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牌大学禁止留学生说中文!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啊!
昨天早上,一则杜克大学涉嫌对中国学生种族歧视的新闻,引起了不少留学圈小伙伴的关注。
杜克大学相信已经不用介绍太多,他们在最新的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榜上位列第八,与宾夕法尼亚、斯坦福这样的高等学府齐名。

而就在最近,杜克大学的很多中国同学,都收到了研究生项目负责人Megan Neely的一封邮件。

图:Megan Neely在杜克大学上的页面
邮件中说,不少教职工都注意到,很多国际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同学,在课间喜欢用自己的母语说话。
对此她认为:
They were disappointed that these students were not taking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and were being so impolite as to have a conversation that not everyone on the floor could understand.
(老师们)很失望,因为这些学生没有抓住机会练习英语。而且,他们用这层楼里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大声交流,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然后威胁:
Bottom line: Continuing this practice may make it harder for you and futu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get research opportunities while in the program.
底线:(你们继续讲母语的话),你们和未来的国际学生取得参加学术研究的机会将会越来越难。
PLEASE PLEASE PLEASE keep this unintended consequence in mind when you choose to speak Chinese in the Building
PLEASE PLEASE PLEASE,当你们决定在学校里说中文的时候,想清楚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除此以外,Neely还说到课间学生说话声音太响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是全校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中国学生特有的。
邮件被中国同学在twitter上曝光后,引起一片哗然。

大多数网友都认为Neely的行为涉嫌种族歧视。

老一套的:这些人用我听不懂的语言说我坏话,我要疯了,所以我要把他们批判一番。种族主义者的疯言疯语。

读完那封邮件之后我更加愤怒了。她用的语言充满了威胁:只因为在课间说中文就会产生“非刻意的后果”。针对国际生的排挤和奚落真是没完没了。
其实仔细想来,这种国外学校针对中国学生的“歧视”新闻,可以说是经久不衰。
杜克的同学就在朋友圈爆料:相似的行为学校已经做过很多次了。

每次都是要求中国学生不要说中文,美其名曰是要他们多练习英语。
而大多数中国学生也因为初来乍到,对美国的社会风气和维权手段认识不足,往往都选择忍气吞声。

杜克大学邮件门事件在知乎上火了之后,很多在外留学过的同学,也都分享了自己因为语言受到歧视的经历。

比如知乎上的@赵思家同学提到,自己在英国上学的时候,有一门课大约1/3的同学是中国人。
教授第一天来上课,举着一张A4纸站在讲台上,写着中文“请不要再课堂上讲话”几个字。
还问中国人“你们看清楚这张纸上写的字了吗?”

而事实上,根据报姐读书的经历,在一堂正常的大学课堂上中国人并不比别的族裔的人更爱说话。
可能只是因为说的是中文,是异族的语言,会让听不懂的人感觉不爽吧。

而就在上个月,还发生了另一件让中国留学生愤怒的事情。
在利物浦大学发给所有人的关于考试条例的邮件中,特意把英语Cheating的中文写了出来:舞弊。

校方的解释,是很多中国学生都不知道Cheating的含义,所以刻意加上了中文注释。
但对于所有收到邮件的人,这就好像学校在说:中国人比别的民族更会作弊。所以生而为中国人,你就比别人更有嫌疑。

在杜克邮件门事件爆出后,有一部分人站在校方的角度,给他们的行为作出解释。
比如很多人就觉得,既然去了国外,就应该努力融入当地环境。多和当地人说当地语言,而不应该待在留学的小圈子里。

Neely在邮件中也指出,不说英语会给教授留下不好好学习、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印象。
多练习英语本身当然是好的,鼓励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也是好的。
但是如果校方选择单一针对中国学生,采用强迫、威胁的方法禁止学生说母语…这种行为就是彻彻底底的种族歧视了。

就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在欧美的大学中,最常见的第二语言是西班牙语。使用人群主要是来自拉丁美洲的学生。
他们在学校里随意地说自己的语言,大学会任何意见吗?根本不会,而且反而是说西班牙语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学校就会显得更加多元化。

据报姐在美国上学的同事说,美国大学里印度人、韩国人也都是聚在一起,说自己的别人听不懂的语言。

图:美国大学的印度学生会
和同胞说母语,真的是人之常情。所有人都这么做,没什么好丢人的。
怎么只有中国人说中文,成为了校方嘴里“不努力学习”、“不尊重他人”的证据呢?
还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

美国平等雇佣机会委员会EEOC对歧视是这样定义的:
种族歧视是由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或口音,或者因为具有某种种族背景而产生的歧视。
而在杜克的邮件门中,发信人显而易见地因为语言这一有区域特点的因素,对学生们进行了歧视。
真的没得洗。

关于语言问题,学校底线应该是:当一个中国学生来到国外后,不论是继续在中国人圈子里说中文,还是选择去融入新的环境,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
学校可以鼓励国际学生说英语,但不能强迫。
让人庆幸的是,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以及中国同学的不断发声,事情已经得到了杜克大学的关注。
最新的结果是,这位写邮件的研究生项目负责人Neely已经被停职。学校也开始对这件事情调查。

算是一个尚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杜克大学的留学生们一改以往息事宁人的态度,勇敢发声,用舆论维护自己被侵犯的利益。要他们给一个大大的赞。
美国社会的风气,向来是谁掌握了话语权,谁能把事情闹大,谁就能更好地争取自己的利益。
而且越斗争,就越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今天美国黑人和拉丁裔能有一个较好的种族环境,就是他们先辈争取来的。

而中国学生此前因为人数较少,而且有一种埋头苦干,不管闲事的传统,就成为了被别人歧视的对象。
在外留学的同学,以后要是遇到类似的事件,应该勇敢地向学校上层,比如Dean、或与种族问题有关的部门反应。
不用犹豫、不用自我怀疑,要学会运用这些机制来保护自己。
一味忍让只能感动自己。
争取自己的权益,就是在争取所有华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