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炒冷饭之微星“第一批”入门级B760主板对比和评价

2023-09-30 03:56 作者:TechNaloJoiey  | 我要投稿

起稿时,正值中秋佳节,在此祝各位读者中秋快乐。

年初的时候,发掘到了B660M-A这个宝藏,又受别的UP的启发,就写了一篇专栏,大致汇总、对比了一下微星的入门级B660主板,效果还可以,有帮到一些玩家。之后有读者评论让我再做一个B760的,我回复说有空会做,现在刚好中秋国庆小长假,闲来无事,不如就把坑填了。

现在这个节点也是14代酷睿即将发售,同时上市的还有第二批Z790主板,大致主要针对内存性能进行硬件上的优化,可能也有第二批B760主板,这也是文章标题中写明第一批的原因。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所

有纸面参数信息依旧均来自微星官网产品规格。 照例来过一下型号(按字母后缀排序),这次附上相关测评视频。

B760M-A:

D5、D5 WIFI; 测评:暂未找到,可参考B660M-A。

一线B660还是准二线B760 微星B660M A VS 铭瑄B760M终结者_哔哩哔哩_bilibili

到过2000内的“139K”+最后的ES救星:微星,使用体验如何? 600多的微星B660M-A+Q0PU主板测评+超频_哔哩哔哩_bilibili

B760M-BOMBER(爆破弹):

D4、D5、D5 WIFI; 测评:

不尽人意 微星B760M爆破弹评测_哔哩哔哩_bilibili

B760M-B:

D4、D5(官网查无D4版但电商平台能搜到D4版);

B760M-E:

D4、D5; 测评:

便宜 但丐 微星H610M E评测_哔哩哔哩_bilibili

B760M-G:

D4、D5; 测评:

寄! 微星B760M-G DDR5评测_哔哩哔哩_bilibili

B760M-P:

D4; 测评:

丐板拉皮 微星B760M P评测_哔哩哔哩_bilibili

B760M-X:

D4、D5。 这次先放汇总表(按“血缘”关系排序)。

省时: B760M-A:外观上供电散热马甲变扁平化,供电能力还没看到评测,但估计跟B660M-A一致,内存支持仅有DDR5版。原装无线网卡小升级,前置机箱USB3.0接口多了一个,但M.2散热马甲、雷电接口被阉割。个人认为阉割大于提升,内存又只有DDR5版,不如B660M-A那样亮眼了。 B760M爆破弹:供电略微退步,但外围设备接口,如M.2散热马甲、RGB接口、E Key接口的无线模块,在这个级别来说基本补全了。总体来看比B660M爆破弹好一些,但依旧不值得优先推荐,D4版价格能低于600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毕竟有一线的BIOS和软硬件的调校水平,而两个D5版,考虑到这个主板的定位和D5内存的价格,基本是没啥意义了。 B760M-G、B、X:爆破弹的阉割产物,别买。在没有供电散热马甲及气流辅助散热的情况下,供电稳定65W左右,意味着如果搭配12100,跑满时供电就处于温度墙边缘,实际使用这个价位也是搭配风冷散热器,那供电则勉强跑满12400,但这样即便是游戏时CPU不是满载,供电也会处于高温状态,长期使用会加速元器件老化,供电表现极差。B和X在G的基础上阉割了M.2散热马甲和第二个M.2接口,对于这俩除了丐中丐的废物我是真想不到什么评价了。 B760M-E:H610M-E的换芯产物,从M.2的PCIE来自芯片组就能得到结论。供电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其他配置也是太丐了,现在H610M-E价格都不到500,这个B760M-E除了能上4.0的M.2固态之外完全一致,要买那肯定也是买H610M-E。 B760M-P:跟上一代一样不知道是什么定位,供电表现也稀烂,别买就对了。

