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细毛哪个强?你的毛发可比大象强多了
掉落的头发不要扔,扎个麻花辫,可以吊起大卡车。
作者 | 林强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
绝大部分的动物身上都有毛发,人有头发、汗毛、胡须,猴子有体毛,绵羊有羊毛。不同动物的毛发粗细不同,同种动物的成年和幼年个体毛发粗细也不一样。
但毛发强度和粗细是啥关系?最近,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结果有点意外。

人类毛发在哺乳动物中算是比较细的(直径约0.06毫米),长颈鹿和大象的毛发就比较粗了。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收集了不同动物的毛发,并对其强度进行了研究。
他们惊奇地发现,随着毛发直径的增加,毛发的强度却变小了,也就是毛发越粗强度越差。大象的毛发虽然比人类的头发粗六七倍,强度却只有人类一半。
该研究发表在12月的《物质》杂志上。
天然毛发竟然越细越强
在材料学中,我们通常用强度来衡量一种材料的抗拉/抗压性能,它表示材料在单位横截面积下所能稳定承载的最大力,是材料的固有特性,与尺寸无关。
比如,我们用手拉一根同样粗细的钢丝和土豆丝,使同样的力,土豆丝先断了钢丝没断。就可以认为,钢丝的抗拉强度比土豆丝大。

钢丝(左)和土豆丝(右)| pixabay,图虫
根据该标准,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头发强度很大,甚至与钢铁相当!
计算表明,500~1000根头发就能承载一个成人的重量。而正常人头上有将近10万根头发,加在一起可以承重5吨,足以吊起一辆大卡车!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拔头发都是连根拔起,很少从中间断掉,这说明人类的头发确实很强。如果将人的所有头发绑在一起用力拽,恐怕头皮掀掉头发也不会断。
毛发强度啥决定?皮质层占绝对主导
微观来看,毛发的结构都是多层次的。比如人类头发,就包含了角质层、髓质层、皮质层、微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多肽链等。

其中角质层又称表皮层,从发根到发尾如鱼鳞状排列,遇温水或碱时会膨胀。它帮助头发抵抗外来物理伤害,约占头发总重的5~15%。
皮质层在表皮层内侧,由蛋白细胞和色素细胞构成,是头发的主体,约占头发总成分80%。它含有纤维状的皮质细胞,使头发具有弹性和韧性。头发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比如断裂、烫卷)都归于这一层。
髓质层在毛发的中心处,仅占头发0~5%,主要起支撑头发的作用,对发质影响较小。
在所有层结构中,对动物毛发的强度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皮质层了。外面的角质层只是保证头发完整。
研究发现,当对较细的毛发(直径小于0.2mm)进行拉伸时,其皮质层内部的纤维主要以相互剪切滑移的方式破损,——这种方式通常能承载更大外力;而当毛发较粗时,皮质层内部主要发生垂直断裂,只能承受较小外力。

科学家认为,这种差异是由毛发中的缺陷相对于毛发的大小而引起的。由于毛发中的细胞排列并不完美(有缺陷),当毛发较细时,缺陷相对于毛发直径的尺寸较大,就容易发生剪切滑移;而当毛发较粗时,缺陷相对于毛发的尺寸较小,从而更倾向于发生垂直断裂。这就是为什么毛发越粗强度越差了。
一个插曲:野猪是朵奇葩
在本次测试的所有毛发中,绝大多数都是越细越强。但凡事都有例外,野猪就是朵奇葩。研究发现,野猪的毛发与大象粗细相当,但强度却不到其一半,因为它的毛发比较特殊,可能是为了方便人类吃的时候容易刮毛,里面普遍存在很多孔隙,从而大大降低了抗拉性能。

野猪:听说你要吃了我?| pixabay
天然毛发强度突出,是仿生的好材料
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折腾毛发?也是为了应用需要。
大部分动物毛发的皮质层具有高强度的蛋白纤维,使其拥有与金属相当的抗拉性能。如果能仿照天然毛发的成分和结构,制造出足够强度的合成材料,就有望在无毒无害、生物性稳定的场景下代替金属,这在生物医学中有广阔前景。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黑素体也会让毛发更强韧,因此深色头发(如黑发)比浅色头发(如白发)强度更大。这也是高强度合成材料的一个研究方向。
所以,你知道了吧?乌黑的秀发有多重要
(责编 高佩雯)
文章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公众号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