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付出与回报

每个婴儿在尚未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时能做的只有哭泣,这时总会有一个或慌乱或镇静的身影靠近,用奶粉或者是乳水填饱自己的肚子。因为不懂得如何表达需求,所以唯有哭泣,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个习惯渐渐在时间的流逝中产生。
人的物质需求总是简单而直接,冷了多穿点,热了再脱点,饿了再吃点,不去满足身体的需求带来的后果也是简单而直接。忍饥挨饿的滋味并不好受,但在极限状态下,坚持几天又或是十几天还是没问题的。
当我们饿了,第一反应肯定是进食,区域不同导致第一时间想到的食物也不同,但大体上都是米饭,正因为米饭能吃饱,能驱除饥饿带来的不适所以第一时间才会想到米饭。也就是说,在想吃饭之前,我们已经下意识的将我们满足自己需求的流程定好,吃饱是回报,也是期望,行动是付出,在完成吃饱这个目标时也会获得相应的精神满足。
游戏为什么吸引人?因为游戏不比现实,现实中的牵扯实在是太多,有一万种方法能让你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但游戏不同。游戏是设定好的程序,只要你掌握相应的共同点,也就是规律,舍得付出时间,游戏本身不出问题的前提下,付出与回报之间几乎没有出现意外的可能,这也就是游戏的魅力所在,付出的越多也就越期待,当期待得到满足的那一刻就是最幸福的时候。
爱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和游戏基本相似,因为爱情建立的也是付出和回报成为理所当然的关系,不仅如此,爱情还会对期待进行过度的虚拟强化,一些简单的小事在你看来也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也就是说,付出和回报不仅仅是成正比,更是将回报本身强化了许多,在此基础上也有许多文学作品又或者是影视作品对此不留余力的发散爱情的美好,更是把许多人对爱情的期望拉高了一个级别。
但爱情的牢固性不像游戏,因为爱情并不等于一切,它是建立在精神需求下意识的扩大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只要有一方的付出或者是回报出现断裂,爱情就会出现裂痕,而且现实能够影响的因素也极多。期待过多的后果是独占欲,积极意义上的独占欲可以让对方产生安心感,因为独占欲意味着在意,也说明对自己抱有期望,但负面意义上的独占欲会让对方产生不耐,对于被独占的一方只要一句简单的不信任就能将另一方的付出掩盖掉大半。
从人类的进展来看,爱情的产生是必然,需求本身既然无法避免,那么为了合理的满足自己的需求产生爱情这种关系的建立也很正常。但从大义的角度来看,爱情对于期待的加强很容易让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从而忽略掉其它应该去做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早恋。不符合大义的理由也很简单,谁都去为了这种精神满足去盲目的付出,而不去对社会本身的建设做出哪怕是最基本的维持,那社会的崩溃肯定无法避免。
这样说的话,爱情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美好,至于其他那些单方面对事物寄托自己无处安放的期望的人,那些根本不能叫做爱情,他们仅仅是想要找一个不会辜负自己的期望的寄托而已。因为对方没有思想,自己能够随意脑补对方的回应,所以能够保证自己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呈现出一种病态,因为他们习惯了对方一定会回应自己的期望,造成的后果就是自己的行为丝毫不会去理会对方的想法,所以不用疑问对方为什么会如此理所当然,因为他们的世界就是如此理所当然。
习惯的作用性不言而喻,它正好也适合用在爱情上。爱情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当然是厌倦,当自己已经习惯性的接受来自对方的付出,而不觉得自己应该回报时,爱情的锁链就已经开始腐朽。感恩程度决定于获取难度,在获得了平时无法获取的东西时才会产生巨大的满足感,这就是所谓的新鲜感,当新鲜感退却,一方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自然会崩塌。
这就是为什么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习惯,当你觉得获取某个东西已经不再有难度时,它就失去了价值。
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无处不在,爱情和游戏算是其中的极端例子,但爱情本身明显比游戏要复杂太多,但不管怎么说,纯粹的爱情是美好的,因为这是属于两个人的故事,如果不能做到脱离这个尘世,那还是优雅点的好。
————————
这一篇比较偏向意识流,不算是建立在已知上的信息总结,算是我个人意见。
比较杂乱,以后大概就当做黑历史的记录来处理吧,写了这么一大堆也不舍得删掉了。
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