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说
——有的人是注定如太阳般耀眼吧?
睁开眼睛,视线从模糊变得逐渐清晰,到达一个临界后便不再恢复了,这是近视后的第多少个年头?不知道,或许长久以来已经习惯了,便模糊了那关于“清楚”的记忆。嗯,房间里的一切都与记忆中的不一样了,连光线射到床头的位置也发生改变,是了,记不得是昨天还是前日我已经搬家了,已经离开住了一年半的家。
什么是家?究竟是暂时的可以想搬就搬的居所?还是有亲人一起生活的地方?亦或是可以以之为长久生活的安身立命之处?我已经给不出定义了,但毫无疑问我对此有了一丝不舍,搬完家的当晚,我看着曾经的小院,没有哭,但是雨无声的下着,翌日清晨再回去看着前一天还使用过的厨房,没有变化,却生出一丝物是人非的感觉。
人或许是这样的,当第一次失去时,觉得整个世界都要毁灭了,而后尽管痛苦但还能承受,再后来便麻木了,沉浸在痛苦里连感官都变得迟钝起来,直至分不清对错、辨别不出快乐还是痛苦……
人有各自的悲剧无法一概而论,但将一切错误漠视、对一切罪恶沉默才是真正的人间悲剧吧?因为沉默意味着认同,至少不是反对,而我恰恰并不能接受这错误的一切成为社会运行的潜规则。人之常情透露着理解彼此的味道,却未曾干扰人对正确的认知,放弃思考本身的才是真正懒惰的人啊!理解这个词可是并非承认罪恶的合法性呐!
看着床边羸弱的阳光,突然想到关于天体的诸多学说,话说地心说将自己当做宇宙核心,便是源于人类灵魂深处的傲慢吧?这么说来,果然傲慢才是七罪之首吗?伤害自己,刺痛别人,再被他人的傲慢继续伤害,让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荡然无存:当傲慢的面具被戳穿,继而便是怨怼与怒火。
日心说虽被证明有相当的局限性,但对于打破时代桎梏的作用,这无疑是巨大的。而我更欣赏的是关于用“日心说”去阐释自己世界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际交往的宇宙里,自己并不是这宇宙的中心,生活中围绕的旋转的往往是那些出色的如同太阳般的人,即便自己并不出色、甚至透明,但仍然有月亮(亲人)环绕(陪伴)。
成熟与知性有的时候并非褒义,只是略有伤感的看到人与人之间距离后发出的默然感慨,我不想我们之间变得这样生疏啊,果然“曾经”变得不再象征“正确”了吗?
明明年纪相仿、明明有着血缘关系,可是于现实的表象却是千差万别,到最后那个不成熟的孩子只有自己……
有的人是注定生来便如太阳般耀眼吧?
但又怎么能断言自己不是他人生命中的太阳呢?
难道太阳便一定要耀眼到照亮宇宙间的所有人吗?
或许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各自的主角,才会有人不得不成为配角呐,所以选择出主角,创造出配角,那才是应该做的事情,不过那样一来,结果很有趣,同时也很让人讨厌罢了,少年——真是不幸啊。
而我所期望的故事便是在静默中开始,于无声中终结。安静,或许更符合我的美学概念,为热闹而伤感,为喧嚣而感怀,太过吵闹只会让我更加注意到时间流逝,而时光流逝?又是另一个略带感伤的故事。
当我打下最后一段字,天色已重归黑暗,在有限的时间里,思绪若有若无如同将熄的火苗,而现在的太阳在地球的另一边照亮另一群人,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初升的晨光中得到些什么正确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