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好的我们》:余淮的七年

2018-02-22 22:09 作者:索年35  | 我要投稿

(这篇发了之后不少人有共鸣的样子,就再搬一次自己的文,是月更看心情写文没有任何定位的佛系专栏up了。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书还在看,看完可能会写,就……看心情……

写这篇的起因是无聊试着写余淮视角的同人文然后失败了,不过也因此更懂得他了,就写下了我心里理解的余淮。

PS:本文为原著向,不知道为什么专栏没有其他这个分类了,无奈选了影视的分类,虽然不喜欢改编但是爱演员的演绎。还有懒癌up并没有存图,所以基本纯文字。)

当然是用余淮小爷做分割线啦

书里余淮的七年是留白的,我常常会想,他的七年是什么样的。

尤其是看了昊然的《见风》中写的:“他是完全把这个女孩安排在了自己今后的生活里,他可能想好了和这个女孩要走的每一步,想到了他们一起上学,工作,结婚,想到孩子,连孩子叫什么名字都想好了……”

昊然说这是他当时有些无法理解的那种执着,是很少在其他人身上感受到的深情。

这话真的把我看愣了,大概我以前只是觉得余淮很好很好,耿耿很喜欢他,他们那么相配,却从未真的从余淮的角度想过,他的深情,他也是七年的耿耿于怀。

我试着从他的视角写同人,可是写到他和耿耿相遇时总是OOC。我想着他回忆过去的样子,想到他对耿耿无法放下的样子,想着他七年拼搏却总被命运打击的样子……这么多样子揉在一起才是他,而说实话,我真的没法写出一个让我自己满意的余淮视角。

余淮的耿耿于怀,不是矫情,不是对青春的难以释怀。时间带走了他的骄傲,磨平了锋利的棱角,可是有些东西,在余淮这里,从未改变过。


起初我是从耿耿的角度想的,想看她在大学时光里,对余淮,是怎么心心念念,又一次次失望,硬是把他压在心里不再提起。

可是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是伴着我的成长一起生长的,现在的我记不起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却愈发觉得余淮的难得。难得有这样的少年,能将年少时默不作声的喜欢,耿耿于怀七年。


其实余淮,真如昊然所说,是深情的。

怕不是被言情小说“毒害”太多,习惯了男主角爱一个人就覆水难收,习惯了他们重逢时就一定是等着彼此的。

但如果七年之后,余淮没有耿耿于怀,那也不算奇怪。

命运的打击可以磨平他的骄傲,当然也能让他不再是他。过去不管多美好,但在现实面前,更像一个遥远的梦境,和他每天要面对的、要解决的事情,关系不大。

第一年,余淮在复读,他拼尽全力,还能收到耿耿为他加油的信件,他不服输,也抱着考上清华后一切都会好的念头。

第二年到第四年,妈妈患了尿毒症,他放弃清华留在本地读大学,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四年的课程。哪怕在见到耿耿和别的男孩笑的那么开心的时候他在刹那间放弃过,可是他还一直记得耿耿说的:大不了比别人多活一年不就赚回来了。

第五年到第七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去美国读书,可因为妈妈的病情,也因为比之梦想更明白他的责任,他选择拿个硕士就回来,不再继续。

和耿耿重逢的那段时间,欣喜和苦涩,不知谁占了上风。


余淮应该是在耿耿同学对着本练习本眼泛泪光时意识到他的喜欢的,否则怎么会激动到大喊,问耿耿脑袋里是不是全是麻辣烫。

高三的时候,耿耿督促他背古诗句,他教耿耿做题,在彼此身上耗费的时光,是甘之如饴。

耿耿说要考去北京时,他说的是:“我知道”。

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他把她放入了自己的未来里。

而后来命运的打击,让他们分开七年,误解和距离,却还没有改变爱。

我倒是觉得,他们在蜕变的愈加成熟时,也更看清了自己的心。年少的喜欢,在后来的耿耿于怀的时间里,悄然演变成心里的一部分,是爱。

最最最难得的是,不是一个人的心心念念,是两个人的耿耿于怀。


耿耿承受了余淮七年没有缘由的不知所踪。

余淮承受的是明知没希望却无法放下,是不能言说。


我真的很能明白,耿耿的耿耿于怀。

因为再找不到那么喜欢的人,因为当年已经近在咫尺确认的心意,因为他没个交待毫无缘由的消失,因为她是最体谅他最心疼他的。

而这个故事最美好的是,余淮同学,是值得她七年等待的人。

耿耿吻过来的时候,他愣了一下就把她紧紧的推向自己。他也很想念她,他也很爱她。

既不想告诉女孩关于他的窘境,又贪恋和她在一起的时光。被这个吻戳破后,他只能落荒而逃。

而当女孩知道一切后,他又那么成熟笃定,将一切自己扛起来,只在问起那时的喜欢时,才变成了高中时的傻小子。

他是喜欢她的,他从没有忘记。


耿耿在晚秋高地等他,因为确认了自己的爱,因为她有信心有能力和他共担未来。

余淮去赴约,因为他也在耿耿于怀,因为所有的事情已经明晰,他再没理由去否认他的爱。

会偷偷跑去看他们的树的人,怎么会改变爱。


余淮深情,值得耿耿的耿耿于怀。


《最好的我们》:余淮的七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