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理事长:中国科学家缺乏冒险精神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虽然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中国科学家,特别是当代科学家一直无缘诺奖,这让国人在遗憾的同时也产生很多困惑。11月13日,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迈克尔·诺贝尔博士(Dr. Michael Nobel)做客新华网,就“诺贝尔奖与科技创新”等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期间,迈克尔·诺贝尔博士与主持人就中国科学家难获诺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通过公开资料我们了解到,从1985到2005年的20年间,共5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人中,有34位为美国人或在美国居住,占64%;47位化学奖获奖者中有28位为美国人或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占59.6%;生理学或医学奖的46位获奖者中,有28位美国人,占46%;33位经济学奖获奖者中,有23.5位美国人(其中一人为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占71.2%。美国人不但“垄断”了近20年来的诺贝尔奖,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的6年中,除2005年的生理或医学奖为两名澳大利亚学者分享之外,其他历年的所有奖项中,都有美国人分享或独享。
美国为什么能揽走这么多的诺贝尔奖项?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能拿诺奖,为何在中国本土就很难?“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做出重大科技贡献的科学家,但为何至今尚未有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针对主持人的这一提问,迈克尔·诺贝尔说,“关于科学奖,中国、印度这些国家都很少能拿到,主要原因在美国”。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研究机构有最好的研究设施和条件,这就造成一个障碍,很多优秀人才要到美国去才能够在很好的研究条件下出成果;二是美国、英国的科学研究理念跟其他国家可能有些不一样,比如美国更愿意接受在一些有风险、更有挑战性、可能会失败的一些领域进行探索研究,但是其他国家可能不敢或不愿意,美国经常是接受挑战以后成功了,所以他们就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
迈克尔·诺贝尔博士是诺贝尔奖创始人A·诺贝尔(Alfred Nobel)兄弟的后裔(A·诺贝尔无子女),曾经担任诺贝尔家族联合会主席长达十四年之久。诺贝尔博士曾参与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世界上最早的研究和推广,在医学专业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亲自尝试过这新类型的运动?,看看这伟大的科学家吧。


向愿意实践的科学家 致敬。
注,老实说,一个团队想进行我的实验计划之前,团队内必须至少有一个人 成功实践过,才会进行正式的实验计划,而这一个人必须是你,这是必须走的流程。
我与其他人实践过成功,这是没用的
必须是你实践过,然后你处在同一个团队 同一条船,这才好说话。
这才好说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