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社交媒体对自我意识与公共生活的影响——《梁文道:互联网时代的自我》观后感

朋友严二分享了一个视频给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S4y1U7h2
是梁文道在2013年的演讲。
看后有感,做了笔记。
1.人活在世界上的基本特征:听不见自己的声音(腔体共振与第三方的感受不一样),看不见自己的脸(除非照镜子)。
我们认识的自我,与他人认识的我,并不完全一样。我们需要他人的目光和评价来认识自我,校准自己的行为。
互联网的社交媒体,让每个个体看到自己的脸(从第三方角度看自己的行为),听到自己的声音
——自我意识逐渐扩大
2.社交媒体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与人可以更好的沟通,沟通的基础是聆听对方的声音。但如今的社交媒体主要功能是展示自我,在意的是“我”的反应。个体不再花时间去聆听其他个体的声音。
吃饭时上菜的第一件事是拍照发博,仿佛没拍等于没吃。
——“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
3.以前的日记是整理自己的工具。现在的社交媒体承载了日记的功能,但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别人看的。
移动互联网比之前更加扩大了个体的ego。
——从自我意识扩大,到自我意识膨胀
4.社交媒体与通讯技术,让信息传递的速度在数秒以内,双方交换信息的节奏远远超过书信时代,因此双方对话的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好的情绪/包装/制作比好的内容更获得转播。
——讲道理没有吵架好使,谁的声音响亮,谁的话传的更远
5.算法让相同意见的个体们迅速抱团,形成部落化的状态,同时构建信息茧房,每个人在资讯如海的网络环境中无法获取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听到的仅仅是自己言语的回声。
——兼听则明很难,但必须要去尝试。
梁文道很担忧这个时代。
我很惊讶他在2013年,微信仅仅诞生2年、微博诞生4年的时候,便洞见到现在围绕着十年后的我们依然经历着的周遭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