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让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意识之四~人是怎么来的?

2023-04-06 15:48 作者:梦现大师傅  | 我要投稿

敬告:文中有尚未经过实验证实的部分理论和猜想,还请理智对待。

看完本期内容,或许就能找到那个你在很久之前就开始好奇却一直悬而未决的答案。



人是怎么来的?可能有人觉得很容易回答:人都是妈生的呗!倒是也没错,似乎所有的生命确实都需要先有一个母体。但经过无数次类似的追问之后,仍需要回答:那个最初的母体又是怎么来的?最终可能还会问到地球以及宇宙是怎么来的,这两个问题似乎更简单,但深究的话可能没谁能回答的足够完整。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找一下我往期的相关内容,后面有机会我还会继续补充。而今天我们主要想探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是怎么来的?



作为生命,首先最基础的一点就是需要会动,其次还需要有支持其运动的能量和物资。既然我们这些生命体是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么就说明地球本身就能满足我们之所需。换句话说,地球就是孕育了我们这些生命的那个“母体”。



关于地球这个母体的形成:



大家都知道太阳的形成是因为宇宙中的元素聚集后在引力作用下开始不断循环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宇宙射线和其它很多聚变产物。加上之前宇宙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各种元素,全都在宇宙中漂浮着。随着机缘巧合和万有引力的作用,各种元素也在慢慢的彼此靠近,最后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地球。这里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无论是恒星还是行星,它们的形成都离不开“万有引力”。这是一切能够存在的源动力,也是这个宇宙得以形成和运行的初始能量。关于引力的秘密我会另出一期来揭示。



而地球作为我们这些生命的母体,也提供了专属于我们的“地心引力”这一初始能量。至于后面出现的:光、热、水、火、风、电、化等各种能量,其实都是源自于引力。而从宇宙中汇聚到地球上的各种元素,也可作为构成各种生命体的基础原料。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一个似乎我们一直以来都知道的结论:生命的诞生需要两个要素,即物质和能量。但今天我却要告诉大家:物质和能量其实可以被视为同一种东西。其根据不止是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方程以及其他相关的权威理论,还有我之前提过的电子形成过程及其内部结构。这里简单概括一下:电子其实就是由纯能量的伽马射线这种高能电磁波扭曲180度后首尾相连所形成的一种类似莫比乌斯环形的闭合自旋波。正电子也是,只不过波头从另一个方向扭转去和波尾闭合而已。然后两个正电子和一个电子以一定的初始动能相互绞合在一起形成了质子,质子再吸收一个电子整合进来一起运动的形式就是中子。具体过程和理由大家可以搜下我之前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总之,由此说来,以电子和质子为代表的物质,其实就是电磁波这种纯能量由直线传播转为闭合原地打转的一种运动形式。能量也因此而可以用质量来表示,质量就是原地打转的能量。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再说构成生命的两个要素,其实就是“能量”和“结构”。



我们用计算机代码编写出来的程序和硬件芯片中的线路,也都需要结构。按照既定的结构运行才能形成我们预先想要实现的效果。电脑屏幕中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缤纷影像。物质?不过是用能量创造或转化而来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已。



根据我们已有的科学探索得知:按照地球上的次序,植物先于动物而出现,海洋先于陆地,微观先于宏观,低级先于高级,简单先于复杂;从无到有,由虚入实……。似乎我们这个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会遵循这么一个简单的规律而一步步的形成,这或许就是上层造物者在用高维代码编写创世程序时预先制定好的根部游戏规则。



受精卵的形成同样也遵循着这种根部法则。受精卵顾名思义就是卵子接受了精子遗传信息后的新形态,两者的遗传信息在进行了融合整理之后又按照既定的规则形成了一套新的遗传信息,也就代表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而卵子来自母体,精子来自父体,也就是说一个新生命的形成需要母体和父体这两大要素。一个新的受精卵生命开始的同时也意味着精子和卵子这俩旧的生命形态的结束。一个受精卵在精子和卵子还没有相遇之前,是处于“无”的状态的,当精卵结合之后才以“有”的状态存在。所以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从“无”中而来。只不过,所谓的“无”是相对的,这个新系统中的“无”其实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旧系统中的“有”。所谓的无中生有只不过是一个旧系统中的两种旧物转化为另一个新系统中的一种新物的过程。新物形成之后,对于在新系统中的“现在”来说就是“有”,对于新系统中的“过去”来说,就是“无”。即便那个时候它是以精子和卵子这两个尚未结合的独立单元的形式而存在,但那毕竟不能称为受精卵,所以可认其为:“无”。



另外据此还可以推断出:要想形成新系统,可能需要结合旧系统中的两种因素才行。当然也可能需要多种因素,只不过那些因素同样可以用二分法来归纳为两种。凡事都有两面性,都可以一分为二的去看。比如精子和卵子各自的构成也同样需要两部分,即能量和结构。而能量也可以继续一分为二,即介质和结构。结构也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前台和后台……,继续的话还可以无限细分下去。



上面受精卵的例子还只是说了构成生命的物质条件,根据二分法,还需要精神条件。也就是一直以来被很多人认为是封建迷信的“灵魂”。至于是不是迷信,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只不过这里想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相信”和“迷信”的区别,即便是对待科学也同样有“相信科学”和“迷信科学”的不同说法。



