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n’s-Land? “无人的荒地”? | Needle制图俱乐部第111期



#01 分享作者

刘晓晴
M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CL
园林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
棕地改造,都市农业,生态规划
擅长设计表达和逻辑梳理。善于从前期研究中梳理出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人类与非人类的,提出多系统协同设计方法。

#02 项目介绍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世界流行病使我们陷入多种复杂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重新评估传统的进步观念,在围绕变革的对话中纳入更多不同的声音,探索一种依赖于设计的相互作用以及与自然界共存的可持续性新模式。比如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废物和浪费,为固碳开辟更多的机会,让人们对环境中的价值和有价值的东西有新的认识。该项目旨在揭示了不同尺度的复杂性: 通过地质和生物过程、开采和污染的伤疤记录的人类和非人类行为者的影响。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以一条废弃铁路沿线的社区农田为重点,旨在重新协商人类、农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自从铁路被废弃后,线性轨道已被当地社区重新用于耕种。这片荒地是一条贯穿整个城市的绿色休闲通道。然而,仔细观察,该遗址显示了土壤侵蚀和污染的影响。有鉴于此,“农场公地”探讨了城市农业在城市未来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及恢复力方面的作用。
设计策略:
1. 通过探索再生农业策略在现场的应用,探索多功能农田满足不同需求的可能性。再生农业策略可分为四个部分:雨水管理、多功能节点、作物轮作和有机放牧。
2. 在优化铁路空间和农业创新方面,该项目旨在从战略上增加公众参与和社会关注:保留原有的耕作方法,并将铁路改造与适应性城市农业战略相结合。




▲ 本次分享图纸
*本文由Needle设计空间站整理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主页君。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Needle Studio,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if you need to reproduce it. If there are any copyright issues with the images in this article,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to remove them.
作者 | 刘晓晴
排版 | 刘刘
审核 | 张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