接下来是详细介绍。首先是B760M-A,图示为WIFI版。

供电部分,CPU由8+4PIN供电,MOS从电感看依旧是6相并联12路,每相两上两下,跟B660M-A一致。供电有散热马甲覆盖,B760M-A的供电散热马甲变成了扁平化设计,个人认为不如上一代B660M-A好看。 有四个内存插槽,仅有DDR5版本。 有两个X16插槽,上方的来自CPU,支持4.0×16,下方的来自B760芯片组,支持4.0×4,还有一个支持4.0×1的X1插槽。 有两个M.2接口,上方的来自CPU,支持4.0×4,下方的来自B760芯片组,支持4.0×4和SATA,下方的M.2在安装SATA的硬盘时,SATA8无法使用。两个M.2接口均没有散热马甲,这对上代B660M-A来说是一大退步。 声卡和有线网卡是瑞昱的ALC897和RTL8125BG,这俩算是入门级的标配了,没啥好说的,WIFI版有预装在后部IO部分的E Key的无线模块,支持WIFI6E,推测是Intel的AX211,相比B660M-A支持的WIFI6是小升级,但感知不强。非WIFI版用于安装无线模块的E Key被阉割。

后部IO部分与上一代一致,两个HDMI2.1,两个DP1.4,USB2.0、3.0 5G、3.1 10G的A口各有2个共6个,还有一个PS/2接口。对于入门级来说能有10G的A口已经算不错了,要是有一个C口那就更好了,显示接口倒是给的过分慷慨。

内部接口也基本和B660M-A一致,4个SATA接口,有水泵接口,2个机箱风扇接口,2个5V ARGB接口,1个12V RGB接口,2个USB2.0接口,USB3.0 5G A口接口多了一个有2个,还有1个5G Type C接口。B660M-A上有的雷电接口B760M-A上也被阉割了,虽然这个东西对于入门级产品来说基本用不上,但砍掉就是实打实的退步。 接下来是B760M爆破弹,图示为D5 WIFI版。

供电部分,CPU由8PIN供电,MOS为6相,每相一上一下设计,相比上一代4相并联,每相两上两下设计,这代爆破弹供电略微退步,但好在有散热马甲。 有2个内存插槽,有D4、D5两个版本。 有一个X16插槽,来自CPU,支持4.0×16,还有一个支持4.0×1的X1插槽。 有两个M.2接口,上方的来自CPU,支持4.0×4,下方的来自B760芯片组,支持4.0×4和SATA,下方的M.2在安装SATA的硬盘时,SATA7无法使用。上方的M.2_1预装有散热马甲,这就纳了闷,定位更高的-A没有固态散热马甲,爆破弹反而有。 声卡和有线网卡同样是瑞昱的ALC897和RTL8125BG,WIFI版有预装在后部IO的E Key的无线模块,支持WIFI6E,推测也是AX211。非WIFI版该E Key被阉割。

后部IO与上一代一致,HDMI 2.1、DP 1.4、VGA各一个,USB 2.0 A口2个,3.0 5G A口4个,1个PS/2接口。

内部接口方面,有4个SATA接口,没有水泵接口,有2个机箱风扇接口,2个5V ARGB接口,1个12V RGB接口,2个USB2.0 A口接口,1个USB3.0 5G A口接口。 B760M-G、B和X均是爆破弹阉割产物,仅介绍不同部分。 先看外观,依次为G、B、X,图示均为D5版。

B760M-G相比爆破弹非WIFI版阉割了供电散热马甲,供电能力非常差,而B和X在G的基础上又阉割了M.2散热马甲和第二个M.2接口,还有DP和VGA接口。后部IO图示依次为G、B、X。

这一代的B760M-G可以说是寄上加寄,两个小弟B和X也是寄上加寄上加寄,B甚至只有D5版,这是要卖给谁?X跟B一模一样,估摸着是专供电商整机的型号,这三个板子要是在整机配置里看到了别买就对了。 接下来是B760M-E,为母版H610M-E的换芯产物。图示为D4版,和H610M-E对比。