之所以会有迷信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科学还不够发达,人类的认知不够,暂时无法将问题弄清楚。并不是问题超越了科学本身。



而且,某些人成天反对的所谓迷信,殊不知却被那些明面上反对背地里却奉为珍宝的人早早拿去做研究了。还有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很多老外甚至黑人都在学,其医术甚至超过了国内很多专业人士。结果现在却有很多国人打着科学的旗号反对中医,在此我也想提醒一句:科学需要尊重事实。科学虽然需要严谨,但不是吹毛求疵和片面与偏激。



对于灵魂,至少我们可以为了探究而先做个假设,或者先以批判的角度去看。假设人的三魂七魄真的存在,相对于现实世界中作为物质实体存在的肉身,魂魄就属于能量和抽象的后台程序,更像是一种功能和概念。比如三魂:胎光、幽精、爽灵,分别负责身体意识的启动、支持和运行;七魄: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顾名思义,大家可以从字面上就能了解到:好像“魄”就是指身体各部所负责的职能。比如吞贼是不是就象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吞掉病毒病菌这些“贼”?



既然凡事都有两面,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能找到与其对应的另一面。那么宇宙本身是否也有其另一面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宇宙也有两面,而我们只是身处其中的一面,至于宇宙的另一面我们目前还无法亲眼得见。但却可以根据我们计算机中的虚拟世界来进行类比推测,或许能窥得一二。



假设我们计算机中的虚拟游戏世界能被做的更真实一些,比如让里面的npc也具有自我意识。那么当它们在游戏中问到这个虚拟宇宙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们人类玩家就可以告诉它们:这个宇宙的另一面就是后台程序代码。如果它们进一步追问:包括后台代码和前台实相在内的这整个虚拟宇宙的外面又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它们:外面就是和这里面很像的一个更加真实的宇宙,也就是我们人类玩家所处的这个:相对的现实世界。



那我们人类玩家可不可以作为这个现实世界中的npc,也去问问更高维度中的造物者玩家类似的问题呢?我想造物者玩家可能也会象我们回答游戏npc那样地回答我们吧?



综上所述,要想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生命,都需要不止一个要素,而一般也都可以将它们归纳为两种。比如盖个大楼需要设计和施工,造车、造船、造芯片、建厂、等等这些都需要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一步的,设计又可分为参考和创新,施工则可分为人力和物力。计算机能够运行也同样需要软硬件的两相结合,各种事物基本也都包括其对应的软件和硬件,生命也是如此。而这又恰恰和道家的阴阳相交万物生之说不谋而合。



一个受精卵的形成必须要有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精子和卵子也对应着阴和阳,阴阳也同样对应着世间造物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和施工、能量和材料、人力和物力等。所以人到底是怎么来的?无非就是通过上一个系统中的阴阳结合而来。



精子和卵子,来自基因图纸和肉体细胞这一对阴阳的结合;肉体细胞来自遗传密码和各种元素分子的阴阳结合。至于构成各种元素的阴阳,则可分别看作:质子与质子、质子与中子、质子与电子等。还有开始我们提到过的宇宙诞生,同样离不开阴阳两部分,即前台实体和后台程序,也可以说是空间的引力属性和规则的运动结构,还可以是上一个维度中造物者设计的规则程序和支持其运行的能源。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这个宇宙中的能源,其实是造物者通过程序设定出来的。就好比虚拟游戏世界中的那些npc,它们所能感知到的能源,同样是人类程序员事先设定好的参数。它们很难想象出,支撑它们那一整个世界运行的背后真正能源,其实是我们人类玩家这个现实世界中的“电”。



我们现实世界中的电子,虽然有可能也是设定好的参数,但相对于整个宇宙系统的根部法则来说,其形成也同样需要对立统一的阴阳两要素,即两列相撞的伽马射线或者一列伽马射线和一个可以将伽马射线扭曲一百八十度的希格斯场。所以说到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差不多都需要旧系统中的这两个:阴与阳。



所以无论你怎样追溯或者追溯到哪个阶段的源头,在那之前都需要有上一个系统中的阴阳两方的结合才能使这个源头得以存在。然而这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无休无止的死循环当中,这就需要引入另一个新的知识点,即四维的概念。包括四维的空间以及四维的时间。我之前已经发过两期有关四维空间的内容,至于四维时间的问题等有机会再说。



不知本期内容会不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现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火出天际,国内各路巨头也都争先恐后的纷纷下场跟风。然而我很奇怪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包括那些大佬和权威专家在内,都更喜欢从众和跟风?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似乎一直以来,无论哪一个学科的研究,都是按照一个既定的路线在一条道上跑到黑。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也一样,似乎目前只有神经卷积网络和各种机器学习的大模型才是人工智能开发的正道。殊不知凡事都有两方面,为何就没有一位知名大佬敢于另辟蹊径,愿意从另一个方向去发现一条更为简洁直接的开发之路呢?届时两者或许还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甚至对于解决未来的人工智能危机问题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我所做的内容虽然并不涉及一些具体的专业实操,但还是那句话,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理论和实践这阴阳两方的因素。我的这些脑洞也旨在能够帮助某些包容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系列内容一共七期,下期将提供一些人脑之所以会产生意识的原理。欢迎收看!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



还望点赞转发加关注,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如何让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意识之四~人是怎么来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