这首诗在平板的桌面上,西窗烛给我推了这首诗,因为落花是很常见的一种意象,在诗词里面,所以就好好看了一下,就了解到当时的诗人处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自己的遭遇也很坎坷,所以就有了几首伤感的诗。最后再说一下,双关的另一面诗人的状况:他素怀壮志,欲见用于世(这里的见是副词被动的意思),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来源:古诗文网)。其实,我个人的理解还没到这一层,因为我掌握的资料并不是很广或是很全面。

一些个人的感悟,落花的意象的运用还是很广泛的,有时候就是喜悦,有时候却是悲伤,关键是看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我呢,其实不是很会写诗作词,只是喜欢而已,诗词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而形式不局限实质,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怀着怎样的心境,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写诗与评诗的感觉,有时候是差不多的。我以为。

李商隐《落花》的诗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