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听后感——所谓大侠
“他们称我为侠,欲窥我绝世武功”
“他们拜我为侠,说我必与众不同”
“他们逼我为侠,谋划出名就功成”
“那我索性为侠”
作为乱世里的一个孤独的侠,没有天赋异禀的才学,也没有丰厚强健的资历——只有一颗赤子之
心。
时下江山百姓疾苦,延年征战不断,跳出各路鬼蛇神打着为民的旗号,可实际心中想着自己那个小宗派小集团的私利,“所谓侠士推杯换盏”。就算偶尔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友人”,却也走不到最后,一一腐化,有的“深陷红颜祸水悔于从前”,有的“认贼作父不惜对家国恶语相向”
望着深蓝的天空,我尽力保持着清醒和初心,多想高声呐喊,救生民于水火之中——可是尽管大敌当前,整个天下议论纷纷,却竟无人肯听我半句。
“为孟姜女发声,说我是那匈奴走狗”
“给卖炭翁写诗,说我污蔑大唐盛世”
“刻苦练棍操刀,说我应被打入大牢”
……多少次无助孤独,回顾着这坎坷一生,穿梭在荒凉麻木的废墟之上,寻找先人支离破碎的残卷,来来回回翻看这天地真理。
理想主义者就是如此 ,被骂得遍体鳞伤,却还要一心一意为这些被蒙蔽的群众,肩负这无边的苦难。
……
披荆斩棘,经历了万般磨练后,熬死了一群群跳梁小丑,又杀死了那吃人的恶龙,似乎天地就要迎来曙光,那帮人突然开始对我赞不绝口,我忽然又被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身边充斥了他人故作无意的亲昵,似乎风向大转,掀起了“为生民立命”的热潮,谁知道也不过是阳奉阴违,丝毫不提我的过往有么艰难,只说我生来就该是与众不同的。
神色凝重地送来一批批前来求教的人,我都只说秘诀无他,唯有那一颗“赤子之心”。但他们不相信,纷纷议论我受了谁的衣钵,或是有什么奇遇,最后给我下了定论,有“魔道邪功”。
“南与北一丘之貉也”,这是孙国父当年怒气辞职,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民国最终沦落为军阀的游戏棋盘的无奈感慨。眼见而自己的画像也被当成了吉祥物,那些政客只要打着自己名号的就可以收获一大帮的民意,可他本人却无能为力。
我是被这世道活活逼成了侠,虽然我从未觉得自己配得上这个称号。
再回顾历史,只看见满目荒诞苦涩。
认命吧,他挟天子令诸侯,青梅酒论英雄,还不是被三代弑君夺权?
投降吧,水泊梁山改成忠义堂罢,百年后的那岳飞也不过莫须有?
懂事吧,大闹天庭的孙大圣如今难道不已经是天庭里的斗战胜佛了?
忘记吧,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赋予东流?”他们都说英雄多么厉害,可谁知道英雄也来自民众,有血有肉,有泪有汗。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他们偷梁换柱,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好好的群众史观被歪曲成了少数英雄的舞台。然而历史上对英雄又是如何处理的?不是打压封锁,污蔑消磨,便是束之高堂,化作塑像。
“有命难说天注定”。我听得苦笑,离开酒席,弯腰独自对着苍穹开弓,当一个无人倾诉的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