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阅读第一次的错题再做一次就能对,可下次还错,怎么破?
最近我在杰哥满分阅读营里收到了一位同学的问题,觉得此问题还是挺普遍的,在此把我的看法分享给可能存在同样疑惑的大家。

提问:
杰哥,想问您下,每次做完题之后都会错两三个,全对的情况比较少。但每次我自己重新看了一遍题,通常又都能选对,永远都是恍然大明白,下次该错还错。然后就想问您下,这种情况到底是我做题不认真,还是答题思路或者语法结构出了问题。

回答:
我相信这个问题是每个学习和修炼者在一个阶段里必经历和感同身受的。
做托福阅读题时,再做第二遍时就恍然大悟,就能选对,说明产生错误的源头不是知识(knowledge)本身正确性的问题,而是对掌握知识的临场发挥(performance)的问题。
这就好比弹钢琴,自己练习时会有弹错的时候,也有可以完美演奏呈现的时候,但是当有几个观众(audience effect)的时候,可能又会有更多弹错的时候,如果观众不是几个而是一群,又容易会有不一样的全新的错误产生。

因此,无论是紧张状态下的发挥和完全放松时练习所表现出来的差距,或者说限时做题时第一遍出现的错误和第二遍就立马能看出正确选项之间的差别,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发挥”的影响,“发挥失常”所代表的问题就是“功夫不够,火候不够”
对于托福阅读来说,就是阅读力不够,阅读力包括语言层面掌握的精准度,以及思路层面的转换熟练度,比如有的单词明明挺熟的,突然某篇文章读的时候就大脑“当机”了,某个逗号把句子结构分开了,意思完全不一样,但刚刚“眼残”看漏了,或者把secrete看成了secret等等。阅读力除了语言和思维层面之外,还包含注意力,以及续航能力(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处理和吸收信息),注意力直接关联到信息处理速度,做题时间掌控,以及做题会粗心还是细心。帕慕克《纯真博物馆》里的那句话 :“细心也是智慧的一部分啊”,我觉得很对,说的就是持续的注意力的训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错题分析后,看看是否是知识的认知缺乏或者熟练度缺乏,如果是,记录,反复记熟,好比弹琴某个地方弹错了,就纠正后多弹,打篮球投篮投歪了没进,就调整角度和力度后多投几次,形成肌肉记忆。如果不是,那就是单纯发挥问题,这个需要通过高压力训练让自己慢慢适应强度,严格限时做题,不怕错,要多关注做题时的感受,调整好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平衡,如果是粗心大意要自责,要刻意注意到刚刚忽视的点,要骂自己“题干为啥刚刚不看清”“选项这个词为啥看漏了”,就像《霸王别姬》里那些练京剧的孩子,动作错了就挨打,下次错了再打,好的阅读的习惯和思维习惯就养成了,自然就能发挥出最好的自己。

第二,坚持快速重读训练,NBA球星库里能在对方的包夹极小的出手空间里,甚至动作变形的情况下投进三分,是因为训练时候通过大量重复把三分球准确率练得极高,才能保证在残酷的赛场的发挥。

同理,上考场之前,我们把对语言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能力练到一个比较从容应对限时考试的水准,时间上不会捉襟见肘,自然就不容易被选项和原文的对应占去太多脑空间和做题时间,也会减少很多“眼残”“粗心”的问题。

总结
我们在做的重复训练和练习中,枯燥和烦闷是最大的障碍,因为错误和发挥失常陷入的自我否定的情绪是最大的敌人。大家一定要有正确客观理性的心态,在出错的时候主动的分析,切记陷入情绪中,有发挥好的时候就该自我认同了,剩下的就是尽量在考前避免同样错误的产生,至少减少产生的概率,减少心态上的影响,把大脑对英语的敏锐度激活。上述种种,都是为了让学习者关于全神贯注于当下,关于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Alan Watts做了一个类比:当一个人演奏一个乐曲或者跳一支舞时,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是显然的,他的目的不在于完成它,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最快速的乐手将是最佳乐手。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在弹奏时,想的是如何弹好每一个音符;同样,当人们在跳一支舞时,想的是此时此刻,而不是尽快到达指定的位置。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要说,大家不要觉得百分百准备好了才能上考场,自己目前水平还不够,理想水平应该是如何,否则出分遥遥无期。考试都有考运,这牵涉到个人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思维活跃度)和肠胃状态(不光是拉肚子,肠胃和大脑是息息相关的,吃太多肠胃在工作脑子就歇菜了),还有本场考试你会遇到什么类型的文章,什么思路的题目。
希望大家做好手头眼前的事情,充实过好每一天,尽量训练发挥出最佳水平,然后老天的归老天,自己的归自己,这样就很好。