供电部分,CPU由8PIN供电,MOS为6相,每相一上一下设计。 内存部分,两者均有2个内存插槽,B760M-E则还有D5版本。 有一个X16插槽,来自CPU,支持4.0×16,还有一个支持3.0×1的X1插槽。 仅有一个M.2接口,来自B760芯片组,支持4.0×4和SATA,安装SATA硬盘时SATA5无法使用,没有散热马甲。这就足够说明B760M-E是H610M-E的换芯产物了,因为H610没有直连CPU用于M.2接口的PCIE 4.0×4通道,M.2接口只能从芯片组引出,H610上只能引出3.0,换了B760就可以引出4.0了。 声卡和网卡和H610M-E一样是瑞昱的ALC897和RTL8111H,对于同级别来说千兆网卡算是垫底了。 后部IO也和H610M-E一致,有1个HDMI 1.4,一个VGA,4个USB2.0 A口,2个USB3.0 5G A口,1个PS/2接口。图示为B760M-E和H610M-E。

内部接口,有4个SATA接口,2个机箱风扇接口,1个12V RGB接口,2个USB2.0 A口接口,1个USB3.0 5G A口接口,没有水泵接口和5V ARGB接口。 B760M-E的供电规格与爆破弹一致,实际却略好于爆破弹,但外围配置太丐。作为换芯产物,其母版H610M-E才不到500,B760M-E的提升仅仅是支持4.0的固态,和内存超频,但这个级别会搭配的CPU都是NKU,内存超不了多少,却贵了200块,贵出一对内存或者一根固态钱,完全不值得,要买就买H610M-E,虽然丐但一线不到500,还算凑合吧。 最后是B760M-P。

供电部分,CPU由8PIN供电,MOS为6相,每相一上一下设计。

有4个内存插槽,官网仅查到D4版。

有一个X16插槽,来自CPU,支持4.0×16,还有2个支持4.0×1的X1插槽。

有两个M.2接口,上方的来自CPU,支持4.0×4,下方的来自B760芯片组,支持4.0×4和SATA,下方的M.2在安装SATA的硬盘时,SATA5无法使用。上方的M.2_1预装有散热马甲。

声卡和有线网卡为瑞昱的ALC897和RTL8125BG。

后部IO部分,HDMI 1.4、DP 1.4和VGA各一个,4个USB2.0 A口,1个USB3.0 A口,1个USB 3.1 10G C口,两个PS/2接口。

内部接口跟B760M-E相似,有4个SATA接口,2个机箱风扇接口,1个12V RGB接口,2个USB2.0 A口接口,1个USB3.0 A口接口,还多了一个5G的Type C接口,没有水泵和5V ARGB接口。

B760M-P跟上一代一样不知道是面向什么定位的接口,配备的通讯口,看似更像是面向企业商用的产品却又在零售,内存给了4槽,后置和前置还有C口看着挺高端,供电表现却又很差,个人用户不用考虑这个板子就对了。

这次入门级B760对比做完,感觉微星是真的摆烂,连着两代入门级都没做出多少能称得上良心的型号。B660M-A其实不错,但前期国内没有铺货,合适的价格只有工包,现在盒装铺货了,B660迫击炮也便宜了,差价甚至100左右,迫击炮的性价比更高。这代B760M-A目前来看也没铺货,不过就算铺货了,没有D4版的情况下,也几乎没有人会考虑它。

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感觉到,对装机的想法跟心态有关,年初时候的我觉得微星入门级除了B660M-A都是垃圾,现在的我觉得只要价格到位倒也能接受B760爆破弹和H610M-E,可能再往后,对其它一些硬件的看法,装机思路,和现在也不一样了。

以上看法和意见(不包含链接视频内容)仅代表个人,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起到帮助!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炒冷饭之微星“第一批”入门级B760主板对比和评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